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牙齿种植中不翻瓣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种植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牙齿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分别行翻瓣种植体种植、不翻瓣微创技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肿痛及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种植体愈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齿种植中不翻瓣微创技术的应用,预后良好。

  • 标签: 牙齿种植 不翻瓣微创技术 翻瓣种植体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婴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仅给予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以中医五行音乐疗法配合推拿按摩及运动训练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和运功能发育,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 标签: 综合干预 婴幼儿成长 运动功能 发育迟缓
  • 简介:目的:分析利福平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布鲁菌病的发病特征。方法: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多位于我国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城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布鲁菌病的发生、发展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不一,一般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结果与结论:布鲁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首选一线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利福平;而利福平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治疗发现1例利福平引起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的病例,考虑可能与利福平作为肝酶诱导剂可加速血清T3、T4的代谢率和外周清除率,反馈性引起TSH升高有关。

  • 标签: 利福平 布鲁菌病 促甲状腺激素 肝酶诱导剂
  • 简介:鼻纤毛在防止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律摆动将进入鼻腔的灰尘、细菌、变应原等通过纤毛黏液系统排出体外,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纤毛运动状况除与纤毛摆动频率(CBF)有关外,亦与纤毛的长度相关。人鼻黏膜纤毛长约6μm,正常纤毛长度维持着鼻黏膜的稳态,长度异常会导致纤毛协同作用降低及纤毛传送速率降低,导致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降低,使得细菌、病毒、变应原及有害物质排出受阻,与黏膜接触时间增加.

  • 标签: 纤毛上皮 鼻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疗法在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筛选70例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疗法加强早期干预。随访1年后分析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Gesel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干预采用推拿疗法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推拿疗法 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 早期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并分组对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的30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纳入生长发育效果研究,并对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生长发育效果,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进行袋鼠式护理,对护理后两组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格发育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挑选我院进行临床试验、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的资护师,并对参与此次研究的资护师进行编组,组员随机分配。将两名较为资深的主管护师担任两组的负责人,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准许进行研究。同时保证两组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运行,并分配专门的记录人员。需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保证新生儿的保温,并对新生儿采血进行检查。同时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对新生儿的口腔、保温、皮肤、睡眠等情况进行检查,定时定人对新生儿护理。研究组采用袋鼠式护理,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出生3d后开展,内容如下(1)营造相对舒适私密性好的空间,稳定室温,播放舒缓的音乐。(2)将新生儿穿好纸尿裤后,将产妇胸前衣物打开,确保新生儿与产妇接触时无衣物遮挡,而后将新生儿放置于产妇胸前,注意将其头部放置于乳房中间,脸偏向一侧,背部及身体需尽量用棉被覆盖避免新生儿着凉出现感冒。放置时护士需进行协助托起前颈部,保持新生儿与产妇最大限度的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托住新生儿臀部,并防止意外发生,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护理期间需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皮肤接触时间,并指导产妇亲吻新生儿头部及皮肤。保证接触时间在1h/次,上午100~1200,下午1600~1800各一次,时间固定。并教授产妇出院后持续采用该护理方式。1.3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42d后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包裹头围、体重、身长增长。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 标签:
  • 简介:随着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被发现。研究表明lncRNAs对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化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共有20多个异常表达的lncRNAs被证实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公开报道异常表达的lncRNAs,以期为胶质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生物靶标。

  • 标签: 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药理作用 生物靶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到8月期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抚触护理 早期新生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及早期干预治疗对其诱导的运动发育迟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头部CT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中西医神经康复和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干预治疗3个月及用神经营养剂。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32例患儿卧位、翻身、坐结合平衡反射、四点位、跪爬及站立方面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早期干预 运动发育迟缓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社区内的婴幼儿95例,随机将幼儿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幼儿不给予儿童保健,给予研究幼儿儿童保健措施,对两组幼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幼儿神经心理及体格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不给予本组幼儿任何措施;1.2.2研究组给予本组幼儿儿童保健,具体措施为①健康教育首先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到婴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其讲解婴幼儿的语言、感觉、抚摸等早期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叮嘱家长一定要按照要求给予幼儿及早的教育;②营养保健针对处理哺乳期的婴幼儿,相关人员应鼓励母亲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婴幼儿在喂养至六个月时,可给予患儿适当的辅食,以保证微量元素的补充,辅食添加遵循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细至粗;同时还应该纠正幼儿偏食的现象,辅助家长为患儿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1;③疾病保健指导家长定期对幼儿进行常见疾病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及早的干预;定期给予家长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指导,避免婴幼儿出现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营养过剩等现象出现;叮嘱家长定期为幼儿接种疫苗;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体格及神经心理生长发育情况;其中神经心理发育主要包括幼儿的语言、适应性及精细运动等方面。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研究组幼儿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腹泻2例,疾病发生率9.3%,身高(75.34±4.28)cm,体重(9.45±1.13)kg,神经心理发育评分(115.28±11.23)分;对照组,幼儿缺铁性贫血4例,佝偻病3例,腹泻4例,疾病发生率26.2%,身高(66.24±5.52)cm,体重(8.29±2.36)kg,神经心理发育评分(102.38±12.43)分;以上两组数据经计算得出,疾病发生率(x2=9.782,p=0.002),身高(t=8.505,p=0.000),体重(t=2.901,p=0.005),神经心理发育评分体重(t=5.023,p=0.000),可将研究组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小剂量阿糖胞苷与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糖胞苷组以及地西他滨组,每组100例。阿糖胞苷组患者静脉输注阿糖胞苷治疗,地西他滨组患者静脉输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血小板最低中位数、粒细胞最低中位数以及骨髓抑制持续中位时间。结果地西他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00%,明显高于阿糖胞苷组的5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糖胞苷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3例,占13.00%,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3~19)×109/L,中位粒细胞计数为0.39(0.15~0.94)×109/L,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2(6~29)d。地西他滨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14例,占14.00%,中位血小板计数为7(2~19)×109/L,中位粒细胞计数为0.15(0~0.68)×109/L,中位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为11(8~25)d。结论地西他滨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阿糖胞苷。

  • 标签: 小剂量阿糖胞苷 地西他滨 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