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小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mm,≤19mm的患者,选19mmSJM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再选19mmSJM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mm,≤21mm,选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和21mmSJM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mm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有支架生物瓣 心脏瓣膜假体 小主动脉瓣环 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放、取钳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300例取宫内节育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研究二组采用常规取方式,研究一组采用多功能方式,同时将同期收治的40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实验二组采用常规放方式,实验一组组采用多功能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结果研究一组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情况与研究二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一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实验二组对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多功能放、取对于放、取宫内节育器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使得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探讨 多功能放 取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乏力等,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结果1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气短、乏力等症状是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主要依据。心电图可提供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可以帮助判断肺部淤血、胸腔积液和肺部病变的情况。

  • 标签: 心脏 瓣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病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牛顿实验中确定最佳测量数是实验和计算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确定实验要求的相对误差,然后运用误差理论得到最佳测量数,其结果与文献采用的方法相一致。该方法的结果是简化测量和计算工作量的有效方法,提供了物理实验测量和计算理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 标签: 牛顿环 平凸透镜 直径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的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0岁以上)中,随机选择12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6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评价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的认知功能相近,P>0.05。在术后1h,3h,6h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睁眼时间较后者短,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比较中,较吸入麻醉法表现出了更小的认知功能影响,更适合用于手术治疗。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高龄患者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III级患者80例,IV级患者40例,其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45例,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5例。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患者5例,死亡率为4.2%。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脑栓塞/出血等。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注意改善患者术前心功能及营养状况,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 患者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局部渗血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穿刺针眼处渗血、渗液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方法选择住院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将延长管呈U型弯曲一起覆盖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可以减少留置针针眼处渗液、渗血及针体滑脱。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留置针 渗血 固定
  • 简介:在垂钓过程中,笔者通过摸索实践,制作了一款专门用于打猪蹄结的小工具,命名为“绑钩针”。该钩针小巧方便、经济实用,特别适合喜欢钓鱼的中老年朋友及初学垂钓的新手使用。下面笔者详细介绍—下绑钩针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供钓友们仿制试用。

  • 标签: 垂钓过程 经济实用 中老年 制作 钓鱼 钓友
  • 简介:受北京火热楼市的传导作用,河北燕郊、香河、固安等地楼市供应量和成交价节节攀升,部分精装修户型报价已超过15000元/平米。

  • 标签: 楼市 北京 成交价 供应量 精装修 报价
  • 简介:摘要本人从事儿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近二十年,设计了一款新型多功能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台,主要由固定患儿装置、输液和照明装置、升降及移动装置及附有治疗用物等结构构成,具有多功能一体化,集操作台、治疗车、治疗盘于一体,可自动升降高度,可移动,可调节光源方向等功能,经门诊检验科临床应用证实,与老式穿刺台相比,该装置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缩短,患儿痛苦小,家属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二尖瓣成形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2月4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1—68)岁,体重38-78kg。其中心功能(NYHA)IV级2例,Ⅲ级30例,Ⅱ级13例。二尖瓣前叶脱垂8例,后叶脱垂31例,前后叶均脱垂6例。体外循环下应用自体心包进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舒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进一步缩小,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二尖瓣反流程度仍保持术后1周时效果。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Ⅱ级2例,I级6例。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自体心包片加固二尖瓣后瓣,可以有效保持瓣的伸缩性,同时达到满意的稳定性,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心功能维护好、廉价的成形方法。

  • 标签: 自体心包环 二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结果超声检查显示42例患者中,主动脉瓣硬化或钙化33例(78.57%)、二尖瓣硬化或钙化19例(45.24%),两者同时钙化或硬化14例(33.33%);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心电图改变者有29例(69.05%),其中又以ST-T段改变及各类早搏为主。结论与普通退行性心瓣膜病相比,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而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心脏超声检查确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临床检查 探讨分析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虽然A组链球菌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明确,但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准确地研究风湿性心瓣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免疫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概述国内外关于风湿性心瓣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标签: A族溶血链球菌 风湿热 模型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视频访视宣教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ICU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入住ICU的患者按STATA/SE10.0统计学软件生成的完全随机表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用视频宣教方法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访视内容知晓测评问卷、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焦虑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访视内容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宣教与口头宣教相比较,在访视内容的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存在优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ICU 术前访视 视频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有38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