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品系和性别等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影响,为选择敏感、有效小鼠疼痛模型提供可靠实验参考。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通过给予不同品系、性别的昆明、BALB/c和C57BL/6小鼠右脚爪注射5%甲醛溶液,记录并分析小鼠在甲醛实验早(0~5min)、晚(20~60min)时相每5分钟舔咬爪时间。结果(1)在甲醛实验早时相,各观测时间点不同品系小鼠舔咬爪时间均无差异,而在晚时相:雄性昆明小鼠25~30min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C57BL/6小鼠(63.33±18.20)s;雌性昆明小鼠在20~25min舔咬爪时间(64.63±52.71)S较BALB/c小鼠(17.00±22.34)s和C57BL/6小鼠(32.17±27.42)s显著增多;C57BL/6小鼠在50~55min舔咬爪时闯(0.83±1.33)s明显比昆明小鼠(47.50±51.03)S少;(2)不同性别的小鼠甲醛实验表明,BALB/c小鼠雌雄间各观测时间点均没有显著差异。雄性昆明小鼠在25~30min舔咬爪时间(23.25±17.27)s明显少于雌性(64.63±52.71)s;雄性C57BL/6小鼠在25~30rain舔咬爪时闻(63.33±18.20)S明显长于雌性(22.83±18.41)s。结论品系和性别因素对小鼠甲醛实验有明显影响,为增加稳定性宜选择雄性近交系小鼠(BALB/c和C57BL/6)进行实验。

  • 标签: 小鼠 疼毒测定 性别因素 品系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卒类型和卒后失语症分类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符合病例入排标准421例急性卒患者,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及失语指数(AphasiaQuotient,AQ)评分,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老年三组,按卒类型分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结合不同性别观察失语症类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卒类型间失语症类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右利手,男性占69.60%,女性占30.40%。失语症类型如下:运动性失语116例(男85例,女31例),感觉性失语35例(男20例,女15例),传导性失语15例(男10例,女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63例(男50例,女1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1例(男8例,女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7例(男13例,女14例),命名性失语73例(男47例,女26例),完全性失语81例(男60例,女21例),经统计学分析,男性卒后失语症发生率(69.60%)明显高于女性(30.40%)(χ2=11.57,P=0.003),尤以青中年(≤65岁)为主(73.38%),老年期(〉65岁)女性发生率逐渐升高(42.97%),与男性差异逐渐缩小(26.28%);性别对失语症类型无明显影响(χ2=13.84,P=0.054),男女患者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分别为29.01%、24.22%);各年龄组患者失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94,P=0.382)。脑梗死所致失语症患者较脑出血所致者更为多见(分别为306例和115例),但在失语症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χ2=13.23,P=0.067),除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分别为29.82%,29.55%,26.67%)。结论年龄、性别及卒类型对卒后失语症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卒后失语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病平均年�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类型 性别 年龄 卒中类型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58例为2001年6月~2002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者.人组标准:(1)首次住院;(2)年龄15~60岁;(3)符合CCMD-2-R或CCMD-3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2)有原发性癫痫病史;(3)酒精、药物滥用或依赖者;(4)情感障碍或分裂情感障碍.

  • 标签: 首次住院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性别差异 精神科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基线危险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卒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h内及10-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h内及溶栓后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h内、溶栓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

  • 标签: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脑血管药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同性别与年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脑血管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8例(64.00%),女性72例(36.00%),年龄≥60岁患者117例(58.50%),<60岁患者83例(41.50%),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男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较大,其中50~59岁,60~69岁两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药物可导致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具有较大关系。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性别差异。方法对194例首次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显示≤25岁男性86例,女性53例,>2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50例,女性31例。结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P<0.05),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心理应激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超声作为一项术中影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安全无创等特点,可帮助术者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实用价值,为研究脊髓脊柱疾病提供新有效方法,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术超声在Chiari畸形、脊髓肿瘤、椎管狭窄等脊髓脊柱手术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肿瘤 椎管狭窄 超声检查 术中
  • 简介:磁共振(iMR)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非常重要影像指导工具。本文就iMR发展,iMR在胶质瘤切除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经鼻蝶手术、脑病变活检术、脊柱、颅颈交界区手术、功能神经外科、脑移位、功能成像和功能导航、血管性病变手术,及术后病人颅内情况监测应用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中磁共振 中的应用 发展神经外科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内在动力,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用药中所存在安全隐患及如何规避,达到安全用药。方法:采取全院大查房形式讨论药物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各科在临床工作安全用药经验。结果:促进了医护及临床药剂师人员之间沟通及对药物知识掌握,药品规范管理,安全用药。结论:严格药物使用、保管制度及对药物使用知识掌握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关键。

  • 标签: 药物 使用 安全 管理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结果,在过去25年,新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血管性痴呆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脑功能区深部小病变治疗仍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棘手问题,术找寻病变困难,术后存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风险,传统神经导航技术又因“脑移位”发生而有失精准,医师们在选择治疗策略时常有争议,往往过于保守而付诸放射治疗.目前较为理想解决方案当属术磁共振结合功能神经导航平台支持下精准神经外科技术,笔者也曾参与该技术临床科研工作[1~3].而国内尚未大规模开展此项技术,本文试图通过病例回顾来探讨一种可推广应用技术.

  • 标签: 运动皮层 术中超声 显微外科 颅脑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术超声显像对颅内病变显微手术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对62例颅内病变患者在开颅手术中分别用超声低频或高频探头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了解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判别病灶大小并进行性质分析。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所有病变均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完整切除。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均呈现有别于正常脑组织异常回声区。结论术应用超声引导可准确确定病变,有助于指导术病变完整切除、保护神经功能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术中超声 颅内病变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10%~15%。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它常常引起一些内分泌症状,如巨人症、闭经泌乳及Cushing综合征等;另外由于其在颅内特殊位置,肿瘤增大和侵袭往往引起头痛、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虽然近年来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而言,

  • 标签: MIRNA 垂体 垂体腺瘤 靶基因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监测对于长期、动态地了解卒其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卒患者预后,为卒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卫生政策决策者制订有效防治防控策略、评价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如加拿大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先进监测方法和模式[1-2],通过链接卫生行政数据库和临床数据库,开展以人群/医院为基础卒中流行水平监测和医疗服务质量、卒预后及其疾病负担等进行监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卒病死率、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对加拿大监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对北京卒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启示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监测 加拿大 北京
  • 简介: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疗效。方法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卒患者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之后酌情间断应用;对照组36例,仅在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疗效显著,且能降低重症缺血性卒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治疗结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卒再发和预后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卒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再发和预后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卒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197例患者,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卒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预后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卒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垂体卒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科收治33例垂体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及经蝶组,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结果本组经蝶手术23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3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无视力障碍加重;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开颅手术10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卒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实,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低,可作为垂体卒首选手术入路。

  • 标签: 垂体卒中 经蝶入路
  • 简介:颈椎病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手术方式.一、颈椎病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