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干是生命中枢,手术中常因损伤脑干而发生死亡或长期昏迷,完善手术中的监护,在尽可能切除肿瘤的同时及时察觉脑干的反应以避免损伤正常脑干组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脑干及其附近手术中很好的监测方法之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防止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就是检测脑干及与相应颅神经功能受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后颅窝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对30例后颅窝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后颅窝肿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明显延长(P<0.01)、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多发性发性脑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多发原发性脑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放疗及化疗,共中3例并给予χ刀、γ刀治疗.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治疗6月死亡1例,治疗1年死亡2例;恶性星形细胞瘤2例,治疗1年死亡1例,至今存活1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例治疗后至今存活;恶性淋巴瘤1例治疗1年半死亡.结论手术、放疗、化疗结合χ刀、γ刀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多发性原发性脑瘤 手术治疗 放疗 化疗 χ刀治疗 Γ刀治疗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1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5个月,发现肝占位、头皮包块3周于2003年10月7日入院.10年前发现"乙型肝炎",未行治疗.患者5个月前出现活动后左侧腰背部疼痛,按"腰肌劳损"治疗无效,疼痛进行性加重,并向臀部放射.3周前行上腹部CT及胸椎MRI检查,发现肝硬化、脾大;肝右叶占位,直径4cm;第12胸椎及其附件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头皮转移癌 化疗 放疗
  • 简介: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疗效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我国多所研究机构和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其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诊断与治疗、相关基础研究方面提出若干见解,为原发性肝癌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流行病学 病因及预防 诊断 治疗策略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联合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对晚期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受益反应率及生存期。方法:将39例晚期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非随机地分成3组,其中FAP组12例;GFO组8例;BSC组19例。化疗组每3~4周重复1次,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Log-rank法进行检验。结果:FAP组的客观有效率16.7%(2/12),GFO组为25.0%(2/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受益反应(CBR)率三组分别为25.0%、37.5%和26.3%;如将FAP组和GFO组合并成化疗组,化疗组与BS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和BSC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7月和5.2月,两组用Log-rank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晚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应用FAP和GFO方案化疗并不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 标签: 胆囊肿瘤 化疗治疗 生存期
  • 简介:尽管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期,但是由于疾病发现时多属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因此,非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放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及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的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获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例行右半肝切除,2例行右半肝切除加术中无水酒精注射.术后分别生存11、12、15、20、21个月;未能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行病灶活检,其中1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1例行肝动脉置管埋泵化疗,分别生存3个月、11个月.术后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癌肉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肉瘤依靠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可能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肉瘤 诊断 治疗 免疫组化 半肝切除术 无水酒精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6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8例中良性16例(23.5%),以小肠腺瘤多见,其次为间质瘤.恶性肿瘤52例(76.5%),以小肠腺癌最多见,其次是间质肉瘤和恶性淋巴瘤.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4例,空肠24例,回肠20例.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术前55.9%(38/68)不能明确诊断.结论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诊断 小肠肿瘤手术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肿瘤误诊误治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例小肠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4例小肠腺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于术后2年肿瘤复发并转移,死于全身衰竭。结论重视小肠肿瘤的发生,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误诊误治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

  • 标签: 治疗肝癌新药 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 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 治疗 原发性肝癌
  • 简介:发性脾脏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也多以病例报告出现。近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为提高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我院在199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生存时间延长,继发性脑肿瘤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本文旨在评价继发性脑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继发性脑肿瘤患者采用二或三阶段的放射治疗方式,第一段全颅放疗方法为每次1.8Gy,共5次;第二段全颅放疗每次2Gy,共18次,全颅总剂量45Gy;第三阶段对单发灶患者给予小野追加放疗总剂量10—16Gy。均为常规分割每天1次,每周5次,单发病灶者总剂量55—61Gy,多发病灶者总剂量45Gy。结果:完成放疗计划31例,中断放疗5例,都在总剂量10~30Gy时中断。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33例,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5%、5.6%,平均生存时间10.5个月。结论:继发性脑肿瘤放射治疗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继发性脑肿瘤 全颅放疗 生存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癌组织主要由立方形腺上皮细胞和变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筛孔状腔隙、管状、实体状排列,腔隙内含嗜碱性和嗜伊红分泌物;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中例1表面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3例CK、H-CK、P63、S-100(浆,核)、EMA、Bcl-2均(+),例3CerBb-2(±),P53(+),例2CD117(+),AAT(±)、SMA(-),PAS/AB(+)。结论发生在食管的腺样囊性癌很少见,诊断标准及组织细胞起源建议严格定义,起源于唾腺的诊断腺样囊性癌,凡起源于其它部位或组织者应冠以腺样囊性癌。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食管 组织起源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原发性乳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999年至2014年,我院共治疗207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乳腺鳞癌患者12例(0.058%)。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Ⅰ期2例,ⅡA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3例。9例患者予改良根治术,2例予保乳术,1例因局部晚期予全乳切除+淋巴结清除术;4例予术后放疗,9例予术后化疗,3例予内分泌治疗。随访到2014年7月,4例因年代久远失访;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肺、胸骨、肝和脑的多发转移,行曲妥珠单抗+托瑞米芬治疗1年,带瘤生存4年;1例保乳术8个月后局部复发予乳腺全切后无瘤生存6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3年出现肺转移,经多程化疗分别于11个月后、3年后死亡;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期最长者157个月,短者7个月。结论乳腺鳞癌发生率低,治疗多联合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 标签: 乳腺鳞癌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FOLFOX4方案:L-OHP85mg/m^2静脉滴入2h,d1、d15;CF200mg,静脉滴入,持续2h,d1、d2和d15、d16;5-FU400mg/m^2,静脉推注d1、d2、d15、d16,600mg/m^2,静脉滴入持续22h,d1、d2、d15、d16;每28d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性。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AFP,ECG,CT或MRI、B超等。疗效和不良反应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结果11例病人,均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CR无病例,PR2例,SD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18.18%,稳定率54.54%,10例AFP增高的病人中4例AFP下降,下降率为40%。生存期最短的为3mo,最长的8mo;中位生存期为5.8mo。FOLFOX最少为2周期,最多4周期,共30周期。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轻、中度白细胞减少72.72%(8/11)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2/11)。结论经过初步应用,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轻,病人易于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晚期 FOLFOX方案 化疗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肿物一年入院。患儿一年前右耳垂下出现肿块,不痛,逐渐增大。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约3.5cm×2.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门诊以“右腮腺肿瘤”收治。病理检查:癌组织呈腺泡状,实性巢状结构,少数区呈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圆形,胞质透明或呈嗜碱性,核圆,居中(图1-封4)。病理诊断:右侧腮腺腺泡细胞癌。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腮腺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