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确诊APL68例,正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64例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8例发生髓外复发,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CNS)是APL髓外复发主要部位(87.5%),皮肤和双侧内耳道少见,3例同时伴骨髓复发(37.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与APLCR后髓外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初诊WBC>10×10^9是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P〈0.001,P=0.005);而性别,初诊血小板计数和APL细胞形态学类型,是否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等均与髓外复发无明显相关性.5例患者因未获CR2或CR2后出现骨髓复发死亡(62.5%).平均生存期仅5.8月,明显低于单纯骨髓复发26.3月(P〈0.05).结论初诊高白细胞负荷是APL髓外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CNS是APL的主要髓外复发部位,APL一旦出现髓外复发则预后很差.

  • 标签: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髓外复发 高危因素 预后
  • 简介: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手段.21世纪人类已征服了很多不治之症,使之成为可治并且可以治愈的疾病,儿童白血就是其中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白血预示着死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癌药物不断产生,儿童白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5年缓解率已达70%~80%[1,3],急性髓性白血5年缓解率也达40%~50%[2,9],比骨髓移植的成活率要高,所以儿童白血应该首选化疗.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化学治疗 诱导缓解期 脑膜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 简介:患儿,男,3岁,以“反复发热两周,咳嗽4天”入院。入院前14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5℃波动,无畏寒,寒战,初并球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及鼻塞,约1周后消失(县体不详),无皮疹,无眼睑浮肿,无咳嗽,无吐泻,无惊厥,无尿频尿痛,在我市市级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治疗5d后体温降至正常(具体不详),维持3d。入院前4d,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39℃,仍并鼻塞,眼睑浮肿不明显,并球结膜充血及口唇发红皲裂,无皮疹。并咳嗽有痰,无吼喘,无吐泻。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川崎病 球结膜充血 反复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头孢类抗生素
  • 简介:患者,男性,21岁。因间断口腔溃疡3年,食欲不振、双眼肿痛、视物不清半年,间断黑便2个月,于2000年6月24日入院。体检:慢性病容,颜面水肿,双眼球结膜水肿,双上眼睑肿胀,上腭及双颊黏膜可见散在0.5cm×0.5cm大小的溃疡数个,其周围转红晕,表面附有白膜,心肺(-),腹平软,剑下及脐周围压痛,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0.5cm质软。双下

  • 标签: 白塞氏综合征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观察其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疗效,探讨其与各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Tl571400mg?800mg/d,对住院29例患者连续口服1—12个月。结果: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分别口服1—4个月,均为完全缓解.3例加速期分别口服1—2个月,其中2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17例急变期分别口服2—12个月。其中4例达到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未缓解。结论: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愦巨期、加速期、急变期都有明显疗效。但加速期、急变期与慢性期相比疗效差,毒副作用多。

  • 标签: STl571 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 临床资料 甲磺酸伊马替尼
  • 简介:2004年4月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发现133个与急性白血相关的基因.急性白血是成年人常见的白血.通常,医师在决定治疗患者时,都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的肿瘤细胞,并结合患者年龄及病史以决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科学家 急性白血病 疾病基因 肿瘤细胞 显微镜
  • 简介:对化疗药物耐药是急性白血(AL)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体外试验证实耐药的一个机制与白血细胞的多药耐药(MDRl)基因过度表达有关,MDR1基因编码一种跨膜多药耐药相关糖蛋白(P170),其作用是依赖ATP将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使得治疗失败。我们从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应用抗P170单克隆抗体JSB1,采用免疫组化A-PAAP方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复合物)检测了48例AL患者白血细胞表达P170的情况,并探讨P170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多药耐药性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相关糖蛋白 阳性率 细胞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疗效。方法1g/L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ml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日一次静点,持续静滴6小时,4—8周为一疗程。结果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CR率高,不良反应轻,与全返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理想药物。

  • 标签: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静脉滴注 药物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白血俗称"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发病率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发生无限制地增生(称为白血细胞),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引起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改变.

  • 标签: 白血病 造血系统 造血组织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及与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D)合用时加用6巯嘌呤(6MP)后的副作用情况。方法:将HD-MTX+VD加6MP组12例高危病人出现的粘膜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与单用HD-MTX+VD的高危病人16例进行比较。结果:HD-MTX+VD同6MP合用增增加了粘膜反应,两组P<0.05,及加重了骨髓抑制: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用药后均P<0.05。结论:HD-MTX+VD同6MP合用增加了副作用,应用时应加强对病人的保护。

  • 标签: 大剂量 氨甲蝶呤 6巯呤 治疗 小儿 急性
  • 简介:为了解急性细胞白血(AML)H-ras基因点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55例初诊AML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16例(29.1%)存在H-ras基因点突变,此突变与AML的发生及其某些临床指标有一定关系。H—ras基因突变可望成为AML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RAS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髓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AL患者52例,其中27例在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BPC)<30×109/L时开始用rhIL-11治疗.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BPC<30×109/L后7、14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RPC).25例未用rhIL-11治疗者为非用药组,从化疗后BPC<30×109/L开始观察14d.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组第7、14天血小板计数较非用药组明显增高;用药患者组23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4~10U;对照组27例,平均为10~15U.②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前Tpo水平较对照降低,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非用药组第7天患者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对照及化疗前明显降低,第14天Tpo水平,RP%、RPC有所升高但仍较对照低.④用药组第7天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非用药组高;Tpo水平,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较对照低,第14天均高于对照.结论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IL-11可能有利于骨髓基质的恢复,具有促进Tpo合成或释放作用,使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增强从而血小板生成增多.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药物疗法
  • 简介:例1,女,14天,因发热伴哭吵不安1天余入院。患儿系孕3产2孕40周顺产出生,出生时无窒息史,体重2.SKg,生后4小时喂糖水,第二天喂母乳,吸吮一直较好。其父母均33岁,体健,有一同胞姐,8岁,体健。其他家族史无类似患者。入院时体查:T38℃.R72次/分,HR164次/分,BP76/51mmHg,Wt3.0Kg。发育、营养稍差,哭吵不安,难安慰,哭声较宏亮,面色红,前囟饱满2.0×2.0cm,轻度三凹

  • 标签: 先天性白血病 临床资料 皮肤损害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急性白血以贫血,发热和出血为常见三大主要症状。白血细胞可以浸润各种组织脏器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口腔科病人牙龈肿胀,口腔溃疡如合并有出血范围广,患者面色苍白明显贫血伴有不明原因发热者,需高度警惕有无急性白血导致的口腔方面表现,需立即查血象.血象异常进一步查骨髓象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 标签: 学龄儿童 急性白血病 口腔损害 发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