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激光已用于疣的治疗,而且已成功治疗某些类型的疣。在一些激光研究中,已应用剥脱剂来增加激光的穿透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脉冲染料激光(PDL)疗法与应用水杨酸(SA)后再应用PDL疗法的效果。应用水杨酸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寻常疣的角化过度以增加激光穿透性。方法:本对照研究包括入选研究的19例患者的66个皮损。33个皮损先外用30%SA,2次/d,5d后再应用PDL治疗,其余33个皮损直接应用PDL治疗。两组患者PDL疗程1~5次,每次间隔4周。两组疗效用疣的尺寸改变比较,记录长×宽×高(mm3),治疗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DL组和SA+PDL组,治疗5个疗程后,与治疗开始相比皮损变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疗程结束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1);然而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PDL组(P=0.049)。在第二个疗程后,SA+PDL组的完全清除率是54.6%,而PDL组在第五个疗程结束后完全清除率仅为66.4%。在2.2个疗程后SA+PDL组即观察到完全清除,而PDL组在3.1个疗程后才观察到完全清除(P<0.05)。结论:尽管在...

  • 标签: 寻常疣脉冲 染料激光 激光疗法
  • 简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以往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镇痛药及神经阻滞疗法,疗效欠佳,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效果更差.我院自1998年10月在皮肤科和疼痛专科门诊应用中西药物联合超激光(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SuperLizerHA-550,简称SL)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8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超激光治疗 中西药联合 中老年 临床观察 神经阻滞疗法
  • 简介:背景:局限性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对局部治疗抵抗,可能难以实行治疗。既往已有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该病皮损的报道,但PDL与一种有效外用治疗的比较性研究未见报道。目的:为了比较PDL与有效外用疗法对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Dovobet)作为有效对照。方法:在这项开放性、自身对照、左一右比较研究中,8例银屑病患者使用PDL(585nm)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斑块严重程度评分(总评分)并拍照。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结果:患者对两项治疗均能很好耐受,仅1例患者PDL治疗后由于疼痛退出了研究。在PDL治疗12周后,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下降62%vs19%;P〈0.05)。治疗12周时,PDL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两组红斑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12周时,PDL组硬结和鳞屑评分显著下降,但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组统计学上无明显降低。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评分随PDL治疗次数增多而降低。结论:当其他外用治疗无效时,可酌情考虑应用PDL治疗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

  • 标签: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斑块状银屑病 顽固性 严重程度评分 有效性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背景:Q开关(QS)有色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均能成功治疗色素性疾病。目的:旨在比较QS紫翠玉激光(QSAL)和IPL治疗亚洲人雀斑和痣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共15例雀斑患者和17例痣患者被随机予以一侧面颊一疗程QSAL和间隔4周后对侧面颊两疗程IPL.采用一种新的色素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改善(P〈0.0001)。1例雀斑患者和8例痣患者经QSAL治疗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而IPL治疗后未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疗效比较 亚洲人 Q开关 雀斑 激光
  • 简介: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病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sa染色并行镜检,并用Novy—Nicolle—McNeal(NNN)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体前鞭毛生长。其他标本用于提取DNA,PCR扩增动基体微环DNA保守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到预期大小(120bp)的PCR产物。结果:25份标本培养、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4%、68%和100%。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技术 血琼脂培养基 地方性 土耳其
  • 简介:目的与细胞培养和LCR比较考察6种国产PCR试剂盒在检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5家临床医院性传播疾病门诊收集到673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和PCR检测,对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采用连接酶链反应(LCR)复检,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病例616例,36份培养法检测阳性6.3%,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5%-28.7%。与培养结果比较,各种PCR检测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LCR复核标本200份,与之相比,PCR检测的敏感性为83.9%-98.6%,特异性66.7%-94.7%,YI指数0.523-0.881。其中PCR2结果符合性最好(YI指数0.881)。综合分析发现国产PCR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论国产PCR技术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实验率质控与监督是本方法得以正确应用的关键。

  • 标签: 细胞培养 连接酶链反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