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改进全口义齿基托的成型方法,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方法:应用注塑基托的方法制作全口义齿526例。以临床检查、抗压强度检验及晶像图检查等方法评价注塑基托全口义齿固位力及其性能。结果:注塑基托能明显增加全口义齿的固位力。其抗碎能力远比填塞方法制成的基托强。晶像学检查显示,注塑方法形成的基托几乎无微孔存在;而填塞法形成的基托微孔较多而大。结论:制作全口义齿基托时,用注塑的方法优于填塞成型的方法。

  • 标签: 义齿 全口 基托 注塑成型
  • 简介:目的:观察注塑基托全口义齿对低平牙槽嵴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全口义齿修复的牙槽嵴低平患者20例,为每人制作注塑基托和普通热凝基托两副全口义齿,每副义齿戴用一个月后采用吸光度法检测其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二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注塑基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热凝基托全口义齿,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塑基托全口义齿能够显著提高牙槽嵴低平患者的咀嚼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塑 全口义齿 咀嚼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成型制造(rapidprototypingandmanufacturing,RPM)技术制作个体化桩核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C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Mimics10.0软件处理,建立残冠/残根数字模型;通过Geomagic9.0软件构建桩核体三维数字模型(库);应用反求软件得到残冠/残根点云数据,对桩核体及根部进行曲面设计,借助CAD软件对曲面模型进行实体化操作及工艺结构设计,将其轮廓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型系统中的轮廓数据,快速成型制造出个体化桩核,通过测量桩核的边缘浮出量和适合性检测其可行性。结果:RPM制作的所有桩核均可精密就位,效果满意。制作桩核边缘浮出量(45.95±8.09)μm;适合性:在根管口处分别为(79.33±9.69)μm,在根管中部分别为(80.68±10.74)μm,在根管底部分别为(82.05±11.46)μm。结论:RPM技术可用于制作个体化桩核的设计和制造,为个体化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残冠 残根 桩核 个体化 快速成型 反求工程
  • 简介: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移植部位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材料已大部分吸收,实验组自体颗粒骨复合奥邦骨修复材料的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与仅用自体颗粒骨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钛网支撑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骨组织学结构,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自体颗粒骨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 简介: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的难点之一,而根尖偏移是根管预备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医源性错误。根管预备过程中产生的根尖偏移会破坏根管原有的解剖结构,造成根管清理不彻底,产生微渗漏,甚至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近年来,根管预备中所引起的根尖偏移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临床医生充分了解根尖偏移的原因及危害,将有助于其在根管预备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根尖偏移的发生。

  • 标签: 根尖偏移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随着口腔证畸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虽然正畸治疗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但其附加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即为牙髓反应。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正畸力不会造成牙髓的病理性损害[1],

  • 标签: 牙髓反应 正畸治疗 病理性损害 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 正畸力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技术制备Ti6Al4V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技术制备Ti6Al4V合金及纯钛材料。培养比格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接种于两种材料上,计算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的相对增殖率及存活率,并根据细胞相对增殖率对细胞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结果:经过72h的复合培养,纯钛的细胞相对增殖率(97.26±3.78)%优于Ti6Al4V合金(91.77±2.65)%,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毒性分级均为1级,表明两种材料均无细胞毒性;两组间的细胞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材料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8h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晚期细胞凋亡率及总凋亡率Ti6Al4V试件组、纯钛试件组均高于DME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6Al4V试件组与纯钛试件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钛材料对细胞均无细胞毒性,都表现了较好的细胞存活率,两种材料间未见对细胞凋亡的差异,相容性良好。

  • 标签: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 TI6AL4V 生物学行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口腔种植在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修复方法中越来越受欢迎且被迅速普及。口腔种植技术不需要对邻近的正常基牙进行牙体预备.避免了备牙后的敏感反应.减少基牙日后发生龋齿的危险;同时,在增强固位和咀嚼效率上.种植比以往的修复方法更理想。然而.种植修复价格相对昂贵、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整个治疗过程较长、复诊次数较多。因此,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才能使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相关。

  • 标签: 口腔种植技术 接诊过程 心得 治疗效果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 简介:近30年来,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了心电监护拔牙技术,在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用药、局部麻醉药的选择、术中血压和心电改变、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在回顾国内心电监护拔牙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 标签: 心血管病 拔牙 心电监护 心脏危险分层
  • 简介:本研究报告了一种在即刻负载种植修复中辅助诊断、手术和修复的新临床方案。该方法的目的是简化正中关系的记录,而以往通常是在手术过程中取印模,并在术后即刻完成。本方法在满足精确印模的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因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病例通过一位45岁上颔无牙患者即刻负载种植修复展示该方法的临床操作过程,并证实了其具有可重复性。

  • 标签: 种植修复 病例报告 临床使用 即刻 负载 手术过程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爱牙意识大大的增强,患者对牙列的缺损、缺失等重建的要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受过正规教育的口腔医生相对较少,口腔医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1].由于口腔医患比例失调,医生每天面对大量患者,造成在接诊过程中容易忽略彼此沟通这一重要环节,导致患者投诉数量增加,遇到了医患纠纷增多的困拢[2].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仍未普遍开设对医学生接诊沟通技能的系统教育培养[3],一些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顺利接诊病人,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果断进行医疗决策.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就诊时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情,对医疗诊治的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逐渐加强.上述原因致使部分患者拒绝实习医生和年轻医师治疗,所以培养口腔实习医生接诊过程中沟通技巧的运用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口腔修复 实习医生 接诊 沟通
  • 简介: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RUNX)1、RUNX2、RUNX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Balb/c小鼠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出生前19.5d和出生后0、6、14、28d的包含下颌第一磨牙胚或牙齿的下颌骨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牙齿发育中RUNX1、RUNX2、RUNX3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1在胚胎19.5d的小鼠牙胚中有表达,出生当天、出生后6、14、28d,RUNX1的表达递增。RUNX2在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中呈颗粒状表达;出生后6、14、28d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出生后6d呈现最低,然后又在14、28d时升高。RUNX3在胚胎19.5d和出生当天牙胚中基本无表达;出生后6d,RUNX3在牙本质中表达量最低,出生后14、28d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RUNX1在成釉细胞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牙本质成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RUNX2与牙本质的成熟过程最相关,RUNX3主要与后期牙本质的成熟和牙齿形态相关。

  • 标签: RUNX1 RUNX2 RUNX3 免疫组化 牙齿发育 小鼠
  • 简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是一种在成骨细胞分化及牙齿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牙齿以及骨组织中的特异性基质蛋白在转录水平均受其调控。本文结合Runx2的转录因子特性以及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认为Runx2可能是牙齿发育和矿化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

  • 标签: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牙生长发育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Osx与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1、2、4、8、12h和1、3、5、7、14d组.采用拉簧加力法于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实验性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制备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Osx在牙周膜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Osx呈弱阳性均匀表达.加力后,Osx着色强度和分布发生一定改变.时间上,加力4h后张力区和压力区牙周膜Osx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并逐渐增高至加力5d,双侧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分布上,在张力区靠近牙骨质和牙槽骨表面及压力区靠近牙骨质表面的牙周膜逐渐呈现强阳性表达,而在发生明显骨吸收的牙槽骨侧无明显着色;自加力3d起,张力区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压力区.结论机械力作用下,Osx表达变化具有一定时空规律性,与牙周组织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相一致.Osx可能参与了体内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过程,发挥其成骨调控作用.

  • 标签: Osterix(Osx) 正畸 骨改建 牙周膜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鼠颌骨发育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谱变化情况。方法利用lncRNA-seq测序技术检测孕18d及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中的lncRNA表达谱差异,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孕18d与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2倍以上变化并有显著差异(FDR≤0.001)的lncRNA,确定为差异表达lncRNA。2倍以上变化的共6617条,占所有lncRNA的17.16%;2倍以上升高的共3720条;2倍以上降低的共2897条;5倍以上升高的共714条;5倍以上降低的共288条;10倍以上升高为共645条;10倍以上降低的共211条。结论孕18d与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可能参与了小鼠颌骨发育的调控。

  • 标签: 颌骨发育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测序
  • 简介:目的:研究鼠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的改变,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的后期建立提供自然衰老数据。方法:常规饲养雄性Wistar大鼠至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分别作为自然衰老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对其进行口腔颊黏膜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Wistar大鼠的口腔颊黏膜上皮角化层的厚度和基底层至粒层的厚度在老年组中显著高于青年组或中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Wistar大鼠自然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增加,但因样本量小,该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 标签: WISTAR大鼠 口腔黏膜 自然衰老 上皮厚度
  • 简介: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具有与金属强度接近的高机械强度,较好的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和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中,并成为部分口腔修复科医师和要求美学修复患者的选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依然会发现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制成的全冠或固定桥发生崩裂。本文主要从制作过程中晶相转变的角度,对崩裂的起因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锆 晶相转变 制作工艺 应力
  • 简介:目的:研究Sonichedgehog(Shh)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Meckel's软骨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探讨Shh基因在下颌骨体发育骨化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hh基因mRNA在小鼠胚胎11~14.5dpc(dayspostcoitum)阶段下颌突Meckel's软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颌面形成的早期阶段(11~12.5dpc),Shh基因mRNA和蛋白在Meckel's软骨有表达且有增强趋势,但在颌面发育完成(14.5dpc)后表达消失。结论:Shh基因可能参与下颌骨体早期发育。

  • 标签: Sonic HEDGEHOG 下颌骨 发育 Meckel's软骨
  • 简介:目的研究牙周膜相关蛋白1(PLAP-1)在人牙周膜细胞(PDLC)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明确PLAP-1在牙周组织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酶消化法培养人PDL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来源和PLAP-1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实验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成骨分化过程中,PLAP-1、Periostin、RGD-CAP、RUNX2、OCN和OPN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PLAP-1、RUNX2和OCN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的人PDLC来源于间充质;人PDLC矿化诱导21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矿化诱导后7、14、21d时ALP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具有成骨分化能力;PLAP-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人PDLC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PLAP-1,且mRNA表达量随人PDLC成骨分化过程发生变化,诱导14d上调,诱导21d下调,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显示类似的表达趋势.结论PLAP-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于人PDLC,其表达量随人PDLC成骨分化成一定模式,提示其参与调控牙周膜的功能与稳定,但其精细的调控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牙周膜相关蛋白1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的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的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的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痂内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的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的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的不同源于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条件。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愈合 组织学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