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肠穿孔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研究的目的为分析近年来临床上通过结肠镜下治疗疾病时导致的医源性结肠穿孔。日本的4家肿瘤研究中心,回顾性调查每个中心的医疗文件记载中有关内窥镜检查的数据库。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获取相关资料。我们评估那些数据,包括近年新发展的治疗操作,例如内视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金属夹。

  • 标签: 结肠穿孔 镜下治疗 医源性 多中心研究 日本 内窥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结肠癌自发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仅3例术前诊断明确,7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术中行肿瘤切除I期肠吻合1例,肿瘤切除近端肠造瘘Ⅱ期吻合8例,单纯结肠造瘘1例。术后3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肺部感染。经治疗,6例顺利出院,4例死亡。结论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恰当的术式选择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癌 自发性穿孔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溃疡结肠炎的发病率渐上升,治愈难度大,且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中西药治疗本病,通过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的尚待完善。

  • 标签: 结肠炎 动物模型 中西药治疗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完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的安全及预防结肠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完全左半结直肠癌并梗阻急诊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切除吻合施行或不行预防结肠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肠道灌洗并一期吻合,其中61例行桥式预防造瘘,51例未行预防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出血量及根治切除率无显著差异,预防造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造瘘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造瘘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非造瘘组为13.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瘘在非造瘘组发生2例(3.9%),造瘘组无1例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联合术中肠道灌洗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预防造瘘并非必要.

  • 标签: 左半结肠梗阻 结肠切除 预防性造瘘 并发症
  • 简介:92219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患者染色体不稳定性研究/李明烈…//肿瘤.-1991.11(5).-215~217该项研究分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及健康人组.每组10例.前两组均经病理证实.每例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观察,计算染色体畸变率(CAR)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结果: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CAR分别为6.0±1.5和3.1±1.2,两者与健康组的1.1±1.3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染色体+12、-1p、-18、

  • 标签: 大肠腺瘤 结肠肿瘤 染色体畸变率 直肠内 淋巴结转移率 大肠息肉
  • 简介:9200628大肠癌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附567例分析)/郭杰…//实用肿瘤学杂志.-1991.5(4).-36~38结果:211例术前CEA均值为10.11ng/ml≥5ng/ml.阳性事37.2%.术前血清CEA与肿瘤部位无关.但与Dukes分期关系十分密切.A期与B、C期和D期,CEA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在粘液腺癌及高分化腺癌CEA阳性率及均值高于分化不良者,对比有明显差异.肿瘤侵占

  • 标签: 直肠下段 高分化腺癌 血清癌胚抗原 人工内括约肌 实用肿瘤学杂志 外括约肌
  • 简介:腹腔镜结肠癌的根治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其优势在于放大视野、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酒度;其劣势在于丧失了手的触觉.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要求包括:①接触技术;②整块切除;③足够的切除范围.腹腔镜根治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手术操作平面.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有:①张紧小肠系膜根,牵引回盲部张紧回结肠血管蒂,显露辨认回结肠血管汇入肠系膜上血管的夹角处,从此夹角处开始沿小肠系膜根右侧、向患者头侧解剖分离;紧贴SMV前方切开结肠系膜,解剖sMV主干,直至越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前方和胰腺钩突前方,到达胰颈下缘.

  • 标签: 右半结肠 根治性右半 结肠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和血管高位结扎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23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32例患者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23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根治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CME根治术患者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8.1±5.3)枚,传统开腹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5.1±3.8)枚,腹腔镜CME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传统开腹组(P=0.013).腹腔镜CME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7.39±41.15)min和(225.16±76.62)min(P>0.05).腹腔镜CME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4.0±32.8)ml,开腹组则高达(170±3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C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0%,与传统手术相似,无吻合口瘘和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下CME及血管高位结扎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升高,但尚需大规模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远期疗效.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结果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中,2例行穿刺引流,11例单纯修补,18例姑息切除,14例根治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率24.4%(11/45).围手术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2±5.5)岁、(53.5±9.0)岁,平均穿孔时间分别为(19.4±5.3)h、(10.9±5.4)h,平均BMI分别为(15.1±1.3)kg/m2、(18.3±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及远处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手术期存活患者(P<0.01).围手术期死亡多见于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少见死亡,根治切除无死亡.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年龄、穿孔时间、BMI以及是否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相关(P<0.01).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5、29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与患者一般情况、腹膜炎程度、肿瘤进展情况有关,对其综合、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生存获益.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穿孔 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