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期护理运用到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中,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出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06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3例患者施以手术期护理,比照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总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总分与SAS总分、SRSS总分都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期护理运用到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辅以护理后,能够促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提升,还可以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成效较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全期护理 睡眠质量 价值 影响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可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1~5],本文检测了1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rT3)及垂体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的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血清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神经内分泌
  • 简介: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

  • 标签: 动脉 影像学检查 治疗手段 检测技术 CEA 监测技术
  • 简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烟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较少且病因不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两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和评价1993年至2002年内经蝶入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切除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男性66例,女性72例.手术采用经蝶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结果本组切肿瘤109例,占78.9%.结论经蝶显微手术仍是一种较为实用手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切率.

  • 标签: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内窥镜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蝶骨嵴内1/3者6例,中1/3者4例,外1/3者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切除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1例,来诊时已出现脑疝,术后未恢复,余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留重要神经和血管的关键,可使大多数病人获得肿瘤切.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在精确定位切除颅内小病灶时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手术计划系统,对28例颅内小病灶行术前精确定位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切除病灶.结果直视下切除小胶质瘤10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4例,结核瘤3例,脑脓肿4例,金属弹头2例.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并在显微镜辅助下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 小病灶 手术切除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后可引起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退减,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退减可能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将二者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总结自1984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382例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经内听道入路,切除肿瘤,其中132例手术是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切率为95%,面神经保留率73%;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肿瘤切率为100%,面神经保留率为98%,耳蜗神经保留率为42%.自1990年以后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磨除内听道后壁,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切.术中应用神经功能监护仪对面、耳蜗神经的辨认及保护尤为重要,并可估计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40例病变切(87%),6例次切(13%)。骨窗平均30mm×40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深部病灶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垂体腺瘤切除术后(32只眼)视力较术前下降(下降0.2以上)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术后即完全失明3只眼,视力下降21只眼;术后24h出现视力下降5只眼:术后48h出现视力下降3只眼。结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损伤视神经或视交叉、瘤腔内血肿形成、瘤床填塞物过多、视神经血管痉挛、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视力下降 原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瘤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12例脑膜瘤,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ONYX胶、明胶海绵颗粒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颈外动脉系统进行栓塞,未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切除术中发现肿瘤血运减少,均在显微镜下切肿瘤。结论按Manalfe分型Ⅰ、Ⅱ型脑膜瘤病人适合栓塞,尤其是肿瘤直径〉4.5cm,或者是有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颅中窝底及鞍旁脑膜瘤;对于Ⅲ、Ⅳ型,要特别慎重。另外,术中也要注意避免栓塞并发症。

  • 标签: 脑膜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为了改善脑血液供应,预防并治疗因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动脉管径狭窄〉70%)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手术方法,亦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完全闭塞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随着麻醉及术中监测技术的提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的重点已从单纯满足手术需要发展到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一、麻醉方法的选择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是行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至今仍存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局部麻醉方法患者神志清醒,仅需通过简单的临床判断即能够监测到脑灌注状态:

  • 标签: 麻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分析9例听神经瘤手术中内窥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对内听道肿瘤的暴露,达到肿瘤的切;面神经、听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以及与显微镜的配合.结果内窥镜的使用加强了对脑组织的保护,提高了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结论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符合微创原则,提倡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内窥镜.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颅鼻联合入路切除颅鼻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鼻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鼻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鼻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颅鼻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介绍经颅开眶切除眼球后肿瘤手术技术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了经颅手术切除眶内肿瘤13例临床资料,探讨手术过程中保留视力,美容重建等难点和技巧。结果其中血管瘤8例和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全部切除,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次切,1例假性肿瘤和1例错构瘤部分切除;随访7例(6例失去联系),其中6例术前突眼视力下降3~6个月内均恢复,1例突眼眼外展未恢复。结论经颅眶入路可根据肿瘤位置适当调整手术入路,更好的暴露眼眶内容物及肿瘤,能较好地保护眶内容物,基本不影响容貌。

  • 标签: 眶内球后 经颅 肿瘤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4例行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外,其余肿瘤均为切(simpson分级Ⅰ级);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对于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的肿瘤,是否切,取决于肿瘤与上述结构粘连的紧密程度。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