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各种安全事故多发,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来势凶猛、伤情复杂,如若救治不及时,则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因此如何快速救治多发伤患者,使其降低其死亡率已然成为现急诊外科和创伤学研究的重中之中。本文主要收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对多发伤急诊快速救治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的探讨,寻求最快速的方法,以便临床应用,最大程度上帮助多发伤患者减少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多发伤 救治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急诊临床特点以及救治原则。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急诊外科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本次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特点,并总结对患者采取急救方法的原则。结果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痊愈,治疗有效率为78.75%;9例患者经治疗后未痊愈,且发生致残情况,其致残率为11.25%,8例患者经抢救后无效死亡,致死率为10%。因此,本次研究中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8.75%,明显高于致残率11.25%及致死率10%,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较重,且患者组织多被破坏,易发生多发伤创伤部位,致使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应以休克复苏治疗为原则,同时,给予患者多学科治疗,总而方之,应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尽早、尽快的处理和治疗原则,挽救患者生命,从而减少临床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 标签: 急诊 严重多发伤 救治原则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高位截瘫手术治疗的患者1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为所有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总结判断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指标以及压疮复发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相对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数据优势,组间对比结果显著,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通过护理服务压疮无复发。结论高位截瘫并发多发性压疮患者的护理服务重要性较高,需要从身心、预防、康复等多种层面上改进护理服务措施,尽可能降低和及时控制压疮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益。

  • 标签: 高位截瘫手术 多发性压疮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8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采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及院内急诊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急救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急救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时间为(36.8±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2.9±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缩短院内急诊救治时间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急诊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推拿时间长短对小儿湿热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推拿治疗小儿湿热泻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 90例湿热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以 10分钟、 20分钟和 30分钟的推拿治疗,统计分析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0.00%、 96.67%和 100%, 10分钟组与 30分钟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10分钟组与 20分钟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而 20分钟组与 30分钟组无显著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推拿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佳,综合考虑时间和效果, 20分钟为最佳治疗时间

  • 标签: 推拿治疗 湿热泻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7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方式对以上参与研究的患者实施分组,在两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对照组( n=39)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研究组( n=39)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和护理前的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更大,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疼痛护理工作,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范围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 2012年 8月至 2014年 8月来本院急诊科救治的 84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4例得到顺利恢复, 8例因出现一定程度的脏器功能损害接受进一步治疗后恢复, 2例多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纠正休克、抢救患者的关键。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作者: 郑世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人民医院郑世玲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肿瘤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后阶段的细胞,目前,医学专家将其归类为B细胞淋巴瘤的类别,称为浆细胞性骨髓瘤或浆细胞瘤。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异常增殖,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的产生。极少数风险较高的多发性骨髓瘤不会产生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损伤、高钙血症、贫血、肾损伤。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受到抑制,很容易引起各种细菌感染。在国内发病率大约为10万分之三,男女比例为1.6比1,大多数患者年龄超过四十岁。在全球范围内,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的两倍,我国该病患病率相对较低。骨髓瘤的病因目前还尚不清楚,在骨髓瘤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这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人白细胞介素-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刺激骨吸收。这种特殊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分析表明它是原发性中心细胞的恶性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缓解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作为案例,采用随机分组模式,一组是甲组,另外一组是乙组,均43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对比数据结果,总结不同护理方式的作用。结果在术后乙组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低于甲组。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乙组的各项指标评分高,参数值在90分左右,甲组的各项评分在70分左右。结论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疼痛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式给予指导和安慰,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率也逐渐提升,可行性突出。

  • 标签: 心理护理 多发性肋骨骨折 疼痛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相关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抽选某医院在2016年到2018年两年之间收容诊治的200例罹患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这200例罹患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均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57.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6.2%,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4小时以内检出的患者共有80例,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38.4%,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3.8%,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24小时到72小时检出的患者共有65例患者,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49.2%,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6.9%,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大于72小时检出的患者共有55例患者,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差别较小,两组数据分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罹患脑梗死的患者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要比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高,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其病灶数目的检测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高,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测力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强,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佳。

  • 标签: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胸痛中心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间的临床影响。方法纳选至我院接受PCI干预治疗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主体,病例录入时间范围在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之间,依托样本分析法将入选患者分成A组(n=45)及B组(n=45),为A组患者施以常规化启动介入导管室干预,B组则施以胸痛中心要求下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急诊分诊用时均值、患者住院时间均值、通知导管室用时均值及检查检验用时均值间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的D2B(球囊扩张时间小于90min)达标情况。结果2组患者至医院途中的各时间截点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较,B组急诊分诊用时均值、患者住院时间均值、通知导管室用时均值及检查检验用时均值均明显更优异于A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D2B达标情况(88.0%59.5%)相较,B组显著较优(p<0.05)。结论为心肌梗死患者施以胸痛中心要求下快速启动介入导管室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急诊介入时间及其住院时间,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用力支撑,值得对其进一步推广工作进行剖析,并行大力宣传推广。

  • 标签: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时间 临床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通过密闭式负压封闭治疗,引流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腹部损伤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差异分为A(n=50),B(n=50),C(n=50),D(n=50)四组;A组患者引流袋及水封瓶更换频率为1次/d,B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3d,C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周,D组患者至拔管前不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比较4组患者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和水封瓶瓶内细菌阳性率。结果D组患者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C组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每周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机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损伤,密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水封瓶引流袋更换时间
  • 简介:目的以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此类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此次采取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持续时间情况。结果(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2例压疮持续时间平均为(2.1±0.4)d,对照组12例压疮持续时间平均为(5.8±0.3)d,观察组压疮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压疮发生率,使压疮持续时间缩短;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压疮发生率 压疮持续时间
  • 简介:目的探究拥抱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应用于足月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未采取任何非药物干预措施者纳入对照组(n=56例),单纯予以拥抱安抚干预者纳入观察组(n=88例),实施拥抱安抚联合NNS者纳入联合组(n=104)。比较采血前3min(T1)、穿刺时(T2)及采血后3min(T3),三组新生儿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心率(HR)、疼痛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水平变化。结果T2、T3时,三组RR、HR水平及NFCS评分均较T1时有显著提升,且组间同期比较结果均显示联合组<观察组<对照组(P<0.05);三组TcSO2水平均较T1时有显著下降,且组间同期比较结果均显示联合组>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拥抱安抚联合NNS干预能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动脉采血疼痛,并缩短其哭闹持续时间,利于采血顺利实施,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拥抱安抚 非营养性吸吮 足月新生儿 桡动脉采血 疼痛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依据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采用0.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观察组患者麻醉采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指数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且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数据相比也均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对拔管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轻,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短,可有效降低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手术 全身麻醉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