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汉东教授主编的《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ISBN978-7-5537-0807-2)一书已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中华手术彩色全解丛书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周定标教授作序,实为一部兼具系统、实用和先进的神经外科专业参考书。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王汉东 神经外科专业 颅脑损伤 科学技术出版社 功能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037例痉挛脑瘫病例.依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4.1个月.96.05%患者术后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23%.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0.74%,随访期间为87.24%.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382侧(21.66%),肌无力256侧(14.51%),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134例(10.58%).结论选择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状态 显微手术治疗 周围神经
  • 简介:目的报告223例中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08例(93%),近全切除6例(3%),次全切除9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l例(90%),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118例(53%);Ⅲ、Ⅳ级9l例(41%);Ⅴ、Ⅵ级14例(6%).耳蜗神经功能保留率9%.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98%的病人恢复良好,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1%)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熟悉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侵袭 面神经 治疗
  • 简介: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由于麻醉是多种成分的组合,现有的麻醉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尚不足以满足实时、精确、客观监测的要求,至今仍普遍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探索麻醉深度监测方面亦颇有收获,不断地揭示和接近更为客观的监测指标,

  • 标签: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748例神经外科手术中86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及脑缺血性并发症的病例.方法748例患者行了开颅脑肿瘤切除或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或动脉瘤夹闭手术.分析了手术入路、脑缺血性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术后发生脑梗塞;57例患者术后有脑缺血引起的一过神经功能障碍;9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期间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并非"无",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可能引起脑缺血性并发症.术中、术后均应采取措施保护手术入路中的蛛网膜下腔、皮层及其他血管.

  • 标签: 微创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损伤 缺血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的第六届“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NO.2005—04—04039)定于2005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苏州举行。重点介绍锁孔手术及相关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等神经外科技术。形式包括讲座、手术录像讲解及实体标本操作、学术讨论。学习班还邀请了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HD.Jho(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T.Kawase(Kawase入路手术)及国内著名的手术专家进行讲座。

  • 标签: 神经外科专家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学习班 六届 Kawase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原发单纯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原发单纯舌咽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单纯神经切断术及微血管减压复合式手术。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4例。随访50例,时间平均2.6年。4例部分缓解病人中,3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原发单纯舌咽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少见的难治疼痛疾病之一,采用单纯神经切断术或微血管减压复合式手术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舌咽神经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切断术
  • 简介:由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国际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同道参会交流。大会内容涵盖锁孔显微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众多的国际神经外科大师将展示锁孔手术的最新进展与高超技能,共享手术经验,讨论手术指南。

  • 标签: 国际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学会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 教育课程
  • 简介:目的总结64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体会,探讨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和可行.方法59例采用单侧枕下入路,5例巨大型累及岩尖斜坡者采用经岩入路,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88%),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7例(89%),功能保留43例(67%).术前尚有听力者22例,术后听力保存者6例(27%)手术,死亡1例(1.5%).结论大部分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行Ⅰ期全切除和面神经的保留,强调保护桥脑腹外侧静脉丛和小脑前下动脉的重要.对大型听神经瘤亦应争取面神经和听力的保留.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感觉-运动区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区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区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区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标签: 感觉运动区 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 简介:随着颅底肿瘤手术技术的重大进步,颅底外科学亦日趋成熟.成像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和具有三维重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多颅底解剖学的理解,并能精确的描绘肿瘤的轮廓.导航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接近肿瘤的精确度,使安全切除变的更加容易.光纤和内镜的发展又为医师提供了不同解剖区域的视野.与开放颅底手术技术发展的同时,内镜手术也开始出现,并在过去的25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大多数的鼻腔和鼻旁窦的良性炎性疾病均采取内镜方法这里,对经由鼻腔可到达的的中央颅底肿瘤也可采用内镜切除手术,它们的生理特性允许这样的内镜切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镜颅底外科是颅底外科的新的前沿.

  • 标签: 神经内镜 颅底外科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瘤13例(其中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微创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43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4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死亡2例.全切率为65.1%,手术并发症率为51.2%.结论采用颅底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大多数病人能达到治愈目的.

  • 标签: 岩斜区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并发症 治疗 切除率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内镜下和内镜控制下以及内镜辅助下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122例,包括各种颅内肿瘤切除68例,颅内血肿清除51例,颅内囊肿切除2例,脑积水造瘘1例。结果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满意,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无复发;48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囊肿全切除,另1例囊肿缩小;1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脑室明显缩小。结论内窥镜技术在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神经外科 手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理念的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调查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今后制定术后疼痛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知信行总得分为(29.22±4.58)分,处于中等水平。疼痛知识得分(8.06±2.55)分;疼痛态度得分(16.14±2.77)分;镇痛行为得分(5.02±1.15)分,满分6分,处于高水平。术后疼痛知信行的Pearson相关分析: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知识与行为无相关(P〉0.05)。结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明显缺乏,其态度及行为均存在不足,应选择"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系统、正确的疼痛教育,使患者掌握术后疼痛控制的正确知识,鼓励并坚定其术后镇痛的信念,纠正并强化其术后自我镇痛管理行为,从而改善其术后镇痛的效果。

  • 标签: 手术患者 术后疼痛 知信行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