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离子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方法16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组81例和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79例,分别用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和单纯电离子术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6%和7.4%,单纯治疗组分别为48.1%和51.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6,P〈0.05)。结论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 标签: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电离子术
  • 简介: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联合甘醇酸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微等离子体联合甘醇酸试验组及微等离子体对照组,每组30例。微等离子体治疗使用闪耀离子束,每2个月治疗1次;甘醇酸治疗于每次微等离子体治疗后1个月进行,每项各进行3次治疗,全部疗程7个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采用ECC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EC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EC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治疗痤疮瘢痕效果确切,联合甘醇酸治疗后疗效更佳。

  • 标签: 痤疮瘢痕 微等离子 甘醇酸 色素沉着
  • 简介:目的探讨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浅表性和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面部和四肢浅表性瘢痕和轻度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治疗2~3次后,进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2~3次;全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瘢痕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瘢痕治疗痊愈率12.5%,显效率50%,有效率34.3%,无效率3.2%,总有效率为6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瘢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 标签: 瘢痕 微等离子射频 窄谱强脉冲光
  • 简介:目的研究菟丝子水提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检测不同浓度的菟丝子水提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细胞形一态、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的作用,及酪氨酸酶表达的情况。

  • 标签: 菟丝子 斑马鱼 黑色素合成 酪氨酸酶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美容中药白芨的提取经皮给药系统中提高药物渗透性的方法.方法以超声方洗提取白芨乒注入法制备不同浓度醇质体,以SD雄一性大鼠离体皮肤作为媒介,Franz散池为体外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芨提取含量。

  • 标签: 白芨提取物 经皮给药系统 醇质体 凝胶
  • 简介:笔者十年来对125例斑秃患者采用口服四汤加味联合自拟复生酊外用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5例患者皆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2011年1月斑秃病人。其中男86例,女39例,

  • 标签: 斑秃 四物汤加味 复生酊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遗传相关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维生素D及其类似通过与其细胞核受体即维生素D受体结合调控靶基因转录,不仅能够调节钙、磷代谢,还能够作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效应;抑制角质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化从而有效地治疗银屑病。近30年来维生素D及其类似在银屑病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从系统补充维生素D对银屑病有效的偶然发现到目前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线外用治疗药物。现在市场上主要有卡泊三醇、骨化三醇、他卡西醇、马沙骨化醇等品种,并具备软膏、霜剂、凝胶、泡沫剂等多种剂型,和激素等外用药物、光疗、生物制剂、中药等系统治疗联合,提高了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银屑病 维生素D 外用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缓解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127例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入组,受试期间面部单用皮肤屏障修护霜2周,期间避免外用及口服药物,收集患者的临床照片及症状评分表,比较患者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2周的主观症状(干燥、灼热、瘙痒)和客观症状(脱屑、红斑)评分,并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与使用前相比,面部皮肤敏感症状患者使用皮肤屏障修护霜1周后,干燥、瘙痒、灼热、脱屑、红斑五大皮肤敏感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脱屑症状评分由(2.31±1.82)分减少为(0.83±1.09)分;红斑评分由(4.62±1.89)分减少至(3.01±1.81)分,主观症状干燥、瘙痒、灼热感的症状评分分别由(5.84±2.50)、(3.70±2.71)、(3.00±2.64)分减少为(3.67±2.16)、(2.05±2.24)、(1.50±2.11)分;持续使用2周后,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的评分继续降低至(0.55±0.93)、(2.13±1.83)、(2.67±2.16)、(1.52±2.01)、(0.93±1.70)分,与使用前、使用1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缓解脱屑、红斑、干燥、瘙痒、灼热的有效率加显效率在1周时分别为82.1%、66.9%、68.7%、72.2%、75.8%,2周时分别为90.6%、85.6%、87.8%、84.2%、83.9%。结论:皮肤屏障修护霜对缓解干燥、灼热、瘙痒、脱屑、红斑等多种面部皮肤敏感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皮肤屏障 面部皮肤敏感症状 活性钙离子 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 护肤品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汤联合优化强脉冲光(OPT)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OPT组(A组)80例、加味桃红四汤联合OPT(B组)80例及单纯加味桃红四汤组(c组)80例,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2周后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共脱漏对象5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0%、84.60%、55.80%,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18.38,P值均〈0.05);VISIA皮肤测试显示3组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数值下降最明显,变化比率最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OP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VI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4.99,P值均〈0.05),而OPT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均有效,其中应用桃红四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 标签: 加味桃红四物汤 优化强脉冲光 黄褐斑
  • 简介:目的选择离体实验中对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有激活作用的墨旱莲(旱莲草),研究其动物致色素作用和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及相关基因[TYR、TYR相关蛋白(TRP-1/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用Schmorl法染色,计数含黑素的细胞;用多巴(DOPA)-氧化酶染色,计算每100个基底细胞中DOPA阳性细胞数。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氢氧化钠(NaOH)法和体外氧化DOPA反应方法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黑素生成量及TYR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YR及其TRP-1/2基因的表达。结果墨旱莲乙醇提取可使豚鼠表皮基底层中含黑素颗粒细胞增多,使豚鼠表皮内DOPA阳性细胞增多(P〈0.05);具有促进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及TYR活性作用(P〈0.05),对细胞TYR基因有上调作用,而对TRP-1/2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墨旱莲乙醇提取具有促进黑素合成及上调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作用,对白癜风色素恢复有较好应用和开发的前景。

  • 标签: 墨旱莲 白癜风 豚鼠 小鼠B16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酪氨酸酶
  • 简介: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皮炎 特应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核因子-ΚB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籽提取原花青素(GSPE)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和Smad7蛋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s)为研究对象,实验主要分3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光加药组(UVA照射细胞后予不同浓度GSPE干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UVA照射前、后及不同浓度GSPE干预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UVA光照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下降(P〈0.05),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单纯光照组相比,UVA照射后经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浓度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且于50μg/mL和100μg/mL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量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适当浓度GSPE可通过显著上调TGF-βRⅡ蛋白水平以及下调Smad7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对抗UVA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减轻UVA所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了皮肤光老化的进程。

  • 标签: 长波紫外线 皮肤光损伤 光老化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SMA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