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EIH)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确诊CEIH病人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均行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病灶切除术。结果9例病人均达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动静脉畸形1例,血管瘤1例,余未见异常血管。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余均明显缓解。随访3个月一1年,均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类似肿瘤出血而临床呈反复发作、慢性扩展特征病例,应考虑CElH可能,手术全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内血肿 隐匿性血管畸形 病理特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全切9例,次全切除2例,囊肿均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8~52个月,术前视力下降7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6例患者视力恢复正常,3例月经紊乱患者月经恢复,1例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消失。术后复查垂体磁共振未见肿瘤或囊肿复发。结论伴有Rathke囊肿垂体腺瘤临床罕见,垂体MRI提示肿瘤内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存在,压迫症状明显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垂体腺瘤 RATHKE囊肿 治疗
  •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卒中 颈动脉B超 年龄 性别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闭塞技术要点、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血管内开通治疗颈总动脉8例。结果8例血管内开通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灌注明显改善,近期随访未再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血管内开通是治疗颈总动脉安全而有效方法,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血管内开通 颈总动脉闭塞 介入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行87例次CAS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5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3例出现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到动脉栓塞,1例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1例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1.1%,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3.4%;术后87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1例出现有症状性再狭窄,6例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出现再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8.1%,卒中再发率1.1%。结论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方法,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占颅内血肿10%,钻孔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有3.7%~38%复发率。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采用高位钻孔置管引流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引流治疗 临床观察 置管 2009年
  • 简介: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疗效。现就吲哚布芬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价值,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 标签: 吲哚布芬 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血小板
  • 简介:目的颈内动脉解剖分布特点进行观察测量分析,海绵窦瘘显微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用12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共24侧)观察,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尸头标本,海绵窦段分支与及其相邻近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测量.收集50例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并介入拴塞治疗.结果海绵窦段在水平面上可观察到呈S形向前向后形弯曲,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及McConnell背囊动脉是海面窦段主要3个分支.最常见2个分支是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50例颈内海绵窦瘘患者均为外伤后,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解剖复杂,颈内海绵窦瘘多见于外伤.经颈内动脉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海绵窦瘘,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门,发展较快,疗效较好显微尖端技术.它常规手术相比明显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解剖学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康复如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状况,制订适宜康复知识教育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964例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964例卒中患者中,325例(35.7%)社区卒中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康复治疗比较了解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原因中,“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原因,占65.2%。74.j%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中却只有8,3%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中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 标签: 卒中 康复 社区 需求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提高,目前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者较前明显增加。然而在治疗预防疾病同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可使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使出血概率增加,颅内出血成为最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抗血栓药物 出血和凝血 治疗策略
  • 简介:随着神经病学发展以及多媒体信息时代到来,多媒体教学正被更广泛地用于神经病学领域,我们所能获得学习材料越来越多而各种电子文件管理可能要比传统纸质文件更为复杂困难。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尴尬是:电脑里存储了无数似乎有用文件真正想用时却往往找不到合适资料。

  • 标签: 教学 科研 文件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实践及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常规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方法,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采用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比较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预防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前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88‰,实施后为0.4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住院患者 跌倒 坠床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认知抑郁状态影响。方法连续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认知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颅内压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颅内压监测,常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颅内压〉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SDAI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压监测 低温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烟雾病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27例初次诊断烟雾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病发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33.6岁,女性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病形式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信息交流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特殊环境及自身疾病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C组(P〈0.05);D1组镇静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标签: 颅脑手术 右美托嘧啶 气管拔管反应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529例,最长随访天数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6.8%,在90d12.7%,在180d18.9%,在360d27.8%,720d39.9%。最常见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患者再入院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因素,如血脂,吸烟等,患者再入院有一定提示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再入院 危险因素
  • 简介:床突旁动脉瘤有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风险,其外科手术夹闭通常要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同时由于其相邻骨性结构,硬脑膜附件靠近视神经等解剖结构特点,外科手术往往伴有一定并发症。随着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及血管内介入技术(EVT)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成为临床医生广泛接受治疗手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期致残率致死率,然而其治疗后仍存在一定动脉瘤再通率,血管内介入治疗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床突旁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颅咽管瘤是一种源于颅咽管鳞状上皮细胞良性肿瘤,临床症状重,肿瘤不全切除基本上都会复发,因此,颅咽管瘤只有全切除才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率。随着CTMRI广泛应用、内分泌替代治疗及显微外科技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越来越高,病人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颅咽管瘤手术仍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手术之一。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