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植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Brace个性舌侧系统进行矫治,拔除4颗第前磨牙,于上颌第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腭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植入高度距牙槽嵴顶约6mm。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安放高度为6mm的高牵引钩,微种植与牵引钩间加力进行前牙的内收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将两次头影测量的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OP(°)增大、U1-SN(°)、U1-PP(°)、U1-NA(mm)、L1-NB(mm)、L1-MP(mm)、OB(mm)减小,U1-L1(°)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植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可以内收前牙,改善硬组织突度,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有效手段之

  • 标签: 成人正畸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 微种植体 高牵引钩 双颌前突
  • 简介:口腔美学修复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修复的基础上与美学完美结合是口腔修复追求的目标。精确微创的牙预备是美学修复的基础,也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牙预备的突出问题包括:牙预备过量、牙预备不足、牙各个面预备不均衡,特别是目前缺少客观评价备牙效果的手段和仪器,达不到精确微创的口腔美学修复的基本要求。由北京口腔医学会主办,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北京博雅伟业国际会议服务中心承协办的“美学修复与显微牙预备及标准评估学习班”定于2019年1月9-11日在北京举办,学习内容涵盖美学修复全过程,包括理论授课、标准显微牙预备操作示范和操培训,全程使用可数字评估的标准牙齿及精确评估系统,分步操,从仿头模备牙+精确评估,到显微镜+仿头模备牙+精确评估,步进行标准预备,采用数字评估系统全程量化评估,与多名专家评估相结合,使医师能够观察到自己临床的操作误差,及时准确了解牙预备的不足,精确改进,即时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对精确牙预备的认识水平。本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6分。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 牙体预备 美学修复 标准化 学习班 口腔医学
  • 简介:激光是20世纪的重要发明,具有定向发光、高能量、高亮度等特性,对作用组织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种植周围炎是种植周围软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近年来激光在口腔医疗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对激光治疗种植周围炎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各种激光在此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激光 种植体周围炎
  • 简介:目的以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为基础设计与制作个体微种植手术导板,以期提高微种植植入精度,避免牙根损伤,降低植入失败率。方法选择12例错患者,获得三维整合牙颌模型,设计并制作个体手术导板。在患者的上颌后牙区分别使用手术导板引导(实验组,n=12)或者参照根尖X线片(对照组,n=12例)进行植入。评价虚拟植入和实际植入微种植的位置偏差及植入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完成微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植入与虚拟植入的角度偏差为(4.97±1.79)°,钉冠距离偏差为(0.98±0.30)mm,钉尖距离偏差为(1.03±0.22)mm。实验组,83.3%的微种植体位于两牙根中间,12颗微种植均未出现脱落。对照组,只有33.3%的微种植体位于牙根中间,2颗微种植脱落。结论手术导板辅助微种植入比参照根尖X线片直接植入更精确,为提高植入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功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 标签: 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 三维整合牙颌模型 CBCT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CAD/CAM)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层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层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层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层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率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层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颌窦异常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种植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光滑颈部和粗糙颈部设计对边缘骨丧失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因第磨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37例,共151颗种植纳入研究,通过测量根尖片中种植周围边缘骨的高度,比较光滑颈部种植(ReplaceSelect~(TM)Tapered)和粗糙颈部种植(XiVE~(TM)S)在不同颌位、直径、周期中种植周围边缘骨的各期累计丧失量和期内丧失量的差异,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愈合期,粗糙颈部种植边缘骨丧失量[(0.17±0.01)mm]比光滑颈部种植[(0.80±0.05)mm]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67,P〈0.001);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种植边缘骨丧失量[(0.59±0.02)mm]比光滑颈部种植[(0.34±0.01)mm]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51,P〈0.001)。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均值,在愈合期与期内丧失量相同,在植入至永久修复期光滑组[(1.14±1.19)mm]少于粗糙组[(0.75±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68,P〈0.001),不同颌位或不同直径种植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值均值及各期期内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愈合期,与光滑颈部相比,粗糙颈部有利于减少愈合期种植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和光滑颈部种植边缘骨高度都出现明显降低,但粗糙颈部比光滑颈部种植边缘骨丧失更多;不同直径和不同颌位种植对边缘骨丧失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牙种植体 表面特性 牙槽骨质丢失 牙种植体颈部设计
  • 简介:本文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外泌生物发生、胞内转运与释放、胞间作用等过程,以及外泌在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外泌体内包含的蛋白质、mRNA、miRNA作为潜在口腔疾病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外泌体 胞间交流 口腔疾病 胞外囊泡
  • 简介:目的:通过对应用金合金烤瓷髓腔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后牙[牙合]龈距过低的牙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其修复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择就诊于我科由主治以上医生完成的金合金烤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的37颗后牙牙缺损病例,并跟踪随访两年以上,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修复边缘、完整性、折裂脱落情况、牙龈状况、基牙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7个修复中,2例牙龈炎症,1例修复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及基牙牙问题。结论:金合金烤瓷髓腔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牙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固位佳,安全可靠,美观实用。

  • 标签: 髓腔固位冠 老年 后牙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础、最常用的手术,也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根据牙齿拔除时的难度,可以分为普通牙拔除术、复杂牙拔除术和阻生牙拔除术。其中复杂牙拔除术是指拔牙前需要切开软组织、翻瓣、去骨和/或分割牙齿,然后再将牙齿拔出的外科技术。根据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标准细则(试行)》,复杂牙拔除是参加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学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表1)。

  • 标签: 牙拔除术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教学指导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
  • 简介:目的:对比新研制的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犬下颌骨和股骨不同部位的植骨结合能力差异。方法:选5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磨牙,愈合3个月建立缺牙模型。按临床种植植入手术操作步骤,分别于下颌骨和股骨中上段植入钛钽种植,每只犬双侧颌骨及股骨分别植入各2颗。术后3个月取材,行X线片、Micro-CT扫描及骨密度(BMD)分析、带植硬组织磨片组织学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检查,ImageJ图像分析新骨形成面积。结果:钛钽人工种植植入犬体内3个月,X线示两组植均与骨结合紧密,植骨界面无低密度阴影。Micro-CT扫描显示:颌骨组种植与骨结合紧密,界面无低密度透射影,局部微结构、密度变化无显著差异;股骨组种植-骨界面近髓腔段呈低密度线状透射影,Micro-CT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颌骨组BMD为1169±86.39mg/cc,股骨组BMD,754.2±129.4mg/cc,颌骨种植周围BMD显著高于股骨种植周围BMD(P〈0.05);亚甲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颌骨组种植周有红色带状深染新骨形成,植侧呈指状突入黑色植螺纹之间,颌骨侧呈波浪与蓝染的颌骨组织移行,植骨界面密合无间隙。股骨组也有红色深染新骨形成,但新骨带较颌骨组较窄,且植-骨界面部分不密合,见条状纤维结缔组织样结构。ImageJ图像分析显示:颌骨组新骨形成面积294.4±10.18μm2,股骨组新骨形成面积108.4±3.208μm2,新骨形成面积颌骨组显著多于股骨组(P〈0.05)。结论: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下颌骨较植入股骨更能促进种植骨结合,本研究为种植骨结合动物实验模型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体 骨结合 下颌骨 股骨
  • 简介:目的:评估赝复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主客观评价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因侧上颌骨缺损就诊制作支架中空式永久性赝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赝复戴入前后的咀嚼效率;T-scanⅡ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咬合加载时间(MLT)及咬合力分布状况,完成客观评价。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观评价表明上颌骨缺损患者对戴用赝复后咀嚼功能的恢复表示满意;赝复戴入后咀嚼效率吸光光度平均值由0.340abs提高到0.492abs(P〈0.01),咬合力中心向缺损侧平均移3.9mm,缺损区可承受定咬合力,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力分布(P〈0.01)。患者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咀嚼效率的高低及咬合力分布测试结果相互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戴用赝复后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结果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 标签: 赝复体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例前牙外伤的规范、序列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的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材料和方法:首先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的病情病,依据根折的愈合情况,牙髓活力的评估,制定进步的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和功能。结论:牙外伤的标准、序列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的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的情况,必要的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术对种植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矿牛骨块重建前颌骨的牙槽嵴水平缺损的onlay(上置式)植骨的有效性和长期结果。材料与方法:14例需要修复无牙前颌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他们接受onlay植骨。劈开从下颌支的外侧获取的皮质骨块,以获得约1mm厚的骨板。将皮质骨板和块状移植物压缩并固定到受区。6个月后,记录增加的宽度,植入种植

  • 标签: 萎缩性牙槽嵴 前颌骨 植骨 骨块 重建 矿化
  • 简介:儿童作为口腔科治疗中的特殊群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口腔科治疗中若不能选择合适的行为管理和疼痛缓解方式,强制治疗会使患儿留下心理阴影,容易导致强烈的反抗和逃避行为,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随着社会进步及口腔医学的整体发展,儿童舒适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重视并接受。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增加了患儿牙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其口腔科恐惧心理,利于其心理健康发育。由于儿童舒适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文章总结了儿童口腔舒适治疗的不同镇静镇痛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希望能对儿童口腔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镇静 镇痛 儿童口腔治疗 安全 舒适
  • 简介:、病史患者,男,12岁。因“唇腭裂术后前牙地包天”求治。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史。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左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侧面呈凹面型。

  • 标签: 牙移动 唇腭裂手术 植骨 早期 家族遗传史 腭裂术后
  • 简介: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老年人(≥60岁)牙、牙列缺损情况及牙列修复状况,为云南省以后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参考。方法:采用分阶段定点抽样的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口腔检查方法和标准,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653位老年人,男女人数分别为799人(48.3%)和854人(51.7%)。牙列缺损率为90.1%,牙列缺失率5.6%,平均失牙颗数为10颗,余留牙≥20颗人数占比70.9%。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6.4%,牙列缺失修复率为29.3%,两种情况的修复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情况严重,但修复率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昆明市老年人的口腔问题不容乐观。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效率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特点,以期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的安氏Ⅱ类错患者12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前磨牙,其中7例结合微种植牵引尖牙增加支抗,所有患者定期制取阶段研究模型并使用三维扫描仪将模型数字。通过重叠治疗前与各阶段的三维数字模型,分析在不同矫治阶段磨牙、前磨牙的远移效率以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特点;对比有无微种植支抗对磨牙远移效率及前牙支抗的影响。结果微种植支抗组上颌第二、第磨牙的远移效率分别为89.20%和83.53%,均比无微种植支抗组远移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远移会造成切牙轻度唇向及近中移位,其中微种植支抗牵引尖牙组前牙支抗损失量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颌第磨牙开始远移时,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明显下降(P〈0.05)。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未见明显旋转,有轻度压低和颊移(P〉0.05),而上颌前磨牙远移过程中发生明显颊舌向旋转(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移上颌磨牙、前磨牙,前磨牙远移时易发生颊舌向旋转,磨牙在远移过程中有轻度的压低及颊向移位;使用微种植支抗可以在定程度上增加磨牙的远移效率、减小前牙支抗丧失。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远中移动 微种植体支抗 三维模型重叠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的临床应用。

  • 标签: BMP2指节肽(BKP) Ta2O5纳米管 多巴胺 基因表达 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