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瓷贴面修复体要比冠或高嵌体等其他修复体薄得多。在03~15mm的范围内,临床医师很难进行理想的基牙预备,同时口腔技师也很难随心所欲地制作出理想的形态。对于预备的牙来说,保留牙釉质的优点和不伤害原则提示尽可能少地去除牙体组织有利于保持基牙的健康,维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维护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在临床医师为了达到美观效果所需进行的牙体预备和牙科的微创原则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在瓷贴面修复的时候,瓷层可能存在的厚薄差异,将会造成一系列美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粘结时纠正,患者还是会很清晰地看出这些问题。这里我们列出一些临床病例来说明这类问题。

  • 标签: 瓷贴面 美学 透明 基牙预备 临床医师 口腔技师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之间是否为正相关。纳入了60位20-35岁的患者(30位男性,30位女性),对其右上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软组织进行检查。使用一个带有橡皮止动片的牙髓探针和一个分辨率为0.01mm的数字化卡尺进行数据测量。获得的数据包括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结果显示,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5.54±1.09mm),中切牙次之(4.62±1.02mm),尖牙最窄(4.32±1.33mm)。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1.17±0.20mm),侧切牙次之(1.04±0.24mm),尖牙最薄(0.87±0.27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Pearsonr=0.398,P〈0.05)、侧切牙(Pearsonr=0.369,P〈0.05)和中切牙(Pearsonr=0.492,P〈0.05)区域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初步得出结论,对于20-35岁的患者,右上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为正相关。

  • 标签: 牙龈组织 厚度 宽度 角化 上前牙区 数据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犬牙槽骨牵张成骨(alveo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ADO)牵张新骨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骨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骨行牙槽骨切开术,植入2枚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牵张新骨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牵张新骨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骨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牵张骨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骨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骨牵张成骨的固定期,新骨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口腔颌面-头颈部畸形、缺损重建后的功能康复研讨会”于2014年7月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演讲厅成功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邱蔚六院士莅临会议指导,来自市内相关单位的近80名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与会。会议邀请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爱尔赫斯学院丁瑞莹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忠敏教授在内的6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是:下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张陈平教授)、上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孙坚教授)、喉部手术与嗓音学康复(石润杰教授)、TMD手法治疗与运动(蔡斌主任)、语音科学与语音诊断技术(陈忠敏教授)、吞咽功能康复与训练(丁瑞莹教授)。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功能康复 修复重建 颈部畸形 口腔颌面 缺损
  • 简介: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 标签: 去蛋白牛骨 种植修复 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后牙 短种植体
  • 简介:目的: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以口腔种植为例的骨结合种植过程,研究与触觉感知相关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本文通过横断面试验方法,有9名患者被列入试验组,10名年龄相仿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每一名试验者上颌切牙,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点状机械刺激自然牙或种植牙表面后大脑皮质相关改变。材料和方法:在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在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种植体中切牙表面应用1HZ强度点状触觉刺激干预。分别在9名试验组患者上颌左侧种植体中切牙(I21-p),尖牙(T23-p),10名对照组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T21-c、T23-c)表面应用-特别设计机械刺激进行试验干预,对于每个刺激牙位试验结果应用随机效应组间分析,而自然牙或种植牙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变化结果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I21-p、T23-P)双侧S2躯体感觉大脑皮层区域被激活,对照组(T21、T23)双侧S1、S2域均被激活。组内比较,9名试验组中有4名S1域被激活,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侧,口腔种植体被刺激后能够激活双侧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外围更大范围皮质网络区域: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和岛状脑叶,簇集激活区位于顶叶前脑回,试验组患者T23被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范围介于天然牙和种植牙之间。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点状机械刺激口腔种植体能够激活大脑初级、二级皮质相关躯体感觉区域,而且显示,口内牙拔除区域被骨内种植体取代后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上述大脑皮质被激活现象可能和发生骨感知的潜在机制相关。

  • 标签: 牙齿 功能性磁共振 神经可塑性改变 口腔种植体 骨感知 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