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疾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脂肪肝病例93例,依据检查手段分组,A组(超声检查)47例,B组(CT检查)46例,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检出率比较,A组[97.87%(46/47)]高于B组[84.78%(39/46)](P<0.05);误诊率比较,A组[0.00%(0/47)]低于B组[6.52%(3/46)](P<0.05);漏诊率比较,A组[2.13%(1/47)]低于B组[8.70%(4/46)](P<0.05)。结论:超声检查脂肪肝病症,可保证检出率,不易漏诊误诊,临床效果良好,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脂肪肝诊断 超声检查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我县卫校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自愿参与研究的儿童,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不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儿童的流感预防效果及分析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流感发生率为1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胃癌患者实施胃镜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63例本医院诊治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是抽取时间,全部患者均予行外科病理检查、胃镜活检,总结疑似早期胃癌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其准确性水平。结果:(1)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4例,占比69.84%;阴性19例,占比30.16%。外科病理检查阳性43例,占比68.25%;阴性20例,占比31.75%。胃镜活检阳性42例,占比66.67%;阴性21例,占比33.33%。(2)疑似早期胃癌患者外科病理检查、胃镜活检诊断结果灵敏度(95.45%、88.64%)、特异度(94.74%、84.21%)、准确性(95.24%、87.30%)具有一致性,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胃癌通过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均可起到显著作用,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水平较高,但胃镜活检对于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少,患者配合度较高。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孕期脐动脉血流频谱检查法在单脐动脉胎儿畸形的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2月期间,随机选取 130例在本院进行产检的产妇,胎儿均为单脐动脉胎儿,其中根据产检结果将上述胎儿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为健康胎儿,观察组为畸形胎儿,对比两组胎儿动脉血流频谱表现中 PI、 S/D、 RI值。结果:观察组胎儿动脉血流频谱表现中 PI、 S/D、 RI值均要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通过采用中孕期脐动脉血流频谱检查法能够提高胎儿畸形的检测率,提高优生优育效率。

  • 标签: 中孕期 脐动脉血流频谱 畸形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背景下出入隔离病房的流程。方法 纳入本院 58例新冠肺炎病区 2020年 1~2月在职医护人员进行研究,按照国家卫计委相关规定制定出入隔离病房的流程,并严格实施,观察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结果 严格执行“生活区进入医护办公室—进入隔离病房—离开隔离病房—离开病区”出入隔离病房的流程, 58例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理压力( CPSS)评分为( 20.48±1.56)分。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严格执行出入隔离病房的流程,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新冠肺炎 隔离病房 出入流程 密切接触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流程护理的意义。方法:从 2017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期间在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 84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急诊流程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急救效率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急诊流程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急救时间分别为( 149.76 ± 18.66)分钟和( 69.74 ± 8.39)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 29.72 ± 5.47)天和( 9.87 ± 4.6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34.07 ± 5.19)分和( 21.76 ± 4.07)分,相比之下,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急救和住院时间均较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和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分别有 31例和 39例抢救成功,成功率分别为 73.81%和 92.86%,急诊流程护理组抢救成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流程护理能有效提升神经功能预后和抢救成功率,提升急救效率,并加快患者后期康复进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成功率,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98例急诊患者分组,研究组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抢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急诊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在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01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就诊差异及就诊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分诊时间、就诊等待时间、专科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在门诊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更能满足门诊患者的需求,节约时间,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患者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 护理纠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流程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的无痛胃肠镜检查76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组各38例,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化护理。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药用量、检查时间、血压水平、心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在实施时予以流程化护理,可改善各体征,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无痛胃肠镜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我院急诊接受抢救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患者入组后将其按照抢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流程组的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至PCI时间和急诊救治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流程组的PCI治疗率、有效再灌注治疗率、救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内心梗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探究患者抢救效果。方法:以 56例急诊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实验结果采用软件进行分析,并探究实验结果的显著性。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时间比对照组的要低, 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的要低, 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意义。方法:从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 64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化急诊流程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 12 h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等救治效果指标以及其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等预后效果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优化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分别有 17例和 24例研究对象在救治后 12 h血管再通, 12 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53.13%和 75.00%,胸痛缓解时间分别为( 149.88±10.64)分钟和( 93.77±9.63)分钟,相比之下,优化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 12 h血管再通率更高,胸痛缓解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和优化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59.11±9.36)分和( 77.08±6.87)分,相比之下,优化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有 8例和 4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 21.88%和 12.50%,相比之下,优化急诊流程护理组研究对象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提升患者 12 h血管再通率,缩短其胸痛缓解时间,改善其救治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救治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化患者管理护理流程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110例研究对象选取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在我院做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标准化管理的观察组(55例)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SAS焦虑评分和SDS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67±6.54),对照组为(83.64±5.49),组间差异显著(t=5.2372,P<0.05)。且观察组的SAS评分(40.59±4.67)和SDS评分(34.01±5.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92±5.32)、(47.69±4.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69,t2=14.0461,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管理的辅助生殖助孕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服务、业务、交流等方面满意度高,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显著降低。标准化管理有助于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建议推广。

  • 标签: 标准化管理 辅助生殖助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实施品管圈提高患者出院流程护理满意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另以同一时间段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