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中药敷脐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中药敷脐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实施护理措施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中药敷脐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儿睡眠困难,提升睡眠质量。结论:中药敷脐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简单方便,治疗疾病的同时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更易于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 中药敷脐 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前对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睡眠情况以及负性情绪,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试,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9.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48.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36.6%,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56.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12.2%,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4.4%,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得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够缓解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前列腺癌 手术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患者以综合心理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沧州安定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为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综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失眠症当中,采取综合心理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效率,以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 标签: 综合心理疗法 失眠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甜梦口服液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沧州安定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甜梦口服液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甜梦口服液基础上结合心理疗法。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失眠症患者甜梦口服液结合心理疗法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甜梦口服液 心理疗法 失眠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90例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坤宝丸治疗,对2组患者更年期症状和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H、E2,FSH等指标分别为(110.29±12.84)IU/L、(61.48±3.67)pmol/L、(79.61±9.27)IU/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为(6.58±1.4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治疗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更年期 睡眠障碍 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市民康医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作业疗法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的PANSS总分、睡眠状况评分与SSPI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控制、睡眠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

  • 标签: 作业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 睡眠 效果
  • 简介:目的:讨论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8)岁,对照组中男31列,女19例,平均年龄(53±7)岁。观察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人员一同商定心理干预计划,进行1次/d,连续连续进行5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PSQI评分情况、患者的疗效评价,即睡眠障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延长、睡眠障碍症状无改变,还有2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包括非快眼动相(NREM)的S1~S4期以及快动眼相(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的PSQI评分情况为85.32分,观察组的评分为10.97分,患者的睡眠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观察组的疗效评价为总有效率48%,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96%,在睡眠结构上,NREM和REM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而且还可以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药物结合心理疗法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附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调查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将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脑出血患者 康复期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遵循无差异性随机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肿瘤直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术后化疗 乳腺癌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兴隆县蓝旗营中心卫生院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另选同期患者68例为对照组,仅应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7例、6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53%、88.24%,实验组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26);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1.17%、77.94%,观察组相对较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23);2组1个月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0.00),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42)。结论:以PPI为主的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消化性溃疡Hp,且仅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消化性溃疡 四联疗法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早产儿的应用价值及对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23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2组早产儿护理至出院。采用监护仪监测患者护理前,护理7、14d后生命体征;统计护理前,护理7、14d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及睡眠时间。结果:与护理前比,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护理前比,护理14d后2组及护理7d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进食量、身长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7、14d后2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命体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重症监护室 音乐疗法 应用价值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