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中医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手段,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医也因其对疾病能够标本同治,同时对人体的副作用小的特点广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现代的婴幼儿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对于中草药的应用是中医在治疗时的一大特点,柴胡就是中医医疗体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草药,本质上属于早本植物类,它的药用部位主要是经干燥处理后的狭长叶柴胡的根或者是伞形科植物柴胡。中医理论认为柴胡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药用价值,和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对柴胡的成份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中医 柴胡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伤性休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因此,合理、快速的院急救决定了受伤者的成功率和受伤者的预后。目前,创伤性休克的院急救状况不容乐观,受到广泛的关注,人员素质和意见都遇到了分歧,也受到了医院条件和其他限制因素,因此总结创伤后急救的院急救状态可以帮助找出缺点并加强改进,总结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提供一些指导院急救创伤性休克的意见。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现状 研究进展
  • 简介:不同的求助方式对院急救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率有较大影响,院外发病由医院出诊救治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在院外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入或自行入院的急救者。院急救能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保留残端解剖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行保留残端解剖重建交叉韧带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值3个月,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均实施同种异体腘绳腱肌重建交叉韧带,根据其有无保留残端分为两组,对照组(未保留,22例)和观察组(保留23例)。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存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包括ACL胫骨止点断裂4例,14例股骨起点断裂,27例体部断裂,随访6-15个月,均值8.5个月。患者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而两组在IKDC综合评分、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ACL重建术实施保留残端的效果更为显著,即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其稳定性,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有效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 解剖重建 临床研究
  • 作者: 莫嵘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仪陇县中医医院莫嵘中风是由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中风,则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诱发多种神经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2种,其中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中更为常见。中医学角度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由饮食不洁、情志郁怒等因素导致,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中风具有发病率、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预防,可以降低中风发生率,减少中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对中风前的症状表现、中西医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阐述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医学检验分析的有效发展,不断降低误差,积极对其医学检验分析之前的误差原因进行有效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医学检验分析误差的一些原因出发,在对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医学检验管理水平的措施,从而更好的降低检验误差,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繁荣与进步。

  • 标签: 医学检验 误差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对于高血压急诊的院急救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自2017年11月-2018年6月间进行院急救的高血压急诊患者参与本文研究,并按照护理的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和预见性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程序,预见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预见性组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同时预见性组的住院时间较短于常规组,统计学结果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急诊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急救和护理程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同时缩短了住院的时间,保证了护理的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急诊 护理 院前急救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院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案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实施的是常规急诊治疗和院急诊治疗等,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等,对比后得知,治疗组的优势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治疗组的抢救成功几率是96%,对照组的成功几率是82%。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实施院急诊治疗,整体优势明显,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患者院、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7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5例患者因中毒时间长,停止呼吸和心跳,174例患者入院8天至2个月,中位住院时间12.7天,死亡3例,迟发性脑病26例,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进行院急救、转移护理和院内救治,合理的氧疗有助于缓解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症状,防止多器官损害,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院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脑出血急救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未采取院急救治疗措施,由家属直接送达医院。观察组采取院急救治疗措施,由120送达医院。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10dNIHSS评分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在NIHSS评分上,两组入院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入院后10d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恢复良好率上,对照组为43.33%,观察组为63.33%,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院前急救 治疗措施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院急救措施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未采取急救措施,由患者家属送往医院救治;观察组患者接受院急救。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急救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脑疝、气道阻塞、中枢性高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院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且预后生活质量指标改善理想,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院前急救 高血压脑出血 急救反应时间 生活质量
  • 简介:急救是指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的院专业急救与转运干预,近年来伴随我国新医改的推进落实及交通的建设,院急救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标识着我国现代化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为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生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院急救是急救医学中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重点内容,我国开展院急救已有多年的历史,而伴随不断的实践,目前以形成了院急救及院内救治的较为完善且无缝隙的体系,促进我国现代化医学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报道,就院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医学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简介:目的探究“四化”院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通过急救电话接诊并通过急救车转运至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四化”院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院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四化”院急救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不但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还能够令患者加快恢复,早日康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ldquo 四化&rdquo 护理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的参与,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疾病的病因,其中也包括宫颈癌.宫颈癌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病变,肿瘤组织会逐渐扩散、转移至阴道、子宫下段及宫体,疾病的危险程度也随之增加,应及早治疗.由于宫颈癌早期及癌病变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宫颈病变相仿,难以鉴别区分,可采用HPV检测的方式,根据具体的感染情况,对癌病变的发展程度以及宫颈癌的发生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宫颈癌及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HPV多重感染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病变 多重感染 宫颈癌 HPV感染 生发
  •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2例符合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情况不同,越年轻感染情况越严重;且在进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不同分型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感染情况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分型检测,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及癌病变进行筛查诊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