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除给予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外,每天给予4~6次,每次20~40ml白酒口服,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家庭社会支持。结果: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于术后3天从监护室安返病房并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判断并发现心脏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并给予少量饮酒,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少镇痛剂的应用,减少躁动,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取得配合并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逐步使患者减少或戒断饮酒,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临床观察 合并酒精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09年收治的5例椎动脉动静脉瘘病人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表现搏动洼包块者另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达到即刻全部栓塞,临床症状好转,没有发生并发症。5例病人中仅1例瘘口被闭塞而保持椎动脉通畅,其余4例均需要牺牲椎动脉才能闭塞异常血流。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脑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治疗后随访3—18个月,按Et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预后,恢复工作4例,生活自理2例,部分自理4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结论多学科合作并正确选择诊治方案可改善妊娠期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妊娠 脑出血
  • 简介:通过构建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管理体系,成立预防DVT管理小组,落实各级护士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设计改良风险评估表和专科护理记录单,全程监控护理实效等,逐步完善预防DVT指引,使各级护士DVT预防的专业护理能力逐步提高,DVT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DVT发病率下降。

  • 标签: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 简介: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将于2014年9月3—5日举办北京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颅压及脑静脉病变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3—04-04-013(京)。本学习班依托宣武医院神经学科群的整体优势,紧密结合国际最新进展,在大量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对脑静脉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规范及神经介入放射学技术进行讲解。学习班结束后,学员经考核,可授予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6分。

  • 标签: 脑静脉疾病 静脉病变 学习班 高颅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诊治
  • 简介:目的:调查外科护士对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问卷,以便利抽样法调查北京市某医院的40名外科护士,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识得分为(9.38±1.74)分,占满分的62.5%;信念得分为(33.90±3.80)分,占满分的84.6%;行为得分为(38.78±6.83)分,占满分的77.6%。2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的知识、信念与行为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不同职称、责任护士状态、科室的外科护士预防术后患者DVT知、信、行的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在预防术后患者DVT的知信行方面,信念水平最高,行为水平次之,而知识水平较低,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护士预防DVT的知识水平,以促进其信念的转念,进而改进护理措施。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知识 信念 行为
  • 简介: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7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伤后10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常规行头颅MRI检查,采集DTI数据,测量两侧额叶、颞叶内侧、顶叶,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中脑部位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MoCA量表为标准评定,无认知功能障碍41例(32.28%,无认知障碍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86例(67.72%,认知障碍组),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的障碍。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相比,认知障碍的病人两侧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ADC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障碍为主。颅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病人额叶、颞叶、胼胝体白质受损密切相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患者脑血流与记忆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5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相应修补区大脑皮层脑血流改变与记忆量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修补术后相应区域皮质区CBF明显高于术前,记忆量表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可对患者的脑血流和记忆量表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三维重建塑形
  • 简介:目的:调查宫颈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家庭功能现况,分析家庭功能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FAD)和疲劳评定量表(FAI),采用等额配比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的12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存在轻、中度癌因性疲乏;患者家庭功能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家庭功能各因子与癌因性疲乏各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行为控制、情感介入和问题解决因子对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影响。结论:提高家庭成员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关爱,使患者能够比较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主观感觉到的疲乏程度就相对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 标签: 宫颈癌 癌因性疲乏 家庭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近10年我国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的发展态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2004-2013年国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10篇文献,分别发表在91种期刊上,近4年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作者来自29个省市,研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文献以临床科研论文为主,其次是个案报告和经验介绍论文,仅2.86%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肿瘤患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案例报道与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防治与护理对策、血栓形成原因回顾与分析等方面,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实践标准;论文引文以中文文献为主(70.37%),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者9篇,最高被引频次为93次;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者12篇(5.71%)。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尚须加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探索更为简便有效的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指南基于2013年发表《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的专家共识》,根据近一年来相关领域出现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增加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推荐,使其成为较具权威性和更具指导的技术指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更好的开展手术工作,本指南参照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的循证医学和推荐级别分类[1]。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功能区 唤醒麻醉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垂体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垂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头部MRI检查显示14患者垂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增大,信号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14例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均正常,14例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升高,9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14例患者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随访12个月,头部MRI显示增大的垂体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内分泌学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MRI检查可有效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垂体增生,确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以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结果,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手术治疗。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垂体增生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