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狼疮肾炎是系统红斑狼疮的一种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肾损伤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免疫复合物是狼疮肾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启动因子。近年,狼疮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皮质类固醇激素发展为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治疗。在诱导缓解和长期维持治疗中,也出现了多种新的治疗方案,如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为狼疮肾炎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16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瘀斑、瘀点20d,伴腹痛、关节痛1周。皮肤科检查:双上、下眼睑可见片状瘀斑,压之不退色;躯干、四肢可见散在分布瘀点、瘀斑,部分融合,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诊断:过敏紫癜(混合型)。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眼睑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腹型过敏紫癜治疗的影响。方法30例腹型过敏紫癜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于用药后腹痛症状消失、皮疹消退。较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出现精神症状。结论糖皮质激素早期足量使用可迅速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对患者复发及其他症状缓解无明确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治疗
  • 简介:过敏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AP)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主要侵犯全身毛细血管的疾病,多发生儿童及成人。病因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发现可能与感染、药物、遗传等因素相关。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内皮素-1、Toll-like受体2、Toll-like受体4、基质金属蛋白酶、白三烯和脂氧素A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均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过敏紫癜是一类自身免疫血管炎,常表现为皮肤的紫癜样改变,常会合并胃肠道、关节以及肾脏等系统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自身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不清楚。CD4+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T细胞(Th细胞)在过敏紫癜发病中发挥着独特的生理作用,现总结Th细胞在过敏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过敏性紫癜 机制
  • 简介:报告1例经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治疗后成功救治的暴发性紫癜患者。患者女,51岁。左臀部及大腿外侧紫红斑4天,加重伴疼痛2天。皮肤专科情况:左臀部、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瘀斑及中央黑色坏死区,周围有紫红色晕,表面有水疱及血疱形成,破溃后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血浆因子减少、D-Dimer、FDP升高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入院后皮疹迅速扩大融合为大片触痛暗红斑,中央有出血性大疱、坏死。诊断:暴发性紫癜。予紧急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予输注血浆、免疫抑制、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标签: 暴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皮肤坏死
  • 简介:目的比较过敏紫瘢(HSP)患者外周血及肾脏组织H4R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4R在HSP中作用。方法收集126名初次发病HSP患者及94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比较HSP急性期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SP急性期不同临床表型之间H4RmRNA的表达情况。收集HSP肾脏损害患者肾活检标本及健康肾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比较H4R的表达情况。结果HSP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4RmRNA表达水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肾脏受累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H4R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组、非肾病混合组(P〈0.01)。肾脏受累组肾脏组织中H4R表达呈阳性,以肾小管为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4R可能参与了HSP的急性期发病,且与HSP患者的肾脏受损有关。肾脏H4R的高表达可能影响HSP的病程及预后。

  • 标签: 组胺H4受体 过敏性紫癜 肾脏损害
  • 简介: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早期炎症浸润,进而发展为皮肤及内脏纤维化。CREST是硬皮病的一种相对良性皮肤变异,特点为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功能异常、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CREST很少伴发肾小球肾炎。作者报道1例CREST患者发生肾小球肾炎,并在其血清中检出抗着丝点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MPO-ANCA 硬皮病 抗体阳性 伴发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简介:目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ACA、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在狼疮肾炎组明显高于无肾脏表现组,而且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sm抗体在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G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补体c3、c4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ACA、AnuA、抗-dsDNA、IgG、C3、C46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坼=9.099,P〉O.05)。结论ACA、AnuA、抗-dsDNA、IgG、C3、C4均可以反映sLE患者有肾脏损伤,但是由于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此6项指标间无相关,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狼疮肾炎的确诊率,为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补体 狼疮性肾炎
  • 简介:报告1例持久隆起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隆起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度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周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中。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紫红色隆起的结节、斑块,逐渐增大,病程约12年,于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上述肢体部位多处出现皮疹。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早期仅为小的红斑、丘疹,

  • 标签: 红斑 隆起性 持久性
  • 简介:有人说性欲出现时,男人表达用行动,女人表达用暗示,这话有道理,但不绝对。“趣”的表达方式实际是人格特征的一种本能流露,它不会独立于基本性格之外。试想,一个绝对内向、木讷的人,在表达性欲时是做不出丰富的姿态,也绝对不会使用夸张的言语;一个绝对外向、张扬的人,也不可能在做爱时过分矜持,就像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如果把不同性别间一些比较有代表“趣”表达方式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 标签: 异同 人格特征 性欲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紫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 标签: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 伪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 简介:纤维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
  • 简介:鉴于目前社会上一些人的性关系比较复杂,人们对如何把握自己的性行为还存在着极其模糊的认识。笔者从临床医学及心理的角度,揭示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恋等超越法规的性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恶劣影响,以唤起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使之克制自己性行为的盲目和随意

  • 标签: 性行为 心理卫生 法律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