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直视下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分析。方法对49例患有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分析双极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疗效;依照术后随访的患者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和房颤组,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术后1年随访39例,其中3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6.92%。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的病程长短、心电图的f波振幅高低是消融术后影响房颤转复律的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左房内径小、房颤病程短、心电图f波振幅高的患者往往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Orem自护理论,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Orem自护理论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Orem自护理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BHL(0.5、1、2、4k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

  • 标签: 残余听力 气导听阈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全聋 听障
  • 简介:摘要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于手术末期关节腔闭合后,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注射入关节腔内。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40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关节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能减少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量,对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凝酶 凝血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I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植入TORP。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 标签: 听小骨假体 鼓室成形术 听骨链重建 慢性中耳炎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受助者初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项目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广东省816例人工耳蜗候选者进行一般筛选,按国家项目制定的初筛内容及标准严格执行听力学综合检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评估以及精神、智力、行为等全面筛查,分析整理筛查结果。结果2009~2011年,广东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一般筛选通过率分别为76.85%、79.01%及100%,通过率逐年上升;初筛环节通过率分别为46.85%、65.56%和62.00%,暂缓例数中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未达标比例较大,占暂缓总人数的79.39%;不通过例数中残余听力较好比例共45例,占不通过人数的54.22%;初筛后进行审核,国家项目审核通过率分别为77.50%、94.79%及84.28%,其他项目审核通过率分别为77.78%、100%及80.00%;2009~2011年由医院复筛获得国家项目植入人工耳蜗的复筛通过率为93.55%、100%、89.83%;省其他项目复筛通过率均为100%。结论人工耳蜗资助项目通过一般筛选、初筛、讨论、公示、审核、复筛、手术、安置等程序已形成完善的筛查链和资助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机制保证筛查质量,提高了初筛通过率,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救助项目 初筛 评估 通过率
  • 简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力的最有效的途径。CI的成功实施需要依靠术前准确的临床诊断及对耳内解剖结构的详尽的影像学评估。国内外学者根据CI手术入路要求,对围绕面神经隐窝开放和耳蜗电极植入相关的结构如乳突气化及病变情况、颈静脉球高位及裸露、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面神经走行异常、听骨链及两窗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术前对CI式选择及手术难易、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对减少CI及其他耳内手术的中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增加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I中常见的中耳及其邻近解剖异常,如乳突气化异常、先天性听骨畸形、先天性两窗畸形、面神经管畸形及走行异常、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憩室及颈静脉球裸露等先天性畸形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乳突 颈静脉球 乙状窦 面神经 前庭窗
  • 简介:目的分析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应用人工听骨后的听力变化,并探讨人工听骨对中耳炎患者听力重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并行I期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患者的术前后听力变化情况(Pure-toneAverageThreshold,PTA).结果78例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I期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患者术后听力有52例提高,其中部分听骨赝复物PROP植入后PTA提高者占72.4%,全听骨赝复物TORP植入后PTA提高者为6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I期鼓室成形人工听骨植入使大多数中耳炎患者听力得到保存或补偿.

  • 标签: 中耳炎 人工听骨 鼓室成形
  • 简介:常规的人工电子耳蜗利用电流触发听觉神经来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在电子耳蜗中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就是电流的扩散,电流在神经组织内的扩散限制了可植入的电极的数目,结果降低了听觉神经的选择激发性。激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好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它不会象电流那样扩散。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在人工耳蜗内用光纤取代电子电极,用激光取代电流触发神经组织。因此我们称这种新型的耳蜗为人工光学耳蜗。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工光学耳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内耳 人工耳蜗 人工光学耳蜗 激光
  • 简介:200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成立了我国首家防聋合作中心,这将揭开我国防聋治聋的新篇章。随着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专业人士努力和大众的支持,我国2780万的听障残疾人将更加受惠。现在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实施政府免费人工耳蜗或饼口助听器政策,结合每年都在增长的慈善捐赠,将使得我国真正的“聋哑群体”越来越小。“聋而不哑”且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将成为听障残疾人的主要趋势,而能够帮助他们的设备无疑是日益发展的人工助听技术。人工助听技术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临床听力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聋(Deafness) 助听器(Hearing Ai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中应用气体置换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颅内压变化、所用气体的安全性检测,术后并发症及气体与残余血肿吸收时长的因素的比较分析,评价微创引流中气体置换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结果30例采用微创术中气体置换方法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无张力性气颅、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残余血肿吸收时长明显缩短,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引流中应用气体置换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气体置换 安全性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搭桥手术后优质护理服务及注意事项。方法以本院48例心脏搭桥手术病患为样本,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分析优质护理对病患的康复的影响,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在心理方面减轻病患精神负担,在生理方面能使病患受到专业、周到、细致的服务,缩短康复期时间。促进护士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护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心脏搭桥手术后优质护理活动实施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科室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搭桥手术 优质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针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很多家长和训练者在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后急于让他们发音或把音发清楚,这是不符合听觉言语发展规律的。每个人言语的产生都需要有相当时间的听觉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模仿发音:而表达性语言的发展更需要以理解为前提。所以,初期训练中应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和语言的理解积累为重点。

  • 标签: 人工耳蜗 手术后 语音异常 矫治 发音 训练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耳蜗对患者的听觉康复作用,比较声场和头戴式耳机两种人工耳蜗术后助听听阈评估方法的优劣。方法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男性18例,女性9例,植入年龄跨度1.7至18.6岁,平均7.6±5.4岁。开机后分别采用声场扬声器和TDH39头戴式耳机评估患者0.25k、0.5k、1.0k、2.0k、4.0kHz的助听听阈,TDH39耳机还可测试8.0kHz的助听听阈。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声场扬声器得到的助听听阈3FA(即0.5k、1.0k、2.0kHz平均听阈)为39.4±7.7dBHL,4FA(即0.5k、1.0k、2.0k、4.0kHz平均听阈)为37.5±7.3dBHL。使用TDH39头戴式耳机测得的助听听阈3FA为39.3±6.1dBHL,4FA为38.4±5.7dBHL。两者所测得的3FA(P=0.8801)和4FA(P=0.2133)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两种方式测得的0.25kHz(P=0.8756)、0.5kHz(P=0.0630)、1.0kHz(P=0.1980)、2.0kHz(P=0.6866)助听听阈均无统计学差异,4.0kHz(P=0.0062)耳机测试听阈低于声场结果。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良好的听敏度。使用头戴式耳机可获得可靠的植入后助听听阈,比声场测试更加简便易行。

  • 标签: 人工耳蜗 测听法 助听听阈 听力康复
  • 简介:人工耳蜗的工作主要包括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调机和言语康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第三期转发了针对以上各方面制定规范和标准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因不同人工耳蜗装置的材料和设计原理不同,其使用的调机硬件、软件不同,调机方法、调机过程和调机参数也不同.在中国,目前大部分病人使用的是Nucleus的人工耳蜗装置,大部分人工耳蜗中心使用的是Nucleus调机硬件、软件和调机方法.

  • 标签: NUCLEUS 人工耳蜗 调机软件 调机硬件 调机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的变化情况,为耳鸣诊治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对1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后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9例患者有双侧耳鸣,1例患者无耳鸣.植入后4例患者双侧耳鸣均消失,2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如植入前,1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明显减弱,1例术后7天开始同侧耳鸣开机后耳鸣停止,2例双侧耳鸣仍如植入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缓解、抑制大部分患者的耳鸣,亦有例外,提示耳鸣可能存在多种发生机制,单纯因耳鸣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仍缺乏充分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侧耳鸣 植入前 植入后 变化情况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和语言康复效果.为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训练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评估和观察的方法,对一名人工耳蜗植入幼儿术后康复一年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该幼儿的听觉康复级别和语言康复级别均达到一级水平,可以和健听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为重度听力损失的幼儿提供了听觉重建的机会:家园配合的术后康复训练可以使幼儿的听觉言语能力在一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 标签: 人工耳蜗 幼儿 康复 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