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颌面外科与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前、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与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的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的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收集13例前、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目的评价Gasket-Seal技术在肿瘤内镜手术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应用Gasket-Seal技术进行肿瘤内镜手术重建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Manager(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文献入选标准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10例肿瘤内镜手术患者纳入荟萃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与非GS组相比,GS组患者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低(OR=0.32,95%CI=0.11~0.89,P=0.03),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低(OR=0.10,95%CI=0.01~0.67,P=0.02).根据GS组是否联合NS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两亚组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在GS组中,采用人工骨组与采用同种骨(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组病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应用Gasket-Seal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完成肿瘤内镜手术中的重建.相较其他重建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Gasket-Seal技术 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高流量脑脊液漏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肿瘤术中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中出现缺损的202例患者的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内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内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修补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颅底缺损
  • 简介:随着颈部外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的外伤性病变也随之增加.若损伤未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危及生命[1].而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常常难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常规CT诊断损伤也有一定难度.

  • 标签: 螺旋CT重建技术 颅底骨折 应用价值 外伤性病变 CT诊断 颅颈部外伤
  • 简介:远在1941年由神经外科医生Dandy[1]介绍经-面联合入路切除一例眶内肿瘤,这种操作先后由Ray和Mclean(1943)以及Tym(1961)加以改进。1954年Smith报告他和神经外科合作经一面联合入路成功的大块切除了前筛窦和眶内肿瘤,但当时大多数头颈外科医生对此持保留态度,直到1963年,Ketcham[2]等报告17例一面联合切除治疗副鼻窦肿瘤以前,这种手术仍不作为治疗副鼻窦肿瘤的措施。十年后,Ketcham等又撰写了三篇论文报告他们有关随访结果,补充了增加的病历,并详细阐明其并发症和治愈率,并将副鼻窦癌的治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50%[1.2]。彼等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其他学者应用这种术式切除副鼻窦肿瘤,Bridger[3]称赞Ketcham创造了副鼻窦癌

  • 标签: 颅底肿瘤 鼻窦肿瘤 眶内肿瘤 手术入路 鼻窦癌 神经外科医生
  • 简介:目的总结急诊开颅脑外伤早期前重建处理脑脊液鼻漏经验,评估前重建对脑脊液鼻漏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1例存在前骨折鼻漏并符合急诊开颅指征患者,如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骨性结构,指导开颅手术,在手术治疗血肿、破碎脑组织及碎骨片的同时一并行前骨性及膜性重建。结果经前重建21例患者脑脊液鼻漏均治愈。讨论前重建合并处理成为急诊开颅患者减少脑脊液鼻漏及逆行感染最佳时机,完整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结合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前颅底骨折 脑脊液鼻漏 前颅底重建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技术在骨折检查中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颅脑外伤可疑骨折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后,对其影像进行骨算法薄层重建,并与常规扫描所得影像进行比较。结果60例脑外伤患者在常规CT扫描仅有25例显示骨折线.行薄层骨算法重建后60例均可见到明确骨折线,同时能够更清晰的显示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积液情况。结论CT扫描骨算法重建技术简便易行,对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在临床中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底骨折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薄层骨算法重建
  • 简介:目的:经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是将翼点开颅术向方向的进一步扩大。包括眶上翼点入路、颧弓翼点入路和眶翼弓入路。本文探讨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肿瘤30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并就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良好。无1例出现脑牵拉损伤。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及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具有显露好、脑牵拉轻的优点。适用于中、鞍旁肿瘤、眶沟通瘤及部分自中向后外生长的肿瘤。

  • 标签: 经颅底扩大翼点人路开颅术 颅底肿瘤 手术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颈内动脉(ICA)的肿瘤血流重建术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累及ICA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6例,垂体腺瘤2例,恶性软骨肉瘤1例,鼻咽癌1例。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侵犯部位及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分别采用经Dolenc入路切除肿瘤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扩大中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Ⅰ型搭桥术(3例)、扩大中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 Ⅲ型搭桥术(2例)、Dolenc入路或扩大中入路肿瘤切除并联合原位血管直接吻合术(2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肿瘤切除程度、有无脑缺血及肿瘤有无复发等。结果10例患者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证实吻合血管通畅,2例因术后昏迷未行DSA或CTA检查。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1例ICA破裂出血的鼻咽癌患者仅行血管搭桥术,未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例发生脑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面瘫,于3个月后恢复;1例累及两侧海绵窦斜坡的脑膜瘤患者一期行血管重建联合肿瘤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因二期对侧肿瘤切除术后昏迷,自动出院;1例术后15 d因呼吸衰竭死亡。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末次随访显示,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缺血,其中6例行DSA或CTA复查,显示5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血管部分狭窄。1例恶性软骨肉瘤术后5个月复发,1例脊索型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累及ICA的肿瘤,根据脑血流代偿情况、肿瘤位置及ICA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颅底肿瘤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颈内动脉(ICA)的肿瘤血流重建术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累及ICA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6例,垂体腺瘤2例,恶性软骨肉瘤1例,鼻咽癌1例。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侵犯部位及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分别采用经Dolenc入路切除肿瘤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扩大中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Ⅰ型搭桥术(3例)、扩大中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 Ⅲ型搭桥术(2例)、Dolenc入路或扩大中入路肿瘤切除并联合原位血管直接吻合术(2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肿瘤切除程度、有无脑缺血及肿瘤有无复发等。结果10例患者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证实吻合血管通畅,2例因术后昏迷未行DSA或CTA检查。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1例ICA破裂出血的鼻咽癌患者仅行血管搭桥术,未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例发生脑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面瘫,于3个月后恢复;1例累及两侧海绵窦斜坡的脑膜瘤患者一期行血管重建联合肿瘤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因二期对侧肿瘤切除术后昏迷,自动出院;1例术后15 d因呼吸衰竭死亡。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末次随访显示,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缺血,其中6例行DSA或CTA复查,显示5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血管部分狭窄。1例恶性软骨肉瘤术后5个月复发,1例脊索型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累及ICA的肿瘤,根据脑血流代偿情况、肿瘤位置及ICA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颅底肿瘤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 简介:9例前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指前、中、后窝及其所对应的外面的结构。以枕外隆凸、顶切迹及眉弓的连线为界,将头颅分为此连线以上的盖和此线以下的上托脑,下连肌肉、筋膜、韧带和骨骼等,

  • 标签: 颅底外科 后颅窝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摘要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外科,特别是内镜外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科。在这一领域,鼻科医生与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形成理想的内镜外科团队,协同处理疾病。本文从内镜手术等适应证、手术设备的准备、手术技术的完善、出血的处理、修补的方法以及内镜下手术的优势与不足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脑脊液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重建技术。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鼻神经内镜手术的95例患者按术中脑脊液漏等级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重建技术,总结分析不同等级的术中脑脊液漏相对应的重建技术。结果术中脑脊液漏等级0级45例,3种重建技术均未见术后脑脊液漏;术中脑脊液漏等级1级21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18.2%(2/11),联合重建10%(1/10);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脑脊液漏等级2级29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粘膜瓣重建50%(5/10),联合重建10.5%(2/19);两者之间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破损应选择不同的重建技术,减少粘膜瓣过度使用带来的并发症和大腿损伤,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舒适感,还可以为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提供便利。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脊液漏 颅底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折病人的护理经验,为护理同仁提供借鉴。方法对37例骨折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症状护理。结果37例病人经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骨折病人通过采取严谨、细致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症状,促进康复,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颅底骨折 预防 护理 出院指导
  • 简介:摘要骨折是指骨折线横行穿过两侧或纵行贯穿前、中、后窝。前、中骨折均起因于头部的直接冲击,盖骨折向延伸,而挥鞭性损伤只能产生枕骨大孔区的损伤。枕部的冲击可造成前骨折,但不易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额颞部的直接撞击仍然是前和鞍区骨折的主要原因,颞枕部受力则是中骨折的主要原因。顶部受击产生的骨折线可因“应力集中”效应而向外耳道延伸,造成颞骨岩部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或脑组织耳溢,甚至损伤颈内动脉而致大出血。枕部严重受击可导致颞骨岩部的横断骨折。

  • 标签: 颅底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盆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尿失禁、盆器官脱垂和粪失禁。本研究旨在比较对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实施经阴道盆功能重建和腹腔镜下盆功能重建的疗效,得出具体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以中盆腔缺陷即子宫脱垂为主的病患共计60例,随进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三十例,主要应用经阴道盆功能重建,具体术式包括Prolift盆功能重建和使用嘉美斯网片的改良盆功能重建;研究组三十例,主要应用腹腔镜下盆功能重建,具体术式为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观察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腹腔镜下盆功能重建疗效更佳。结论盆器官脱垂影响了世界上数百万妇女,运用腹腔镜下盆功能重建的效果对于患者来说更具优良疗效。

  • 标签: 腹腔镜下盆底功能重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做完盆重睑术的一些患者并发症的随访调查,了解盆重建术后的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给予其相关的康复指导,以期能够为广大妇科患者提供专业性意见,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妇科 盆底重建术 指导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