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p53和MDM2之间形成一自我反馈环,p53可以通过诱导其负性调节因子MDM2的表达而调控其表达水平和活性。目前认为HPVE6蛋白作用下的p53蛋白功能失活是HPV相关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步骤。然而有些学者认为MDM2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非HPV感染的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中p53的降解失活主要由MDM2引起的。

  • 标签: MDM2 宫颈癌细胞 癌发生 HPV感染 表达 负性调节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匍枝马尾藻和铜藻多糖对人实体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观察两种海藻多糖对人肺腺癌SPC-A-1、鼻咽癌CNE-2Z、卵巢癌HO-8910PM三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瑞氏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两种海藻多糖在高浓度时对肺腺癌SPC-A-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匍枝马尾藻多糖较为显著。对鼻咽癌CNE-2Z、卵巢癌HO-8910PM基本无抑制作用,但与5-FU联合用药时,匍枝马尾藻有一定的增敏作用,而铜藻对5-FU没有增敏作用。进一步对匍枝马尾藻体外抑瘤机理进行探讨,发现凋亡并不起主要作用。结论:海藻多糖对人实体瘤细胞体外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凋亡不是其主要作用机理

  • 标签: 海藻多糖 实体瘤 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 MTT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作为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生活质量是现今临床研究广泛关注的热点。评价肺癌质量的方法及量表众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肺癌生活质量量表的各自特点,并对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全面详尽地对肺癌生活质量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提出几点经验体会,希望对临床实践中科学、正确地运用生活质量量表有所裨益。

  • 标签: 肺癌 生活质量 量表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膀胱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野生型p53基是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入膀胱癌细胞HTB9,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及DNA合成情况,应用RT-PCR检测p21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可抑制HTB9细胞生长和DNA合成(AdCMVp53),流式细胞仪显示,DNA合成前期或静止静的细胞比例增高,而合成期细胞比例下降,另外,AdCMVp53还提高了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转梁对于膀胱可能是很有前途的基因治疗方法。

  • 标签: 野生型 P53基因 膀胱癌 HTB9细胞株 基因治疗
  • 简介: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的提出及实践,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目前ERAS临床实践多强调围术期处理,评估指标多关注术后住院日、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这些指标尽管相对较客观,但忽略了患者的自身感受,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ERAS的临床实践效果。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reportedoutcomes,PROs)为近年兴起的评价体系,有研究证实其与ERAS有潜在联系。本文就消化肿瘤ERAS临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非甾体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截至2008年8月),全面搜集有关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纳入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采用CochraneHandbook4.2.5的方法进行评价,同质的研究用RevMan4.2.7软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篇相关文献,评价后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28721名受试者)。纳入研究均为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研究,其中4个研究为单用阿司匹林与胃癌的患病研究,另外5个研究为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与胃癌的患病研究的对比研究。9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不同的统计学分组,经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异质性,合并统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为胃癌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68,0.79)].结论长期、规律地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显示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胃癌 系统评价
  • 简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辅助化疗.通常特指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化疗.其目的在于使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胃癌新辅助化疗由Wilke等于1989年首先报道,他认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其根治性切除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无病生存率 术前辅助化疗 术前化疗
  • 简介:大肠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在发达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高发国家水平。大肠癌是我国肿瘤登记地区排名第2位的常见消化道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5位。大肠癌的转归和预后与病变分期紧密相关,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12%。

  • 标签: 大肠癌转移 筛查方案 早期大肠癌 晚期大肠癌 肿瘤登记 消化道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癌未复发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UW-QOL简体中文第4版对放疗后未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增加了3个专项问题:耳部症状、视力、鼻部症状。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生存质量(QOL)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QOL总分高于其他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耳部症状、咀嚼及鼻部症状4项得分较低。QOL的时间趋势是呈下降后上升变化,治疗后第5~9年得分较低,以第7年为最低。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未复发患者的QOL不受年龄、性别和临床分期的影响。QOL得分最低的项目所对应的器官均在放疗照射野的覆盖范围。

  • 标签: 鼻咽癌 生存质量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藻酸盐敷料对结肠造口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及14例结肠癌术后有结肠造口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藻酸盐敷料,观察其止血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术后造口出血于3日内停止,造口血运良好,术后10日顺利拆线。结论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结肠造口出血,止血快且效果明显,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造口 护理 造口出血 藻酸盐敷料
  • 简介: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罂粟碱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术后是否使用罂粟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33足,对照组23例25足。所有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引流片引流48h,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不健康皮缘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6.2±1.9)天,平均愈合时间(17.8±3.1)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64.0%。治疗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5.1±1.2)天,平均愈合时间(15.7±2.6)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55、0.0063、0.0328)。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罂粟碱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罂粟碱 跟骨 伤口愈合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7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处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的39例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案的33例纳入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f28.52±5.53)hvs.(46.15±7.91)h,P=0.003]、首次排便时间[(50.63±10.34)hvs.(78.01±3.64)h,P=0.004]、平均静脉输液时间[(4.33±1.41)dvs.(6.73±1.81)d,P=0.017]、术后住院天数[(4.95±1.32)dvs.(9.56±2.32)d,P=0.006]均缩短;住院费用减少[(24276.5±2335.3)元vs.(29263.6v2552.4)元,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12%vs.30.31%,P=0.001);术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加速患者恢复.

  • 标签: 结肠癌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上下腹CT检查,观察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癌的显示情况,分析术前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癌T、N、M分期的评价价值.结果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直肠癌比例最高,为30.0%(15/50),横结肠癌比例最低,为6.0%(3/50).肿瘤径线中,以升结肠癌最大,直肠癌最小.所有结直肠癌最大径平均值为(2.25±0.58)cm,与手术测量值的(2.27±0.6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1).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癌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0%(44/50)和92.0%(46/5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结直肠癌T分期、N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对结直肠癌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在术前分期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分期
  • 简介:乳腺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在北美大约每九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可能患乳腺癌。随着钼钯检查的广泛运用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乳腺癌会在早期被发现而可以治愈。保乳手术加放疗已经是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在北美保乳手术加放疗的使用率占63%。保乳术后常规放疗的病理基础是即使切缘阴性仍有25%~30%的患者存在乳房残余病灶。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照射技术 肿瘤 放疗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脱落细胞病理学的诊断水平。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以及改良染色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找出影响脱落细胞病理学正确诊断的各种因素。结果使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高达98.6%,创最好水平。结论脱落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诊断良好方法。

  • 标签: 重新评价 浆膜腔积液 脱落细胞学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心脏毒性。方法: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赫塞汀总累积量14mg/kg,开始化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参数。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收缩峰速S',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A'及E'/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LVEF在累积量达到12mg/kg,出现显著差别[(58.07±6.60)%vs(68.65±6.70)%,P〈0.05],舒张功能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14mg/kg出现明显差别[(0.98±0.14)vs(1.19±0.13),P〈0.05]。组织多普勒指标:S'在累积量达到10mg/kg出现明显差别[(8.70±1.97)cm/svs(10.55±2.31)cm/s,P〈0.05],E'/A'在累积量达到8mg/kg即出现明显差别[(0.87±0.28)vs(1.12±0.3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监测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化疗的心脏改变。

  • 标签: 赫塞汀 超声心动描记 乳腺癌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131I-EGF动态显像技术对肺癌倚瘤裸鼠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将肺癌细胞株A549种植到BALB/cA—nil裸鼠体内,待移植瘤长至直径0.8~1.2cm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紫杉醇组、顺铂组和联合化疗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紫杉醇组腹腔注射紫杉醇5mg/kg;顺铂组腹腔注射ill@34rag/kg;联合化疗组腹腔注射紫杉醇5mg/kg和顺铂4mg/kg。裸鼠化疗后分别丁即刻和第7、14、21及28犬注射131I-EGF0.5h后开始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健侧对应部位放射性(T/NT)比值,并测量肿瘤体积。第28天完成显像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计算抑瘤率和131I-EGF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肿瘤组织吸收131I-EGF较多,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5.65,高于联合化疗组(1.55,t=9.829,P〈0.01)、紫杉醇组(1.14,t=12.636,P〈0.01)和顺铂组(0.99,t=12.313,P〈0.01)。肿瘤/血液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3.15,高于联合化疗组(0.76,t=3.384,P〈0.05)、紫杉醇组(1.22,t=2.826,P〈0.05)和顺铂组(1.22,t=2.713,P〈0.05)。131I-EGF可使肿瘤组织清晰显像,联合化疗组肿瘤体积401.9mm3,与对照组(1134.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3,P〈0.01);紫杉醇组肿瘤体积634.73mm3(t=7.140,P〈0.01),顺铂组肿瘤体积700.7mm3(t=6.820,P〈O.01),这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化疗组与对照组间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1.251,P〈0.01)。结论化疗效果好的肿瘤,131I-EGF显像示肿瘤体积较小,瘤体内放射性分布较少;而化疗效果差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瘤体内放射性分布较多。131I-EGF显像可用于指导倚瘤裸鼠的化疗。

  • 标签: 肺肿瘤 ~131I-表皮生长因子 小鼠 裸瘤 药物疗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目的评价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9年1期)、MEDLINE(PubMed1965-2009.5.2)、Embase(1974-2009.5.2)、CBM(1978-2009.5.2)和CNKI(1979-2009.5.2)等有关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研究,一个是随机对照试验,另一个是半随机对照试验,共343例患者。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5年生存率、死亡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年死亡率和远处转移率保乳手术比改良根治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10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无瘤生存率方面,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期为T1、T2、T3a和N0、N1a、N1b、M0并能耐受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两种术式的单发乳腺癌老年女性患者,保乳手术是较改良根治术更好的选择。目前比较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研究尚缺乏,有必要开展和设计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老年人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