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认识到糖尿病(DM)的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直到1921年才由加拿大学者Bantng和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从此开辟了DM治疗的新时代.胰岛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经历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最早使用的胰岛是动物胰腺组织的粗提物,以后经过不断纯化,衍生了许多胰岛的制剂,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近年又开发了胰岛类似物(insulinanalogue),制备成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制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原 胰岛素类似物 C肽 生物合成
  • 简介:全球近1/2-1/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我国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达60%,且只有25.8%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仅有39.7%的患者血糖达标。UKPDS研究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进行降糖治疗,并及时启动胰岛治疗,可带来长期的大血管获益。多项研究也证实了早期胰岛强化治疗可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但在胰岛治疗时也要注意其诸如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对临床结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等多个权威糖尿病指南对胰岛的起始治疗进行了推荐。ADA和EASD认为,基础胰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地特胰岛疗效强,安全性好,且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 标签: 基础胰岛素 糖尿病 2型 体重 起始
  • 简介:胰岛B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前胰岛原mRNA经转录而合成分子量为11500的前体分子,即前胰岛原,其寿命极短,约30~60秒。它合成后即刻在胰岛BN胞中经过微粒体酶的作用将其裂解为分子量为9000的胰岛原,然后转运至Golgi复合体,形成被成笼蛋白包被的囊泡,内含胰岛原。分泌颗粒成熟后去除成笼蛋白包被,胰岛原经蛋白水解酶的酶切转化为胰岛和C肽,并逐步形成分泌颗粒,储藏在小囊泡内。当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颗粒与胞浆膜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该过程被称为胞吐作用。

  • 标签: 前胰岛素原 分泌机制 蛋白水解酶 胰岛B细胞 分泌颗粒 粗面内质网
  • 简介:例l女,57岁。因下肢浮肿,于2006年2月14日来院就诊。患者糖尿病史11年,长期口服降糖药。血糖:空腹9.5mmol/L,餐后2h25.1mmol/L,Ccr115.26ml/min,尿微量白蛋白(UAER)116.9μg/min。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停口服降糖药,给予重组人胰岛(甘舒霖30R)早餐前30min12u皮下注射,20min后自觉口干、耳鸣未介意。晚餐前30min再次皮下注射甘舒霖30R8u,10min后出现蹩气,口干难忍,口唇麻木肿胀。局部皮肤于注射后1-2min瘙痒、红肿,次日声音撕哑,咽痛加重。换用重组人胰岛(诺和灵)、(优泌林)、动物胰岛皮下注射均有上述反应。改口服格列喹酮(糖适平)150mg/d,3周后血糖:空腹6.2mmol/L,餐后2h8.1mmol/L。上述反应未出现。

  • 标签: 胰岛素过敏 重组人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性肾病 皮下注射
  • 简介:日前,在北京医保全新东四店举办的一次糖尿病大课堂上,一位新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向我们询问,“听说治糖尿病要打胰岛,而且一旦打了之后就会‘上瘾’,再也停不了药,有这回事吗?”其实,很多新糖友都会有这种担心,这是他们对糖尿病缺乏了解的缘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患者就会明白,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 标签: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成瘾 糖尿病知识 患者
  • 简介:目的胰岛抵抗常合并脂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升高起的脂毒性(LIPOTOXITY)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阐明其机理将日益受到重视。论点脂毒性(LIPOTOXITY)是指高浓度的循环游离脂肪酸(FFA)或高含量的细胞内脂,在糖尿病形成中的毒性损害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肌肉、胰腺。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主要环节胰岛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中,脂毒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论据本文从①体内FFA水平升高的原因②FFA脂毒性作用机制③脂毒性与胰岛抵抗三个方面论述脂毒性与胰岛抵抗的关系。结论引起脂毒性作用的诸多因素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升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胰岛抵抗。

  • 标签: 脂毒性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游离脂肪酸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
  • 简介:时至今日,新的降糖药物不断涌现,但胰岛治疗仍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来维持生命,

  • 标签: 胰岛素 个体化治疗 起始治疗
  • 简介:糖尿病是我国乃至全球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健康面临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也日益增加,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基础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指南
  • 简介: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与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特点是胰岛抵抗和进行性的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1]。

  • 标签: 基础胰岛素 治疗方案 优化 追加策略
  • 简介:采用文献综述法,系统地分析国内外已发表的地特胰岛(IDet)、甘精胰岛(IGrar)和中性鱼精蛋白胰岛(NPH)的临床研究和经济学评价结果,以评价地特胰岛、甘精胰岛和中性鱼精蛋白胰岛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T1DM/T2DM)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效果方面.患者从应用口服降糖药转换成口服药合并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NPH)、甘精胰岛注射液(IGlar)或地特胰岛注射液([Det)后.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体重增加、夜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许多国家的经济学研究显示,与NPH相比,IGlar是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与NPH或IGlar相比.IDet是成本节约或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基础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隐匿性胰岛瘤是一种罕见的胰岛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为2%左右,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平均年龄为45岁,男女比例为1:1.5。由于大多数胰岛瘤直径W2.0厘米,其定位诊断需要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胰岛瘤的定位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胰岛素瘤 内分泌肿瘤 平均年龄 定位诊断 隐匿性
  • 简介: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被逐步明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也日趋完善。尽管口服降糖药因其方便安全而使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但胰岛治疗却依然凭借其对血糖的良好控制而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起始治疗 基础-餐时模式 预混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柯大夫:两年前,我被确诊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控制血搪。我遵照医生的指示.每天坚持自行注射胰岛.空腹血糖控制在5.3-6.0毫摩尔/升。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加了不少。请问.我这种情况跟使用胰岛有关吗?

  • 标签: 注射胰岛素 血糖控制 体重增加 柯大夫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于糖尿病患者创面恢复采用胰岛外用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021年接收治疗糖尿病外科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外用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创面恢复 胰岛素外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孕26周,发现血糖升高伴注射胰岛后出现风团半月"入院。患者于孕24周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时,查空腹手指血糖达7.1mmol/L,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示空腹血糖6.7mmol/L,1h血糖11.3mmol/L,2h血糖10.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给予"诺和灵30R早8U,晚6U餐前15min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d2)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即出现风团,色红,直径0.5~1cm,伴有瘙痒,风团1~2d后自行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至上臂后仍出现风团,考虑"胰岛过敏"。先后换用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优泌乐及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其中诺和灵R反应稍轻,风团颜色浅,直径稍小。既往有"金属、啤酒"过敏史,主要表现为金属拉链接触皮肤后出现红色丘疹,饮啤酒后全身瘙痒性风团,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25.6,入院时BMI27.5。体格检查:脉搏86次/min,血压100/6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及双上臂皮肤可见数个直径约1cm风团。入院后查血清总IgE186kU/L;生化常规示:空腹血糖7.97mmol/L,总胆固醇5.88mmol/L,三酰甘油2.30mmol/L。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泵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