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10岁。因贫血、乏力,于2000年10月入院。查体:患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可见小出血点,颌下淋巴结可触及,心率120次/分。肝脾均可触及,血常规:Hb4.5g/L,WBC90×10^9/L,RBC3.8×10^12/L;分类可见幼稚中幼粒细胞,其中Ⅰ型占52%,Ⅱ型15%;骨髓象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中幼粒细胞增生为著,Ⅰ型60%,Ⅱ型15%,胞体明显大小不等,核浆发育失衡,核染色质细致,核仁较大,1~2个,胞浆量较少,部分细胞胞浆周边深蓝色或有副浆,近核处有杏黄色中性颗粒,其他系统受抑制。

  • 标签: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小儿 细胞胞浆 颌下淋巴结 中幼粒细胞 核细胞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方案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疗效。方法18例APL患者,采用ATRA及亚砷酸(出现高白细胞淤积症时,给予柔红霉素)联合进行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并定期检测PML_RARa融合基因。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87.5%,达CR中位时间为26d,并于巩固治疗期间采用AS2O3与ATRA及蒽环类药物交替进行,并于以维持治疗,总疗程为3年。目前已12例停药,13例患者每3个月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3例处于维持治疗阶段。仅2例患者未达CR因脑出血死亡。结论AS2O3与ATRA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PL的疗效较满意。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成人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瑞血新(rhG-CSF)对急性白血化疗后所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急性白血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其绝对值<0.5×10^9/L伴发热的患者,给该药150ug/天,皮下注射,至外周血粒细胞连续2次>1.5×10^9/L停药。结果:用药后外周血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9.4d和22.7d,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7.5d和13.4d),所有患者均耐受全部化疗过程。结论:rhG-CSF有效促进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的恢复,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价格低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 标签: RHG-CSF 治疗 急性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减少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口腔感染是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常见且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也是重要的致死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在急性白血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口腔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HAL)为一少见类型的急性白血,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一般的急性白血不完全相同,而且极易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再障混淆。为提高对本的诊治水平。笔者收集了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诊为急性白血的201例中确诊为HAL者14例(占6.9%),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并重点讨论其诊断与治疗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9例,女5例;年龄6~78岁,平均领.5岁,50岁以上9例。8例起病急骤,病程进展缓慢,属缓进型。6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与典型急性白血相似,属急进型。按国内标准分类,14例中外1例,MZaZ例,M。hZ例,M33例,M。bZ例,急淋L;2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低增生性 原始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急进型
  • 简介:本例病人有确切的25年苯接触史,1989年被诊断过慢性轻度苯中毒。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超过当时国家卫生标准(40mg/m^3)1~3倍。是在MDS-RA转化为MDS-RAEB,再转化为ANLL,所以,该白血患者与苯影响关系十分明确。

  • 标签: 苯中毒 白血病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职业病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鼠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白血细胞U937凋亡作用的影响,得出结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与DDP对U937细胞具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

  • 标签: DR5 单克隆抗体 顺铂 白血病细胞 凋亡
  • 简介:<正>糖尿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临床上较少见,治疗方面亦多困难,现报告一例并讨论如下:病例:女,53岁。因多尿、口渴、多饮4年,伴头昏、乏力3月,于1995年6月30日入院。无出血倾向及发热。曾于1992年7月测空腹血糖7.3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83mmol/L,确诊为糖尿。长期口服达美康片80mg,每日1~2次治疗。入院时体检:体温36.8℃,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0kPa,发育正常,中度贫血貌,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不充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双肺无罗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 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依赖型糖尿病 血小板
  • 简介:日本京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凑长博教授等人发现了与慢性骨髓性白血发病相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白血的新药。据《朝日新闻》网络版22日报道,凑长博等人在实验中发现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SPA1”,并对其功能做了细致研究。他们利用基因技术使刚出生的实验鼠体内的“SPA1”基因不发挥作用,1年后实验鼠开始

  • 标签: 日本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发病 基因 细胞增殖 蛋白质
  • 简介:回顾总结我院近15年收治术后急性阑尾炎5例病例资料,并由病理证实,现作如下报告,旨在提高对术后急性阑尾炎的认识。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3~67岁,平均为50.3岁。首发病手术为胃大部切除术1例,肺癌手术1例,神经外科手术1例,剖腹产手术2例。出现临床症状为首次术后6-18天,平均8.7天。主要表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治疗方法与结果: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3例,肠粘连1例,肠间脓肿1例。行阑尾切除术3例,剖腥探查术2例。4例经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化浓性阑尾炎1例,坏疽性阑尾炎1例。术后恢复顺利,痊愈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荆州市 神经外科手术 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湖北省
  • 简介:急性高原(AMS)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国关于AMS发病机制的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AMS发病机制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肺氧合效率降低,水转运失调和脑循环障碍。

  • 标签: 急性低氧 发病机制 急性高原病 低氧暴露 肺氧合 重要环节
  • 简介:阑尾癌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亦被认为少见,故术前确诊尚属困难,导致延误诊治。为提高对阑尾癌的认识,尽量减少或避免阑尾癌漏诊或延误诊治,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总结我院病理证实阑尾癌5例临床病例资料,着重讨论诊断及影响因素。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主要人院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或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不向其他部位放散,无膀眈刺激征,无畏寒发热;有恶心呕吐。伴腹泻2例。腹痛反复发作2例。5例均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肌紧张4例。体温38℃2例。血白细胞计数12.5-13.6XI炉/L,分类中性80-90%。B超提示右下腹炎性肿块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为8-12小时

  • 标签: 阑尾癌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性肿块 阑尾周围脓肿 右下腹部 血白细胞计数
  • 简介:<正>夏季是血吸虫的发病高峰期,疫区的儿童由于嬉水,易被感染而致急性血吸虫。由于多为初次感染,病情较重,现就儿童急性血吸虫的院内临床护理谈点体会。一、口服给药护理血吸虫治疗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口服吡喹酮片(PQT),这种药片具有轻度臭味,在临床上常见儿童口服很困难。有的家长靠打骂、

  • 标签: 急性血吸虫病 临床护理 儿童 发病高峰期 护理人员 初次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颅骨血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例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颅面血管瘤的CT表现,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CT主要表现为:(1)脑表浅部位钙化灶;(2)钙化相邻皮质不同程度脑萎缩;(3)患侧颅壁稍增厚、头颅不对称。结论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颅面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准确、方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颅面血管瘤 CT检查 钙化 脑萎缩 颅壁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正>目前,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它不仅可降低AMI病死率,而且对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重要意义。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4年10月共用尿激酶治疗5例AMI,现总结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3年9月至1994年10月入院的AMI患者中,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者作为溶栓对象:①发病至入院时间≤6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②胸痛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常规心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疗效观察 室性心律失常 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