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已作为构筑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的重要手段,并在多个国家的指南中获得了广泛共识。

  • 标签: 中医康复 心脏康复 中医理论
  • 简介:6月20日,国务院发文表示,根据《中医药法》有关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部部门规章草案,并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审核。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及立法工作要求,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标签: 中医诊所 备案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注册管理 中医药法 资格考核
  • 简介:目的研究中医胃气理论在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方法,选择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患者禁食10d,再次予以饮食后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及水谷不进现象,患者难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患者进行大承气汤化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患者腹胀消失,大便通畅,胃气得保,能够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论中医胃气理论能够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在重症治疗中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为中西医结合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胃气理论 重症治疗 使用
  • 简介:心脉病症的治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心脉不等同于西方医学概念中的心脏。中医学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观的影响,提倡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因而心脉疾病既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心",如"胸痹心痛"、"心悸",又包含中医整体哲学观的内容,如"身心"、"神明"、"五脏五志"。

  • 标签: 心脉疾病 中医 西医 生理 病理 心脏康复
  • 简介:胸痹,即心脉病症,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胸痹"的病名,设有瓜蒌薤白白酒汤证治和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等温通散寒方药专论,并归纳其病机为"阳微阴弦"。

  • 标签: 胸痹 心脉病症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对亚健康状态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调治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分别采取中医治未病调治、口服六味地黄丸、口服维生素B1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组为94.0%,显著高于B组的77.8%(P〈0.05);(2)在血脂及体质量变化方面,A组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B组(P〈0.05);(3)在症状积分变化方面,A组改善程度则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中医治未病方法对亚健康状态患者进行调治,可有效缓解其心烦、头晕、便秘及失眠等症状,并可有效改善血脂及体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中医治未病 调治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8例随机分成中医组、常规组,治疗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前中医组、常规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经过护理后常规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中医组。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改善糖尿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中医 糖尿病 效果 护理
  • 简介:重症肺炎是一类具有严重中毒症状或并发症的肺炎,易发生感染中毒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导致以肺部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多由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或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进展而来。

  • 标签: 重症肺炎 免疫调节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探讨温阳方沐足改善阳虚质的临床疗效,推广中药沐足在中医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医“四诊仪”辨识体质及专家评估,遴选出160例阳虚质体验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干预组用温阳方沐足健康干预,经过半年的临床观察,对照组和干预组再次利用中医“四诊仪”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温阳方沐足能改善阳虚体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方沐足针对阳虚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较好效果,可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在中医预防保健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温阳方 沐足 治未病 阳虚体质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20例,按照是否有COPD急性加重病史,分为病例组122例与对照组198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气分析、体质分析。结果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导致COPD急性发作的体质气虚质、阳虚组入选1组,合计95例,其他体质合计225例。气虚+阳虚者Hb、PaO2低于其他体质者,PaCO2、CD4+/CD_8+、IgG、IgM水高于其他体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有关,气虚、阳虚者更容易急性加重,气虚、阳虚者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中医体质
  • 简介:目的了解三甲中医院门诊中药用药咨询的方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三甲中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用药698例咨询记录。结果用药咨询内容最多的是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占40.7%;其次是中药知识理论咨询占22.3%。结论患者注重中药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是药学服务的目标。

  • 标签: 中药 用药咨询 药学服务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实施中医药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糖尿病(DM)居民中为轻、中度DR且年龄≤70岁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81例,采取中医药综合管理,对照组94例,采取DM常规管理,持续1年,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蛋白、视力、眼底等情况、眼科随访依从性以及中医主观症状。结果干预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眼底病变加重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前后对照分析,管理后血糖、总胆固醇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强化干预前后比较,中医主观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药综合管理干预模式防治DR改善了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中医主观症状,提高了患者眼科随访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社区管理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药综合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专项整治后近3年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下一步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提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汇总,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usedensity,AUD)、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结果:2014—2016年我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7.24%、44.32%、41.25%,呈逐年下降趋势;AUD分别为33.35、34.45、34.21DDDs/(100人·d);治疗性用药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44.94%、55.35%、59.76%,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46.75%、55.35%、66.06%,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100.00%、93.10%、93.3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30.18%、22.45%、28.63%;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663.30、678.56、855.00元,呈增长趋势。结论:专项整治后我院病区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大部分符合卫生部要求,但抗菌药物目录尚需调整,抗菌药物知识培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监控系统的建设也需加强。

  • 标签: 专项整治 病区 抗菌药物 现状调查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数据,对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品种、使用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并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来,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增敏剂的用药频度排序均居前3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排序分别居第1和2位,且其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均〉1,说明这2种药物在我院门诊使用率高、社会效益好。结论:2014—2016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门诊 口服降血糖药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掌握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该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生于2011年6月—2016年5月的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种中药注射剂导致135例ADR,其中男性50例、女性85例;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存在与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生物制品等药物联用,超剂量使用和配液不当等不合理用药;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所有ADR患者均痊愈。结论审慎合理用药,规范临床使用操作,开展临床再评价工作,是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回顾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CRF(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肌酐水平的关系,进行客观化的辨证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CRF患者102例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肾气虚证患者20例,脾肾阳虚证患者20例,气阴两虚证患者20例,肝肾阴虚证患者20例,阴阳两虚证患者22例,测定102例患者的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结果并与20例正常受检者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RF各中医分型组患者血钙、磷代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与脾肾气虚证的血钙、磷代谢紊乱比较较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血钙降低程度和血磷升高程度较为明显,与气阴两虚证血钙降低和血磷升高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各中医辨证分型患者BUN和Scr水平由高至低顺序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BUN和Scr升高水平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BUN和Scr升高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各中医分型的患者与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钙磷代谢 血肌酐 中医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