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联合中医辨证对患者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与联合组,各40例。西医组患者术后给予FOLFOX4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解方。结果联合组中医证候中腹胀、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及便溏评分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联合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5);联合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解方临床效果显著,不增加副反应,生活质量较高,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中医辨证 毒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热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间收集的34例热宁注射液所致ADR患者,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给药途径、溶媒、原发疾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部位和转归等情况。结果:34例热宁注射液所致ADR患者均为10岁以内儿童,1~8岁者占88.24%;联合用药后发生ADR者为24例(70.59%);原发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过敏反应等皮肤及附件表现,发生不良反应在30min内为26例(76.47%),停药后2h内均可恢复;无严重ADR发生。结论:临床使用热宁注射液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媒,尽量避免联合用药,联用药物应用皮条冲洗,同时密切观察用药的全过程,尤其是观察用药30min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热毒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头孢地嗪钠与热宁注射液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方法按条件随机抽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头孢地嗪钠和热宁注射液输液之间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对照组头孢地嗪钠和热宁注射液直接联用,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可以降低头孢地嗪和热宁注射液联用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地嗪钠 热毒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儿科
  • 简介:病例周先生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因工作的原因经常加班,近三个月以来,他偶尔感觉胃疼,一根烟的工夫症状随即消失,最近胃疼的频率增加,已经影响到他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显示是胃溃疡,医生建议他做进一步检查,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结果呈阳性。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医院检查 技术人员 工作状态 胃溃疡 胃疼
  • 简介:目的观察菌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菌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菌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观察热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加用热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心肌酶谱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心肌损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性肠炎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康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2015年我院收集的190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及使用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中,男性116例,女性74例,男女之比为1.6∶1.0;〉60岁患者46例(占24.21%);静脉给药引发ADR127例(占66.84%),口服给药引发ADR40例(占26.32%);抗感染药引发ADR62例次(占合计195例次的31.79%),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5例次,占合计255例次的33.33%)。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器官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器官生存率的主要问题。microRNA-155(miR-155)被认为是免疫稳态的一种关键性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抗原呈递、淋巴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控制排斥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能成为控制排斥反应的新治疗靶点,以及作为排斥反应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MIR-155 器官排斥反应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碘普罗胺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年龄分布以40-59岁组最多,发生在1h内占87.72%,临床表现多样、过敏性休克最多、最为严重,死亡3例。结论为确保用药安全,用药前后应注意观察,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应严格遵循SFDA建议。

  • 标签: 碘普罗胺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前列地尔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0至2014年收到的前列地尔不良反应报告(ADR),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前列地尔规格及用药剂量、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处置方法和预后。结果共收集到前列地尔不良反应10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平均年龄(53.8±16.5)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56.9±14.5)岁。原患疾病主要为骨折20例、肾病19例、静脉曲张13例。前列地尔用药剂量10μg·d-1(2例)和20μg·d-1(27例)。96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4例采用静脉注射。用药时间中位数为2d(2.9±2.8)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外血管系统损害,占62.4%。100例ADR,“肯定”2例;“很可能”47例;“可能”51例。不良反应治疗方法包括停药、外敷、吸氧、静注糖皮质激素等。100份报告预后结果,其中17例治愈,83例好转。结论前列地尔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临床应该注意前列地尔的正确保存和使用,并应加强前列地尔不良反应的监测。

  • 标签: 前列地尔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给药
  • 简介: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在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药物的同时紧密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各方面变化,及时发现和诊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同样的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身上再次发生。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对本院2008-2014年的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用药监测.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SD大鼠血浆中硫辛酸的HPLC-MS/MS法,并将其应用于硫辛酸的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XAqua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0~2minA∶B=20∶80,2~7minA∶B=95∶5,7~9minA∶B=20∶80,梯度洗脱9min;流速为1ml/min。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监测,离子对:硫辛酸m/z205→171,内标布洛芬m/z205→161,测定大鼠连续28d灌胃硫辛酸300mg/k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硫辛酸线性范围为0.005~5μg/ml,最低定量限为0.005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15%。大鼠初次和末次给药后的AUC0~24h分别为(23.16±2.45)和(21.27±2.62)μg·h·ml-1,AUC0~∞分别为(23.70±2.56)和(21.67±2.66)μg·h·ml-1,cmax分别为(24.34±2.50)和(22.23±2.61)μg/ml,t1/2分别为(5.22±0.57)和(4.96±0.23)h。硫辛酸在SD大鼠体内无明显的药物蓄积现象。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适用于生物样本中硫辛酸的测定及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硫辛酸 毒代动力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碘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碘造影剂使用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4月20日至7月20日在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出院诊断、手术相关信息、合并用药、应用造影剂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事件相关信息.由调查人员询问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主观感受,并结合病历记录填写调查表.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行CAG或PCI、既往和本次住院造影剂使用情况、过敏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造影剂相关全部不良反应和单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581例患者,男364例(62.7%),女217例(38.3%);年龄29~90岁,平均(65±12)岁;BMI15.8~41.0kg/m2,平均(25.5±3.4)kg/m2;行CAG者338例(58.2%),PCI者243例(41.8%);应用碘海醇注射液(双北)者173例(29.8%),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者160例(27.5%),碘克沙醇注射液(威视派克)164例(28.2%),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者84例(14.5%);碘造影剂使用剂量为23~500ml,平均(136±77)ml.581例患者中69例出现碘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双北、欧乃派克、威视派克、优维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22/173)、7.5%(12/160)、18.3%(30/164)、6.0%(5/84),不同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9例患者共出现88例次不良反应(轻度60例次,中度28例次),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例次(26.1%),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例次(19.4%),胃肠系统损害14例次(15.9%),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2�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规律、特点,寻找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孟鲁司特”、“不良反应”、“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32篇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高,累及器官损害主要为神经及精神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泌尿系统、胃肠系统、血液系统、肝脏及骨骼系统等。结论重视孟鲁司特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临床超适应证使用,加强老年和儿童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孟鲁司特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千里光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为进一步安全性评价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千里光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肝脏损伤,其发生与长期使用、使用剂量、品种混用、配伍使用、制备工艺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有关,尤其是长期服用是千里光致肝损伤、甚至产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千里光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导致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针对千里光临床不良反应,应亟待加强千里光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肝损伤毒性规律和物质基础研究,进而通过明晰肝毒物质基础的体内过程和“TD-TK”关联评价,制订体内安全限度,完善并提高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千里光 不良反应 成因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31例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药物过敏史、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3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中,18例有药物过敏史,5例药物过敏史不详,8例否认有药物过敏史。26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30min内;输液反应中药注射剂有11种,主要为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皮肤瘙痒、高热、寒颤、胸闷、恶心呕吐等;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好转恢复,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输液反应,在进行科学组方、优化工艺、提高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加强药物输液反应检测和宣传工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院多西他赛致不良反应报告71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21例(29.58%),联合用药36例(50.70%);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症状最常见,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10min内;新的和严重ADR共发生31例(43.66%)。结论临床应加强多西他赛致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 标签: 多西他赛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阿洛西林钠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14年之前国内公开发表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264例病例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43%)、全身性损害(20.24%)、胃肠系统损害(13.01%),严重全身性系统损害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为主。结论阿洛西林钠安全使用亟待加强,临床应重视阿洛西林钠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使用。

  • 标签: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2010~2014年收集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36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因果关系评定及程度、合并用药情况、累及系统一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份不良反应报告中,21~30岁患者最多,有111例(占30.41%);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345例(占74.35%),涉及14个品种,以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喹硫平、阿立哌唑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68.1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分别占30.25%和18.86%。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不良反应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尽可能实施个体化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精神专科医院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