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部分人在其损伤后选择手术重建,重建术后的康复对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以及预防膝骨关节炎有重要意义。在术后康复中,股四头肌的激活训练、双侧腘绳肌的平衡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尤为重要,也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练习。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进展。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手术治疗是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手术治疗包括韧带修复和重建,通过讨论韧带修复和韧带重建选材,说明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结果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具有自身优缺点,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病况、各种材料性能来进行合理治疗。结论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仍需要继续研究,以达到减少患者病痛、实现关节稳定的目的。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损伤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系统康复的体会和感受。方法:对收治的17例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为例,实施系统康复治疗的内容包含个体化的训练模式、可调式膝关节支具的使用、疼痛护理、冰敷和体位护理等,观察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检测患者出院时下肢肌力及膝关节屈伸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经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活动范围均得到显著改善,下肢肌力明显增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较于之前得到极大的提高,患者普遍满意度高。结论:交叉韧带术后的系统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给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 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剖单束重建和传统单束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剖单束重建交叉韧带和传统单束重建交叉韧带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技术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分级和Lysholm评分)、稳定性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测量)结果。结果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解剖单束重建组轴移试验的结果有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的趋势。结论解剖单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相比,在临床评分和前后向稳定性上均无明显优势,但解剖单束重建可以更好地控制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 标签: 解剖重建 前交叉韧带 轴移试验 旋转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膝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1 月诊治的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利用关节镜开展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为 93.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为 70.4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韧带修复,缩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计90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切开重建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比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P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交叉韧带,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ACL。手术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6—51岁,平均34岁。所有患者均采取自体半腱肌、半膜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4月。结果术前抽屈试验21例为(+);Lachman试验术前21例阳性,术后全部为阴性,膝痛4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theAmericankneesociety,AKS)优18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结论术中准确定位,胫骨止点采取挤压螺钉及锚钉双重固定是重建的关键,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予以康复指导,是ACL重建的好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自体半腱肌 半膜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交叉韧带不全撕裂的 MRI诊断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8例膝关节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 ACL撕裂患者 33例,为观察组; ACL正常患者 25例,设为对照组。均采用 MRI诊断,对诊断的结果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 ACL撕裂 MRI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对于 ACL部分撕裂患者或者慢性损伤患者,其诊断准确性下降。结果 经关节镜下证实有 33例患者为 ACL撕裂 ,其中 ,部分撕裂患者 4例 ,全部撕裂患者 29例。 31例患者 MRI诊断正确 ,并检查 3例患者出现 ACL完全撕裂假阳性 ,2例患者出现 ACL完全撕裂假阴性 ,对于 4例部分撕裂患者 MRI均诊断正确 ,并检查出 2例患者出现 ACL部分撕裂假阳性。 MRI在诊断 ACL撕裂中的敏感度为 93.9%,检查的特异度为 72.7%。结论 诊断 ACL撕裂 MRI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对于 ACL部分撕裂患者或者慢性损伤患者 ,其诊断准确性下降。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撕裂 MRI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交叉韧带具有制导膝关节生理运动和限制异常活动,维持稳定向及旋转运动的功能,是膝关节内运动的核心结构。但在运动中常易受到损伤,且遗留后遗症几率较高,因此,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成了损伤后期治疗的关键之一。运动康复凭借其科学、无创、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特点,成为了进行后期康复治疗的不二选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康复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62例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3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IKDC评分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评价。结果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Tegner评分表,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优良率明显升高,随访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同种异体肌腱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 简介:摘要关节镜下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重建术是治疗交叉韧带断裂首选手术方式,已被广泛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虽然ACL重建术在过去几十年里有了很大发展,技术不断成熟完善,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比如手术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方法、手术技巧、术后的康复和治疗等。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 固定装置 肌腱
  • 简介: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运动损伤。有关ACL损伤的发病率近20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治疗主要应用关节镜技术,在镜下对损伤的ACL进行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对急性ACL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治疗 诊断 ACL损伤 关节镜技术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不同时机开展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救治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进行有效分组,将其中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周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周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结束时评估并比较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记录并比较各时点的拉赫曼试验(Lachman试验)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及随访的关节活动度增大,Lysholm评分、IKDC评分值升高,且各时点观察组同指标参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Lachman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45%,2/58)低于对照组(18.00%,9/50),P<0.05。结论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损伤后3周内尽早开展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利于促进其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好、更快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安全性高。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时机 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本院6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受伤3周后)与观察组(受伤3周内),两组均采取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VAS评分、HSS评分、Lysschol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膝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就TNF-α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交叉韧带中BMP-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在2011年09~11月时间内所收集到的4例滑膜组织和交叉韧带标本,其中女2例,男2例,截肢膝关节相应组织是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和剪刀来取得。先细胞培养,其次,pET32a(+)-Tat-PTD-VP3重组质粒构建示,分别测定半定量PCR、实时定量PCR。结果本组资料研究表明,TNF-α作用时间分别为24h、12h、6h、2h,作用浓度为5ng/ml。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也会出现逐步的下降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达为117%、70%、62%、41%。而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ACL细胞中,BMP-1的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达从最初的69%,下降到最后的27%。结论TNF-α能够有效地下调ACL作用,以及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中BMP-1基因表达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本实验为有效促进ACL自我修复,早期抑制TNF-α浓度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 标签: TNF-&alpha 内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 BMP-1 基因表达Effects of BMP-1 gene expression of TNF- on injury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简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广泛开展是由于它能使得患者恢复损伤的运动水平,其结果往往依赖于手术后早期的物理疗法,强调早期活动。由于理疗早于移植物在骨道的组织学愈合,所以早期的康复要求手术中坚强的机械固定。因此移植物和骨的连结,固定方法是手术后短时间内的薄弱环节,而不是移植物本身,目前可行的固定方法包括固定软组织或者骨块,通过在骨道挤压或者固定在远侧的骨皮质上。我们回顾了目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可行的固定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 固定方法 物理疗法 术后早期 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