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垂体腺瘤是人体常见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总体的10%~20%。虽然从大体外观到解剖部位.此类肿瘤相对单一.但其引发的临床后遗症却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药物、显微手术、内镜手术、放射外科和常规放疗都是治疗本病采用的手段。另外.一部分患者因无明显内分泌改变及相关临床症状可选择持续密切观察。对于术后残留或复发.

  • 标签: 垂体腺瘤 常规放疗 放射外科 治疗 颅内肿瘤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标签: 鼻咽癌 常规放疗 相邻野衔接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假性进展发生率高,难以与真性进展区别。本研究探寻有助于二者鉴别的MRI征象,并观察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行术后放疗及替莫唑胺(TMZ)化疗的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41例。采用常规MRI作为复查手段,疗效评价采用WHO标准。当出现可疑进展时,继续随访判定真、假性进展,并对可疑进展时的MRI征象分类归纳。结果:假性进展者15例(36.6%),中位发生时间为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假性进展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真性进展者(30月vs14月,P〈0.001)。MRI显示术腔周围环形强化(P=0.035)支持假性进展的判断;而室管膜播散(P=0.017)、水肿带明显增大(P〈0.001)及占位效应(P〈0.001)支持真性进展的判断。结论: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TMZ化疗后假性进展发生率为36.6%,其发生是预后较好的独立因素之一。通过MRI检查有助于真性与假性进展的判断及临床诊疗计划的制定。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放化疗 真性进展 假性进展 MRI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分次外照射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4月~2002年9月用常规外照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61例.先常规外照46~60Gy(平均50Gy),后改用三维适形放射放疗,每次4Gy~7Gy(平均5.5Gy)共3~4次,隔天1次.结果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5/55)、96.4%(53/55)、100%(5/5),总的局控率95.1%(58/6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常规外照射50Gy后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局控率较好,且安全有效.

  • 标签: 鼻咽癌 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腹腔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降至最低,术后1天、3天均开始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至术后7天均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C3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IgG、IgA、IgM、C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即刻,且至术后1天达最高水平,术后2天及3天逐渐降低。术后,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中的CEA、DDC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开始时(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CEA、DD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微转移相关指标较低,较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微转移 免疫功能
  • 简介: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道出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护理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整体护理 七分护理 护理工作 医疗工作 医疗市场 医疗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按胃癌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及非常满意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心理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肝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卫生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就诊时大多数病人己处疾病的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到20%。因此,非手术疗法目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体部伽玛刀作为一种最新的高科技治疗技术,用于治疗肝癌的有效率可达90%。我院自2003年4月至今用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癌病人64例,疗效较满意,有关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 标签: 治疗 原发性肝癌 体部伽玛刀 病人 护理工作 常见
  • 简介:目的优化甲状腺结节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不周、观察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加强心理、生活护理,术后严密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肺癌脑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其次为定位功能失常、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升高,另有5%~10%的患者有急性脑卒中表现。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为肺癌脑转移者的常规放疗方式。做好全脑放疗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关键作用。现总结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8例肺癌脑转移WBRT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1999年,我妈妈被诊断出患有Ⅳ期乳腺癌,从此我和我的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把生命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变得格外珍惜,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癌症将我们的家庭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

  • 标签: 护理人员 癌症 家庭关系 Ⅳ期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的介入术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间在两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48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介入术前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利于接受和完成治疗过程。本研究提示在介入术前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术前综合护理 并发症 护理服务满意度
  • 简介:肝动脉栓塞是对肝癌的一种介入疗法,它是在影像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然后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上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正常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其中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故对肝动脉血流中断很敏感。结扎肝动脉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可减少90%以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后综合症 肝癌 护理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癌症病人,除身体的病痛外,心理压力造成的痛苦,使他们不能正常生活。患了癌症后,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我们根据五年来的临床观察,对癌症病人从就医、确诊、治疗到死亡的不同时期心理状态做了详细的调查及观察,其中大多数病人都不同程度的伴有情绪障碍。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已确诊为癌症的住院病人,

  • 标签: 癌症 心理变化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方法。由于导管、敷贴及胶布等相关因素会导致接触性皮炎,不仅影响导管的使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故临床护理中需要提高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