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身心处于煎熬当中,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死亡,因此对于重症患者通常要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加以护理干预,其对于提升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和治疗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系统论述了医院重症护理人力缺陷问题,并进一步强化策略应坚持优化护理人力学历结构、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坚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重视危重症护理管理、凸显中医护理优势、积极开展传承工作。

  • 标签: 中医院 危重症 护理人力 缺陷 强化策略
  • 简介:摘要:高强度、高责任、高风险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使其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成因进行汇总,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应对策略
  • 简介:除拓展数量和开业后业绩考核外,企业还会针对其发展某一阶段內的某一诉求进行考核,比如院边店的快速拓展。

  • 标签: 业绩考核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探讨了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目标、对策和方法,旨在为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标签: 医院管理人员 职业道德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及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并分析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问题。结果: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试剂、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黏膜污染、皮肤破损、穿刺。结论: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较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面临较多生物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生物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医护人员对按病种付费的认知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本地区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病种付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与护士对按病种付费了解程度有明显差异,医护人员对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持不肯定、不否定观点,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医护人员能接受按病种付费的推行。结论提高医护人员认知水平,建立补偿机制保证其积极性,实施临床路径保证医疗质量,以达到按病种付费的最佳实施效果。

  • 标签: 医护人员 按病种付费 认知调查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的认知及相关培训现状。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用随机抽取法抽取本院的护理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培训现状等。结果:护理人员安宁疗护培训现状在护理院校,学习过安宁疗护相关课程,是占比为61.25%否占比为38.75%;在临床实习阶段,接受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是占比为52.5%否占比为47.5%;工作期间,接受过安宁疗护在职教育培训,是占比为73.75%否占比为26.25%;最近一次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培训的时间>1年占比为26.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护理人员安宁疗护能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制定全面的安宁疗护培训体系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安宁疗护 认知 培训现状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在药品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并明确了如何做好对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管理团队建设,建立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构建诚信管理体系。

  • 标签: 药品注册申报 药品研究过程 作用
  • 简介:2004年7—9月问,我们对我院医务人员洗手现状进行调查,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旨在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在洗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洗手 2004年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GMP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适宜的人员,是执行GMP最重要的因素,因而通过有效的人员培训,才能确保GMP得到可靠的执行,最终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 标签: 人员 培训 GMP
  • 简介:摘要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无疾病”,而是要求在身体、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状态,这样一种全新的健康追求,对医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正是因为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已经提升到了“康强”以及“康乐的程度”,于是促进了自我保健医学的产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自我保健医学 认识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体检人员静脉采血晕针预防控制中的前瞻性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且需行静脉采血的个体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70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就2组体检者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晕针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晕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检人员实施静脉采血时,予以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晕针的发生,保证采血一次性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进行推广。

  • 标签: 体检人员 静脉采血晕针 预防控制 前瞻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实施SBAR交班模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方法:本次该项研究的样本总计34个护理单元,320个护士,研究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通过分层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实施SBAR交班模式,后者实施常规交班模式,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实施SBAR交班模式可以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SBAR交班模式 护理人员 评判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实施SBAR交班模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方法:本次该项研究的样本总计34个护理单元,320个护士,研究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通过分层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实施SBAR交班模式,后者实施常规交班模式,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实施SBAR交班模式可以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SBAR交班模式 护理人员 评判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宁市护理人员职业压力情况,发现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压力问题,给护理管理者关提供爱护士的理论依据,帮助护士最大限度减轻职业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全社会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海宁市六家公立医院609名注册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六家公立医院中,人民医院及三院护士职业压力源值显著高于海宁市护士职业压力平均水平;妇保院和四院护士职业压力显著低于海宁市护士职业压力平均水平;中医院及二院护士职业压力与海宁市全体护士职业压力平均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存在很强的职业压力,压力源主要为时间分配与工作量问题,缓解职业压力需要管理部门、护理人员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调查
  • 简介:春节过后,不少企业遭遇员工离职高峰期,这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预防与处理成为人资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药店 药品 经营管理 市场 价格
  • 简介:案例:某癌症患者夜间突发腰部疼痛,护士去喊医生,医生隔着门说让先为患者肌内注射一支强痛定,他马上去患者病房。护士很是麻利,为患者立即打上一针强痛定,用上药不到10分钟,患者突发心肌梗塞,医生赶到后,抢救无效死亡。该护士卷入一场医疗纠纷。

  • 标签: 口头医嘱 护理人员 癌症患者 腰部疼痛 肌内注射 心肌梗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电子通讯设备表面菌落与核酸物表情况,并观察不同消毒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1月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电子通讯设备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过氧化氢消毒湿巾(A组)、速干手消(B组)、紫外线杀菌器(C组)进行清洁消毒。观察三组电子通讯设备表面菌落与核酸物表情况、清洁消毒效果与经济成本。结果 三组电子通讯设备消毒前均带菌且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电子通讯设备消毒后,菌落总数均显著下降(P<0.05),A组电子通讯设备清洁消毒后中位菌落总数低于B组、C组(均P<0.05),表面细菌中位清除率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C组菌落总数与中位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通讯设备物表核酸阳性检出率为0.05%,A、B、C三组总经济成本分别为29.81元、24元、188元。结论 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电子通讯设备表面普遍存在载菌情况,过氧化氢湿巾消毒效果>速干手消>紫外线杀菌器,但消毒结果均符合标准。过氧化氢长期使用有可能会造成电子通讯设备损坏,紫外线杀菌盒,无此缺陷,且经济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建议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发热门诊 医务人员 电子通讯设备 清洁消毒
  • 简介:本文中主要着眼于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出工作环节影响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的几个危险因素,希望借阅者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救死扶伤是医疗活动的第一线工作内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了在职业暴露危险期的高危人群以及感染病的易感人群。因而对于职业病的防护工作又显得极其有必要,也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要有效提高预防的意识,必须要从其危害因素简要谈起。1、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一般护士在治疗和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密切的与患者进行接触,然而在物品的回收以及基础护理或者是生活护理环节的操作,也要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以及呕吐物或者分泌物以及排泄物,这些往往携带各种病菌,因而也成了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即存在的潜在性传播途径。1.2、物理因素(1)护理工作中电辐射的接触环节会使护理人员不停程度的接触到放射线。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即便属于小剂量且接触时间会比较长,也会致癌或者致畸。(2)工作中对于紫外线和臭氧的照射在经过消毒之后亦或是灯管的检测同样会导致角膜炎和结膜炎以及皮肤红斑,而由他所照射出来的产生的臭氧,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损伤。(3)通常来说噪音可以致使人的听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生理疾病,譬如像耳鸣、血压增高、易怒、头痛、失眠等等出现类似症状。(4)工作中的电击伤和电灼伤需要经常使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果仪器出现老化或者是使用不当的时候,护士就会出现电击伤和电灼伤的危害。1.3、化学因素(1)化疗药物一些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健康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像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和脱发以及消化道症状、角膜损伤抑或皮肤过敏和皮肤炎、眩晕、肝肾功能损害、还有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DNA损害及月经异常、不良妊娠导致癌症发生。然而在1984年的时候,法国首次采用色谱法在与肿瘤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尿液中发现了有环磷酰胺的存在。(2)消毒剂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应用的过程中都会有挥发的过程,他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对护理人员会造成支气管粘膜水肿和支气管炎,导致流泪或者视物模糊以及接触性皮炎等等症状。1.4、机械因素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的缘故或者是用力不适当,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严重的则会导致骨折出现。1.5、医院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应该是各种针刺和注射针头、刀、剪、缝针刺伤等等这些危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其在各种职业损伤中占据比例为83.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职业性质比较特殊,同时工作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促使护理人员在进行理疗的过程中出现锐器损伤问题出现,而又因为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护理意识比较薄弱的缘故或者是缺乏比较专业的防护培训,这让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过程中容易疏忽个人防护,不会使用到防护器具来保护自己,习惯没有养成好,就导致了防护器具的危险性的递增,相关报道提出来,在众多的医院感染当中,有超过80个百分点的感染和锐器有关。1.6、心理、社会因素(1)工作环境氛围在医护人员进行护理过程中一般突发事件都会出现在夜班的时候,这个时候工作量比较大,而抢救的频率也相对来说比较高,那么垂死和死亡这些频率自然高,护士长在这个时候往往精神压力就大,容易出现神经衰弱致使身心疲惫。(2)投诉机制使用不当现如今医患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加强,那么同时医疗保健的相关要求也就比较高。具体来说,患者的投诉其实是一个能够直接性提高服务质量的直接作用力,但是假如在这个环节使用的不恰当,这时就会使得护士的工作难度及心理压力得以增加,从而导致身心疲惫。(3)护理人员地位低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在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的今天,也是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护理人员在其社会地位上没有提升,并且至今也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这则成了危害医疗护理人员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2.1、相关知识缺乏(1)基础教育相关知识缺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包括一些医学附属院校都还没有把医学感染学和医院感染护理学或者是职业损伤防护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当中,这使得一部分临床教师不能够把医院内部的感染知识彻底融入到人户生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去。(2)继续教育相关知识不足针对护理学教育来说,主要将侧重点放在“三基”和“四新”上面,在其医疗执业的专业化培训以及相关安然知识的科普培训比较欠缺,如此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则不能够及时处理。(3)由于宣传和科普力度不够,护士对必要的预防接种认识参差不齐有相关报道提出来有近86名医务人员当中乙肝的感染率高达53.49%,而在护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是不愿意接受该疫苗的注射的。2.2、化疗药物配置不规范很多医院实际上是没有实行中心配药的,并且在化疗时用的溶药设备以及洁净操作日甚至是相对的密闭溶药环境都不太健全。抗肿瘤药物以及介人治疗的开发及使用,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接触到化疗药物。而那些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以及气雾都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到人体中,此时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白细胞下降和头晕以及咽痛或者是出现月经不调和脱发等这些症状。那么护理人员自身所接触的抗肿瘤药物对于他们自身来说淋巴系统DNA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亦或是出现DNA断裂和免疫力下降以及促使怀孕医护人员胎儿畸形等。(1)疾病谱的变化对护理人员身体的潜在危害近几年肺结核疾病种类的突发病忽然只增不减,那么医护人员由于抵抗力不强就很容易受到传染。而被血液和体液污染医疗锐器的刺伤则是医护人员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在医院中,接触病人的科室可是较多的工作人员其疾病感染的概率高达30%以上。3、结语综上所述,妇产科医疗护理职业中其危险源主要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而这些因素往往会从各个方面逐渐残食医护人员的健康,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应该切实注意到这些问题。参考文献1韩燕春,孙海霞,仇文娟.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应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1)31+30.2施雁,钱引娣.护士工作服口罩细菌污染不容忽视J.实用护理杂志,2001(06)46-47.3张立红,吴渭虹.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1998(08)40-41.4王小林.临床护士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健康维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2(03)14-16.5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损伤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05)38-39.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