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按照常规进行检查指导,干预组另增加心理、家庭、认知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象在检查前的焦虑情绪、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HR、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其应激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术前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化疗初期、中期、末期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况。分析不同阶段患者应对方式与一般资料、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在化疗初期最高(P<0.05);“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在化疗初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在化疗末期分值最高(P<0.05)。“面对”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三个化疗时期的平均HAMD评分、平均HAMA评分分析,“屈服”与HAMD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随着化疗的进展,卵巢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更趋向于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更易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可以为临床针对不同化疗阶段、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患者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卵巢癌 化疗 焦虑抑郁
  • 简介:什么是不确定感?不确定感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对我们很重要,但是我们自己却无法左右它的发展,或当我们还不知道它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时,我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感觉。

  • 标签: 焦虑 外科护理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 简介:良好的情绪是防癌抗癌的前提。已有的研究说明,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而恶劣的情绪诱发癌症屡见不鲜。在癌症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良好的情绪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亲眼见过有的病人人院查体时有说有笑,生活质量正常,一旦查出癌症,即惊慌失措,情绪一落千丈,

  • 标签: 情绪影响 癌症 预后 情绪诱发 康复过程 生活质量
  • 简介:当我们被物质和名利严严实实包围住的时候.常常忘记自己还有心灵。直至躺倒在病床我们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一个空空荡荡、抑或凌乱不堪的空间,我们还远没有认清它.开发它.享用它……

  • 标签: 抑郁情绪 心灵 阅读
  • 简介:目的研究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每日1次的意象放松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和化疗全疗程结束后接受心理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测量,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AS、SDS量表中总分值显著下降,血清IL-2、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象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阶段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化疗期因抑郁情绪所导致的细胞免疫异常.

  • 标签: 意象放松疗法 乳腺癌 化疗 焦虑 抑郁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的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5例伴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安慰、鼓励、帮助、同情及换位思考等心理支持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奥氮平(10mg/d,连用4周)。引入国际通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个条目(EORTCQLQ-C30)量表,观察奥氮平对肿瘤相关性抑郁及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躯体(83.14±14.86)、情绪功能领域(67.74±21.86),恶心呕吐(20.24±17.40)、疼痛(18.30±19.66)、失眠症状领域(27.09±18.86),总体生活质量领域(64.74±21.98)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可改善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 标签: 奥氮平 肿瘤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所有肝癌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患者中选择与焦虑组患者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再将A、B组随机分为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未干预等4个亚组。比较A组与B组术前ACTH、皮质醇水平,分别比较A组、B组内各亚组间在术前、术后7、14d的SAS分值、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焦虑组术前SAS分值及AC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皮质醇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中,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7、14天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非焦虑组各干预亚组间在术后第7、14天的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心理+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其应激反应所致神经内分泌激素升高的幅度,减轻由此引起或诱导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焦虑 神经内分泌激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9.8±7.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8.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7,P﹤0.01)。对照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1.2±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肺癌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