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或睑结膜切口入路,应用钛网支架重建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T扫描和三维成像诊断,对18例眶缺损患者进行微型钛网内固定术重建眶缺损,其中10例为眶伴邻近颅面骨折,采用头皮发际内冠状切口;8例为陈旧性眶骨折,采用睑结膜切口。结果18例患者的眼球内陷和部分合并颧骨骨折的状况得到纠正,切口均愈合良好,切口位置较隐秘或未遗留瘢痕,颜面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24个月,钛网支架无1例松动或移位或者其他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入路以及睑结膜入路都能为术者提供足够视野与操作空间,应用微型钛网内固定术可重建眶缺损,防止复视,术后美观效果佳。

  • 标签: 眶底骨折 钛网支架 头皮冠状切口 睑结膜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SD大鼠舌神经对舌味蕾Shh表达的影响。方法:2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单侧失神经组和双侧失神经组,每组各72只。腹腔注射麻醉后,正常组于下颌磨牙舌侧切开显露舌神经后直接缝合口黏膜,单侧失神经组暴露并剪除右侧舌神经约0.5cm,双侧失神经组暴露并剪除双侧舌神经各0.5cm。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5d、10d、15d、20d、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处死动物,切取舌前2/3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味蕾Shh(sonichedgeho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舌神经支配后,舌味蕾Shh的表达逐渐降低,一侧失神经不影响健侧Shh的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单侧失神经组可观察到术侧舌味蕾Shh表达的恢复,而双侧失神经组未见恢复。结论:SD大鼠舌神经后,舌味蕾Shh表达明显减弱。

  • 标签: 大鼠 舌味蕾 Shh基因 舌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口畸胎样囊肿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2000年4月-2008年5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口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口畸胎样囊肿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活动的囊性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于位于口,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进食困难,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组织学观察该囊肿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外,还有呼吸道上皮和(或)胃肠上皮。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摘除,随访3-103个月无复发。在对患儿呼吸道无明显压迫等情况下,可以待患儿身体状况较好时行囊肿摘除术。结论:口畸胎样囊肿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尽管系囊性病变,但对患儿影响较大。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口底 畸胎样囊肿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 标签: 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存留率 新骨形成 锥形束CT
  • 简介:本文报告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首次基础治疗后5年未复诊,再次就诊时快速进展的牙周组织破坏导致多颗患牙无法保留,经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及牙周支持治疗后,病情稳定、牙周状态恢复良好的病例,并探讨重度牙周炎牙周治疗及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失访 牙周支持治疗 多学科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36例患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9±2.1)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42枚种植体,其中瑞士Straumann种植体22枚、韩国奥齿泰SSⅡ种植体13枚、法国安多健种植体7枚。术后3-4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同时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随访期(12.2±3.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上颌窦提升高度(2.83±1.12)mm,41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5周脱落,脱落2个月后重新种植,成功负载。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乐
  • 简介:目的探讨经牙槽突进路提升上颌窦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1位患者共12侧上颌后牙缺失.男6例。女5例,年龄31~70岁.缺牙部位牙槽骨的垂直高度1.3~4.0mm。经牙槽突正中开窗,推升缺牙部位上颌窦的牙槽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和骨粉.开窗处覆盖可吸收胶原膜。6~8个月后常规行二期手术并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所有11位患者共19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骨结合,顺利完成上部烤瓷牙冠修复。随访3,12个月.种植义齿均正常行使功能。结论经牙槽突开窗的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该术式较常规的侧面开窗上颌窦提升术创伤小,并且可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上颌窦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 简介:垂直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种植的常见问题。上颌窦提升植骨技术为种植体植入及修复创造了务件,成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技术。穿牙槽嵴技术(内提升)虽然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是要求医生具有侧壁开窗上颌窦提升(外提升)的经验,以便于临床中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处理内提升出现的并发症。上颌窦外提升虽可发生术中黏膜穿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经过妥善处理,仍可获得良好的植骨效果和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文章针对上颌窦外提升最常见的黏膜穿孔,针对其发生的风险因素及穿孔处理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侧壁开窗入路 并发症 黏膜穿孔
  • 简介:目的:探讨口蜂窝织炎合并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治疗策略。方法:将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入的26例口蜂窝织炎患者分为合并DIC组与未合并DI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指标及治疗经过。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中性粒细胞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蜂窝织炎合并DIC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9.73±3.97μg/mLvs.3.20±1.61οg/mL,(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8.95±3.06svs.11.01±1.15s,(P〈0.05)、纤维蛋白原5.95±1.64g/Lvs.2.70±0.54g/L,(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2±10.48svs.38.34±4.26s,(P〈0.05)、行紧及气管插管人数7/4vs.2/13s,(P〈0.05)、行床旁血滤人数5/6vs.0/15,(P〈0.05)、死亡人数3/8vs.0/15,(P〈0.05)、平均住院日23.45±15.66vs.12.20±3.87,(P〈0.05)数值均高于未合并DIC组。(3)口蜂窝织炎合并DIC入院处理不当时白细胞计数9.93±2.71%vs.14.09±3.31%,(P〈0.05)低于未合并DIC组。结论:口蜂窝织炎合并DIC患者病情危重,处理不当有严重出血可能,需结合凝血指标及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对于确实合并DIC者,在纠正DIC的前提下先行通畅气道,紧急治疗全身中毒,改善微循环,局部病灶应视情况于全身症状稳定后再行处理。

  • 标签: 口底蜂窝织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微创进路方法一在上颌窦下区内窥镜监视下于侧方基底入路行上颌窦提升(SALSA)种植术。材料方法SALSA技术由以下步骤组成:(1)在与视频支持系统连接的内窥镜控制下剥离上颌窦粘膜(SM),微创入口进入窦下区(SAS);(2)经侧方基底人路形成隧道扩大SAS;(3)上颌窦下区内窥镜检查SAS区;(4)视情况行SM修补和强化;(5)种植区预备在上颌窦下区内窥镜监视、确认下进行;(6)在内窥镜下逐步精确填充移植材料。结果自1996年应用颗粒人工移植材料(磷酸三钙)与不同比例的自体骨和血液相混合在83例患者中行上颌窦提升术共118次。平均增加骨高度为8.6mm(范围1~15mm)。28例上颌窦粘膜穿孔,但没有进一步发生并发症。共植入211颗螺纹种植体,11颗失败。结论SALSA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保存骨量和血供,手术视野暴露更加理想,病人更加易于接受,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技术。应用这种微创外科方法,可以获得足够的骨高度。

  • 标签: 内窥镜 侧方基底入路 上颌窦底提升术 SALSA 微创外科
  • 简介:目的评价球帽附着体与ERA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附着体,烤瓷冠上放置ERA冠外附着体,两种固位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两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球帽附着体与ERA附着体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球帽型附着体 ERA型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分别对每一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桥固定修复得到广大缺牙患者的普遍青睐,在临床修复病例中所占比例也明显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冠桥的制作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精度问题,影响冠桥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模型的灌注、代型的制作、蜡的制作、包埋技术、铸造技术及打磨技术等。本文仅就蜡型制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 标签: 蜡型制作 冠桥 精度 固定修复 临床修复 包埋技术
  • 简介:粘接性瓷修复是一种结果可预期且效果持久的治疗方式.它能同时恢复患牙美观的外形、强度和生理功能。现代牙科治疗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釉质。根据仿生学的原则.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治疗手段和粘接技术。对修复治疗的成功极为重要。在精确预备薄瓷贴面所需的最小空间时,推荐使用实体模拟(模拟修复)技术。在最小侵入性牙体预备的同时,治疗的远期成功还取决于贴面的粘接效果。本文展示了一例由于前牙区切缘磨耗影响笑容的修复病例。在瓷贴面粘接之前.用复合树脂采用口内直接法恢复切缘长度,并对牙龈缘形态进行修整。采用实体模拟技术.牙体预备量达到最小化,并使预备轮廓线控制在牙釉质层范围之内。同时.也详细介绍了薄瓷贴面树脂粘接的临床步骤。

  • 标签: 美学修复 瓷贴面 前牙区 薄型 磨耗 最小侵入性
  • 简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大类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包括超过170余种临床情况。均由外胚层发育受损所导致,其特征为至少以下一种组织的原发性发育缺陷:指甲,头发,汗腺或牙齿。外胚层发育不良在病人幼年时即可影响其情感发育。此例个案报道概述了一个7岁即诊断为少汗外胚层发育不良的女孩在9岁时通过功能和外貌的修复,以期改善其社交行为的可行方法。

  • 标签: 外胚层发育不良 固定修复 牙齿发育不良
  • 简介:我们用自制的蜡座成形器,制成蜡质蜡座,改原来的漏斗形为抛物线形,应用效果很好,现简单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找一金属易拉罐,用技工剪除去其上盖,将用过的废蜡放入,熔化备用.2.用车床自制蜡座成形器,外涂凡士林等油性物质.将其放入熔蜡中并旋转,取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根据需要自行修整蜡形边缘及高度,并注意外壁光滑,然后轻轻取下,即成铸造用蜡座,此法可反复多次,制做多个备用.

  • 标签: 蜡型座 铸造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仿生改性胶原膜)应用于动物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通过模拟牙周炎骨缺损形态在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制作3个大小为5mm×5mm的急性二壁骨袋的骨缺损模型,深达牙面。采用自体对照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骨缺损区随机分为3组:胶原膜组、聚四氟乙烯(e-PTFE)膜组、空白对照组,共5只Beagle犬、14个实验部位。术后2、4、8、12周将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并重建、扫描电镜Ca、P元素微区定量测定。结果该仿生改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和暴露后抗感染能力。术后12周,仿生改性胶原膜组的新生骨高度、体积与e.胛FE膜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引导的新生骨钙磷比值(Ca/P值)高于空白组及e-PTFE膜组。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该新型仿生改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提高牙周骨再生能力。

  • 标签: 胶原膜 骨再生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钙磷比
  • 简介:加装“U”曲的FRⅢ矫治器的应用李小杰,杨平临床上FRⅢ功能性矫治器较广泛的用于替牙期反的矫治。为增加可调性,我们将原FRⅢ矫治器(以下简称FRⅢ)进行了改进。即在常规制作FRⅢ矫治器中,上颌唇挡支持丝上加装"U"或"Ω"曲,在下颌唇弓作成双曲唇弓...

  • 标签: 矫治力 口腔正畸 双曲唇弓 功能性矫治器 替牙期 安徽蒙城
  • 简介:磨牙区食物嵌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以垂直食物嵌塞最常见,占71.1%[1].患者由于有挤压、胀痛等不适症状,急于要求清除和治疗.垂直食物嵌塞,常成为牙周病的病因之一.本文所选45例68颗牙均为磨牙垂直食物嵌塞,笔者应用贵金属制成嵌体治疗食物嵌塞,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物嵌塞 治疗 磨牙 嵌体 常见 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