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肿瘤患者血清癌胚抗原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肾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肾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人30例,以及肾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d进行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结果肾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良性肾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肾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密切的关系(P<0.05),术后7天较术前血清CEA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癌胚抗原用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术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明显下降,动态监测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 标签: 血清 癌胚抗原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方法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癌胚抗原测定,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的血清癌胚抗原测定阳性率分别为53.0%和55.0%,两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和ELISA法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较为准确,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ELISA法 测定 血清癌胚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降钙素(CT)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6例MTC患者,22例良性结节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和CT水平并进行比较,计算单个检测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两者对MTC的诊断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MTC组的血清CEA和C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T诊断MT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6.7%,特异性均为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95%CI0.993-1.000)。MTC术后的血清CEA和C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T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肿瘤标志物 术后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11月27日我院55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同期我院5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研究对比风湿组和体检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值。结果风湿组患者CEA(6.96±2.33)ng/ml相比体检组(3.24±0.65)ng/ml明显更高,P<0.05;风湿组患者治疗后CEA(4.52±2.10)ng/ml相比治疗前(6.96±2.33)ng/ml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风湿性疾病患者采取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十分可行,有助于临床医师评析患者病情。

  • 标签: 血清癌胚抗原 检测 风湿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肝癌患者65例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含量。结果实验组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含量、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1);转移性肝癌中癌胚抗原含量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P<0.01)。结论甲胎蛋白联合癌胚抗原含量的检测,对肝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肝癌类型的鉴别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癌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和云南省新昆华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病变患者,包括病理诊断结直肠癌149例、结直肠息肉7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状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和CA724的水平。比较各组3项指标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结直肠癌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4.50%,111/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22.86%,16/70)和健康对照组(1.00%,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CEA阳性率(46.98%,70/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40.00%,28/70)和健康对照组(3.00%,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CA724阳性率(38.93%,58/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32.86%,23/70)和健康对照组(2.00%,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PT9基因甲基化、CEA和CA724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 CI 0.753~0.891)、0.788(95% CI 0.725~0.852)、0.689(95% CI 0.624~0.754)。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临界Ct值为36.5,灵敏度为90.30%,阳性预测值为84.68%,均高于CEA和CA724;CEA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8.80 ng/ml,特异度(77.50%)和阴性预测值(78.48%)均高于SEPT9基因甲基化和CA724;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界值取3项指标单项最佳临界值时的灵敏度(97.66%)、阳性预测值(93.98%)、阴性预测值(81.25%)、AUC(0.846,95% CI 0.749~0.944)均较单项指标高。结论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血清CEA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三者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效率,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癌胚抗原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DNA甲基化 糖类抗原724 SEPT9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预测可手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手术的140例MTC,回顾性分析血清CEA和140例可手术M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计算血清CEA预测可手术MTC总体、中央区、侧颈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特异性,以评估血清CEA表达水平预测可手术MT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140例可手术MTC中有108例血清CE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77.14%。伴淋巴结转移的MTC患者血清CEA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且血清CEA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正相关(P<0.001)。血清CEA预测可手术MTC总体、中央区、侧颈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73、0.768、0.827及0.847。以约登指数最大时,分别取界值为6.58、11.43、15.74、30.45 ng/ml,血清CEA预测总体、中央区、侧颈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88.46%、81.43%、85.00%、95.00%,特异性分别为56.45%、60.00%、71.25%、69.17%。结论血清CEA在可手术MTC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其表达水平在评估MTC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癌胚抗原 血清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含量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中Vimentin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CSA-2含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分析其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影响因素(性别、Vimentin表达、CEA水平等);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SA-2对CRC预后的判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Vimentin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Vimentin和血清CEA水平与病情复发或转移及3年死亡情况有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81.97%(100/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Vimentin表达阳性、CEA阳性、Vimentin及CEA双阳性是影响CRC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CI):0.063~0.818、1.518~10.539、0.136~0.906、3.646~51.583,P<0.05]。22例3年内死亡的患者血清CCSA-2浓度显著高于生存者,ROC曲线显示,血清CCSA-2预测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和87%。结论Vimentin表达、血清CEA水平均为CRC预后3年死亡的影响因素,联合血清CCSA-2含量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RC预后。

  • 标签: 波形蛋白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RI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份患者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浓度和质控品及标准品中的CEA浓度,作精密度和线性分析及比对分析。结果RI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8);RIA法的线性范围和精密度不及ECLIA。结论RIA法CEA结果与电化学发光法结果一致,而RIA法费用低,符合医院的临床要求。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 血清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变化,探讨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含量并与良性肠道疾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肠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结论运用电化学发光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早期诊断与签别诊断结肠癌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癌胚抗原(CEA) 肿瘤抗原19-9(CA19-9) 结肠癌 肠道疾病
  • 简介:肺癌为人类顽疾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不断攀升,各期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极低。早期肺癌临床症状与肺部良性病变极为相似,故易被患者忽视,待确诊时已至晚期,虽可进行放、化疗,但预后较差,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及早诊治肺癌,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癌患者 低剂量螺旋CT扫描 早期肺癌 抗原CA125 价值分析 水平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SA、CEA和SF联检对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3例肝癌、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33例肝癌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42例肝硬化腹水组(P〈0.01)和正常人组(P〈0.01)。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SA、CEA和SF的联检对诊断肝癌的阳性率为96.4%。结论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CEA和SF水平对诊断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唾液酸 癌胚抗原 铁蛋白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以鲁米诺还原纳米银作为信号分子标记癌胚抗原(CEA),结合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金,固定癌胚抗原抗体于金电极上,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人血清中CEA含量的电化学发光(ECL)免疫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浓度为0.1-50ng·mL-1的线性范围内稳定监测人血清中CEA的含量,检测限为0.05ng·mL-1.将该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应用于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中进行CEA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2%,平均回收率为97.2-102.9%,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标签: 癌胚抗原 纳米银 电化学发光 免疫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根据术前CEA、TAM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χ2=1.855,P>0.05;性别:χ2=1.419,P>0.05);4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χ2=20.919,P<0.01;TNM分期:χ2=15.844,P<0.01);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总生存期(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OS期比较发现CEA(+)/TAM(+)组OS最短{45.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41.5~50.3]},CEA(-)/TAM(-)组OS最长[58.9个月(95%CI为55.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患者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术前血清CEA、TAM、TNM分期可能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CEA、TAM水平可能有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癌胚抗原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并接受根治术治疗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预后不良率为26.27%(31/118),且预后不良的人数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其中随访第48个月增长较明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腺癌(RR=2.79,95%CI1.889~4.121;P=0.028),黏液癌(RR=2.81,95%CI1.948~4.054;P=0.041),未分化癌(RR=2.83,95%CI2.016~3.972;P=0.029),左半结肠癌(RR=2.72,95%CI1.476~5.014;P=0.024),右半结肠癌(RR=2.71,95%CI1.514~4.850;P=0.035)和术前FIB含量增高(RR=2.49,95%CI1.499~4.137;P=0.033)以及术后CEA水平增高(RR=2.62,95%CI1.659~4.137;P=0.026)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术前FIB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581(95%CI0.459~0.694),最佳截断点为7.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5.4%;术后CEA的AUC为0.773(95%CI0.712~0.893),最佳截断点为5.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3%和78.9%。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1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83.2%。结论术前FIB和术后CEA水平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能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Ⅱ期结肠癌 联合 预后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