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以随机的形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用加强康复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的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究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接受THR术的116例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Harris评分、临床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Harri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THR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HARRIS评分 路径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麻醉后进行手术的患者2000例,将其根据在麻醉恢复室中的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恢复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 麻醉后恢复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0膝关节病变晚期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引流组及非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实验。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KSS评分情况。结果引流组需输血人数、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第7天关节活动度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无感染症状出现。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可能使术后总血量增加,并未增加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可能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但对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放置引流 早期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究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楷书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外科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7)与并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实验组(n=47),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明显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外科手术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康复护理对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在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结果:观察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ADL评价以及HAMD评价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康复护理对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依达拉奉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临床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