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矮小症是儿科一种发育性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归咎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病因主要责之于脾肾,旁责心肝。在防治矮小症方面,无论中西医基本达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共识。同时有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辨证论治对于矮小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尚存在中医研究范围相对局限、临床经验尚未形成规范辨证论治体系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矮小症 中医药研究 文献计量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SOS)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OS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2例患儿中,8例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例)、肝肿大伴触痛(9例)、脾大(6例)、体重增加(10例)。1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例;7例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例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例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例有不同程度血小板降低。8例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肝肿大、实质非均质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例行肝活检,示肝窦内细胞浸润或肝窦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警惕SOS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724日,南方小儿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会议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召开,来自中南地区7所医院儿童骨科专家全程参加了会议。湖南省儿童医院科教科王可为科长主持会议,赵斯君副院长出席并致欢迎词,姚旭院长在会议期间接见了各位与会专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刘劲编辑、张思颖编辑,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主编周小渔教授、编辑部王爱莲主任应邀参加会议

  • 标签: 湖南省儿童医院 多中心研究 小儿骨科 会议 协作 南方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早产儿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能否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获得早产儿补充LCPUFA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病死率影响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827日。2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偏倚风险。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15篇RCT文献(n=2658)进入Meta分析。13篇文献JADAD评分5~7分,2篇文献〈5分,总体偏倚风险不大。Meta结果显示,早产儿补充与未补充LCPUFA组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RR及其95%CI分别为1.16(0.73~1.83)、0.94(0.79~1.13)、1.13(0.93~1.37)1.15(0.56~2.36)。以胎龄行亚组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未补充LCPUFA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19~0.96),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在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未补充LCPUF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补充LCPUFA不能降低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病死率,可能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NEC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病死率
  • 简介:为了提高中国儿童心脏病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上海慈善基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合作,于2008在上海成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会",已帮助数千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此基础上设立"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专科培训项目",将向全国开放以培养更专业儿童心脏病学科人才。计划每年招收10名学员,并提供专项奖学金(含进修费、住宿费生活津贴等)。

  • 标签: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先天性心脏病 中国儿童 培训项目 基金会 中华
  • 简介:目的:评估改良Morin超声测量在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中作用。方法分别运用改良Morin、Graf超声测量4318名6龄以内婴儿8636侧髋进行筛查。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检验筛查DDH效果;统计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测量10例可疑DDH股骨头覆盖率(FHC),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了解不同经验水平超声医师运用改良Morin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运用改良Morin、GrafDDH检出率分别为0.8‰、1.3‰。改良Morin筛查出正常与异常髋关节(松弛、半脱位、脱位)比例为99.92%、0.08%;Graf筛查出正常(Ⅰ、Ⅱa型)与异常髋关节(Ⅱb、ⅡC、D、Ⅲ、Ⅳ型)比例为99.87%、0.13%。②两种筛查方法筛查DDH效果一致性好。③不同经验者运用Morin可靠性接近。结论改良Morin以百分数表达方式、简单分型标准,达到传统Graf筛查婴儿DDH效果,不同经验者均可进行诊断,可以作为筛查婴儿DDH首选简便手段。

  • 标签: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普查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哮喘小鼠气道炎症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支气管哮喘模型,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免煎制剂每日0.72、2.89g,按20mL/kg配制成水混匀溶液灌胃每日2,连续10d;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肺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8MAPK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调节Th1/Th2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哮喘 蝎黄解痉治哮颗粒 TH1/TH2细胞因子 小鼠 动物 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阴性阑尾切除现状、变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10所有因诊断急性阑尾炎而接受阑尾切除,术后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明确为阴性阑尾切除病例资料。①搜集阴性阑尾切除病例基本资料;②按年份分成4组:A组(1991—1995)、B组(1996—2000)、C组(2001—2005)及D组(2006—2010)。分析各组阴性阑尾切除发生率,并与同期阑尾穿孔率进行比较;③按年龄分成4组:婴幼儿组(1d至3岁)、学龄前组(4~7岁)、学龄期组(8~12岁)、青春期组(13~16岁),统计各年龄组患儿阴性阑尾切除率。结果本院20间共实施阑尾切除术5469例,其中阴性阑尾切除694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病例12.7%。阴性阑尾切除病例中,阑尾误切47例(6.77%);酷似阑尾炎病例647例(93.2%);阴性阑尾切除率从1991—199514.9%下降至2006—20107.58%,P值<0.001,提示阴性阑尾切除率呈稳定下降趋势;阴性阑尾切除最多发生于8~12岁患儿,最少发生于0~3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0.9。最常见误诊疾病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梅克尔憩室、原发性腹膜炎。结论20间本院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2.7%,与阑尾穿孔率相同,均呈稳定下降趋势,大多为酷似阑尾炎疾病,误诊病例少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诊断 数据收集
  • 简介:目的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与药物激发试验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检测优劣,以得出更佳、更安全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哮喘患儿47例,每名受试患儿先后进行运动药物两种激发试验检测,并与金标准(PD20)相比较得出各自敏感度,记录观察两种激发试验过程中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以PD20作为金标准,药物激发试验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患儿检出敏感度(61%)明显高于运动激发试验(9%)(P〈0.05),且药物激发试验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κ=0.614),而运动激发试验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κ=0.006);但药物激发试验中,哮喘患儿支气管痉挛症状发生率高,与咳嗽胸闷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经哮喘正规治疗后拟停药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时,药物激发试验较运动激发试验敏感度高,但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

  • 标签: 气道高反应性 运动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单中心儿童乙型流感病毒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069至20145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急诊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分离,并用特异性血清对分离流感病毒进行凝集抑制试验鉴定型别。同时接种喉癌细胞(HEp-2)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分离。分为8个监测年度,以20069至20078(2006至2007)为1个监测年度,余7个年度类推。8个监测年度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甲型流感病毒流行特点进行比较。结果6150份咽拭子标本检测流感病毒,分离乙型流感病毒345株(5.6%),其中166株(48.1%)B/V系毒株179株(51.9%)B/Y系毒株。18个监测年度,出现5个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除2006至2007外,2007至2008、2009至2010、2011至20122013至2014流行高峰呈隔流行特点,阳性率最高可达46.2%(2008120122)。2006至2007、2009至2010、2010至20112013至2014,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于乙型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流行高峰均出现在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后;2007至20082011至2012,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于甲型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均出现在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前。28个监测年度中2006至2007、2007至2008、2010至20112011至2012B/V系B/Y系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余4个年度为其中之一流行株流行。2009至2010、2011至20122013至2014流行株与WHO推荐流感疫苗中乙型流感病毒型别相匹配。334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患儿中,~12岁以下组中随着患儿年龄增大而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增高。结论20069至20145北京地区儿童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基本呈现隔出现高峰流行趋势。在2个谱系同时流行4个�

  • 标签: 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样病例 儿童 谱系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程2周以上发热待查住院患儿154例临床资料,并根据出院诊断分为感染组(n=54)、风湿组(n=67)、恶性肿瘤组(简称为肿瘤组,n=33),3组患儿血清CRP、ESR、LDH及SF4项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风湿组、肿瘤组3组患儿血清CRPESR均升高,其中风湿组升高最明显;血清LDH在肿瘤组升高最明显;SF在风湿组肿瘤组均明显升高。LDH风湿性疾病、CRPESR恶性肿瘤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0.7(P〉0.05)。CRP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AUC分别为0.861、0.782;ESR诊断感染和风湿性疾病AUC分别为0.770、0.743;LDH诊断感染恶性肿瘤AUC、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较低;SF诊断感染AUC、灵敏度、约登指数均为最高,但特异度最低;SF诊断风湿性疾病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较高;SF诊断恶性肿瘤AUC较低。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AUC、灵敏度、特异度比单独检测时高。结论在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中,CRP、ESR、LDH及SF初步诊断风湿性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诊断鉴别价值有限;4项指标联合检测发热待查患儿病因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沉 乳酸脱氢酶 血清铁蛋白 发热待查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特征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5至20131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结果8例播散性隐球菌病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例起病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例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例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起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例有明显肝脾肿大,4例有黄疸,2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例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例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例血培养结果示新型隐球菌阳性,4例CSF隐球菌抗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清IgE均升高,平均3896.5KuA·L-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例累及肺部。8例起病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例治疗后出现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例治疗反应良好。8例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均无复发。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可发生于无HIV感染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IgE水平升高是本病实验室检查显著特点。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心脏病胎儿,孕妇及其家庭选择终止妊娠影响因素。方法20111至201412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心脏病胎儿。每个胎儿家庭接受了多学科咨询会诊,被详细告知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策略远期预后。回顾性收集孕妇及胎儿详细临床资料家庭最终妊娠选择,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62例胎儿进入分析,平均孕周26.5(17.4~39.5)周,24例(14.8%)胎儿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67例(41.4%)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其中罹患轻度、中度及重度心脏病胎儿中,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比例分别为16.0%、51.1%76.2%;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胎儿中,终止妊娠率高达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心脏病严重程度(OR=9.001,95%CI:4.143~19.557,P〈0.001),是否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OR=3.801,95%CI:1.814~7.962,P〈0.001)及诊断孕周(OR=0.750,95%CI:0.653~0.861,P〈0.001)是影响孕妇及其家庭选择终止妊娠3个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重度心脏病或显著心脏外畸形胎儿,孕妇及其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终止妊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超声心动图 产前诊断 终止妊娠 咨询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吸吮棒棒糖促进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66例阑尾切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6h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肢体被动主动活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于术后12h开始早期下床活动;试验组除上述处理以外,术后6h开始吸吮草莓味棒棒糖,每4h吸吮1,每次20~30min,直至恢复进食为止。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阑尾切除术后患儿早期吸吮棒棒糖有助于恢复肠蠕动,缓解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胃肠活动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非手术抗炎治疗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注意力损害疗效。方法以20131至2015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并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5~7岁、体重正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1~5·h-1OSAS患儿为研究对象。予鼻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钠)治疗16周。治疗前治疗后均行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PSG监测睡眠结构觉醒参数,整合视听持续测试评估综合注意力商数及反应控制商数,检测尿液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行生命质量评分(OSA-18),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66例轻度OSAS患儿进入分析,年龄(5.5±0.8)岁,男36例(54.5%)。1抗炎治疗后扁桃体、腺样体体积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扁桃体:(2.0±0.5)vs(2.4±0.6),腺样体:(1.5±0.7)vs(2.2±0.6);P均〈0.05]。2PSG参数快速眼动睡眠期百分比、AHI、总觉醒指数、呼吸相关觉醒指数、睡眠压力指数、最低SpO2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7例(41%)治疗后PSG监测正常(AHI〈1·h-1)。3治疗后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OSA-18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注意力商数:(111.5±4.8)vs(106.0±9.5),综合反应控制商数:(103.1±7.1)vs(98.7±7.0);OSA-18:(33.2±5.7)vs(44.7±8.1);P均〈0.05]。4治疗后尿液Cys-LTs(pg·mL-1)/尿肌酐(mg·dL-1)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39)。结论鼻部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治疗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临床症状、间歇性缺氧睡眠片段化,且可改善轻度OSAS患儿注意力损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抗炎治疗 生命质量 注意力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评价0至5岁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效果。方法体温≥37.5℃且病程≤7d0至5岁儿童,非睡眠情况下观察2h后,在父母或抚育者在场情况下,先后行Wong-Baker量表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估发热患儿舒适度,2个量表舒适度评价一致性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97例住院发热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6例,年龄≤1岁31例,~3岁49例,~5岁17例;体温≤38.0℃35例,~39.0℃49例,≥39.0℃13例;感染性疾病43例(44.3%),呼吸系统疾病25例(25.8%),发热待诊21例(21.6%),血液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1例。Wong-Baker量表评估发热患儿均感受到疼痛,有点痛轻微疼痛29.9%,不同性别、年龄疼痛明显、疼痛严重疼痛剧烈感受较一致,且随着体温升高不同程度疼痛感受越来越明显。中文版EDIN评估发热患儿90%以上表现为不适;在不同性别、年龄1~3分状态感受较一致,随着体温升高,睡眠质量好、与研究人员接触友好较容易安抚患儿在减少。Wong-Baker量表中文版EDINSpearman's相关系数为0.742(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受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等影响。结论Wong-Baker量表评价0至5岁急性发热儿童舒适度中文版EDIN具有一致性。

  • 标签: 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 舒适度 儿童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影响。方法20131至20149确诊为脓毒性休克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影响,进一步证实在中国NICU中实施FICare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采用"入组时初次评分-FICare-出院前再次评分"策略,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are之前完成FICare出院当天进行PSS:NICU评分。结果20144至20151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NICU符合本文纳入标准早产儿560例,符合排除标准464例,符合剔除标准32例,64例参与FICare早产儿母亲进入本文分析,男婴40例,胎龄(32.8±2.6)周,出生体重(1795±439)g,出生5minApgar评分〈7分3例。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27.4±5.6)岁,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占51.5%,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3.1%,城市户口者占73.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占57.8%。参与FICare前早产儿母亲在PSS:NICU2/4部分内容评分〉3.5分,完成FICare出院当天早产儿母亲PSS:NICU4个部分评分均接近2分。参与FICare之前完成FICare出院当天PSS:NICU4个部分:在孩子需要入住NICU是否使您焦虑紧张[(4.0±1.08)vs(2.02±0.93)]、NICU声光环境[(3.38±0.53)vs(2.18±0.25)]、患儿病情治疗状况[(3.76±0.45)vs(2.42±0.20)]、母子亲情父母责任感[(3.44±0.36)vs(2.20±0.1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24、12.637、11.47110.879,P均〈0.001)。结论NICU早产儿母亲存在较高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母亲进入NICU参与FICare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家庭参与式管理 家长焦虑评分 缓解
  • 简介: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位于染色体17q11.2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含有2818个氨基酸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病 激活蛋白 GTP酶
  • 简介:申昆玲教授很高兴接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邀请,主持儿童囊性纤维化(CF)相关问题专家对谈。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累及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咯大量黏痰、反复发作肺部感染、脂肪泻、生长发育迟缓和男性不育等。CF是欧洲北美洲高加索人种中最常见遗传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达1/2000,而亚洲人中少见。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儿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生长发育迟缓 遗传性疾病 慢性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