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椎管内巨大脂肪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椎管内巨大脂肪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2肿瘤次全切,病理检查均为脂肪瘤。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脂肪瘤手术全切难度较大,以脊髓减压为目的行次全切手术可收获良好的短期预后。

  • 标签: 脊髓肿瘤 脂肪瘤 入路 后正中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垂体肿瘤 无功能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cm×1.8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ng/m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

  • 标签: 垂体腺瘤 泌乳素 妊娠 垂体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肝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脑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癌脑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癌脑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腰部疼痛、束带感伴感觉减退3年余"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腹部平软,双侧瞳孔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腰部压痛,有束带感,T6-10段左侧浅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存在,颈软;无大小便失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外观清亮、透明,细胞数0,蛋白1.1g/L,余正常,可排除炎性占位。

  • 标签: 脊膜瘤 束带感 腹壁反射 感觉减退 胸段脊髓 大小便失禁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农民。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h"入院。患者2h前(2014-5-188∶30am)晨起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摔倒在地,左侧肢体不能抬起,头部未着地,不能自行站起,无意识不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视物双影,无尿便失禁,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急诊,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出血灶(图1A),考虑脑梗死可能,启动"溶栓流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出血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患者均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MRI示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34(+),CD99(+),Vim(+)。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颅内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化痰颗粒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和纳入标准将抑郁症伴失眠患者120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用解郁化痰颗粒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60)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解郁化痰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HAMD、PSQI量表积分值明显减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郁化痰颗粒针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解郁化痰颗粒 抑郁症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尿激酶溶血引流治疗的39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患者中,死亡5(12.8%),1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15(38.5%),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者11(28.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8(20.5%)。结论微创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类型,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2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规律和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8,急性硬膜下血肿2、慢性硬膜下血肿2及脑内血肿4,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主要的三类迟发性颅内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调整合适阀门压力以及熟练掌握脑室穿刺技巧可以减少及避免出现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迟发性颅内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安眠药物中毒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安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充分运用中医治疗,前期闭证予以开窍醒脑,后期脱证予以回阳固脱,84患者中83抢救成功,1因重度中毒,年龄较大且就诊时间晚,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安眠药中毒,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分析89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简介: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

  • 标签: 面肌痉挛 耳鸣 显微血管减压术 入路 小脑脑桥裂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近侧段11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开颅夹闭术1,行枕动脉-PICA血管吻合术1,保守治疗1;过渡段5,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开颅夹闭术2,开颅动脉瘤包裹术1;远侧段5,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1,NBCA闭塞载瘤动脉1,Gluba胶闭塞载瘤动脉1,开颅切除动脉瘤2。结果术后1周内死亡5,其余病例随访6-36个月,其中近侧段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的1复发,再次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远侧段开颅切除动脉瘤的1术后出现共济失调,近侧段保守治疗的1未见动脉瘤增大,其余13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确保PICA延髓支通畅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首要前提,PIC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PICA是否为优势血管是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而血管内治疗与手术相辅相成是治疗PICA动脉瘤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Meige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累及头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有时也会影响到颈部。脑深部电刺激(DBS)双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报道比较多,但治疗Meige综合征的很少。方法对3双侧GPi-DBS术后的Meige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4、6和6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DystoniaRating量表(BFMDRS)评分,包括BFMDRS-Ⅰ(Movement量表)和BFMDRS-Ⅱ(Disability量表)两个部分。结果3Meige综合征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FMDRS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评分的改善率分别为(78±3.1)%(范围75%-83%)和100%。结论双侧GPi-DBS是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MEIGE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 苍白球内侧部 肌张力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患者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即主要以切除患者中央区和颞叶为主,并行额叶及顶枕叶的白质离断,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较术前无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严格把握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对婴幼儿性偏瘫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可起到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 癫痫 婴幼儿性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