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护士是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其职责包括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但其本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护士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因职业暴露而致职业感染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因此,如何加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工作 防护管理
  • 简介:医护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经常处于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危险因素中,时刻面临职业伤害的危险,医务人员应掌握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及发生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操作程序、树立职业防护的观念,预防、避免交叉感染。

  • 标签: 危重患者护理 职业伤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 标签: 职业暴露 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防护工作 体液污染 艾滋病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助产工作具有压力大、风险高、工作节奏快的特点,抢救患者多,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对家庭及社会来说将是两条生命,自己也容易感染疾病。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自身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风险因素的危害。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风险 自身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供应中心,同时也是医院污染物品集中回收的中心,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普遍引起了专家及同行们的关注和重视,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职业防护方面,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职业防护 工作人员 防护措施
  • 简介:内镜因其直观、方便,确诊率高,不但利于检查.且更利于内镜下进行的各种治疗,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虽然内镜导致的医源性感染已得到大家足够重视.但其对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却被忽略。内镜室存在许多危害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身体健康的不利因素。根据作者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工作经验,从以下5个方面来探讨内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内镜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安全意识,保证身心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因素 内镜护士 内镜室 防护 临床实践 医源性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供应室不但是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而且担负着临床各科室污染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存放、发放工作。由于这些物品来自全院各个科室,数量多、分布广且携带的病源体种类多,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职业危害。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必不可少的措施。

  • 标签: 供应室工作人员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物品供应 医院供应室 医疗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妇产科产房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服务对象是产妇,虽然工作平凡,但又神圣而伟大,担负着两条生命的崇高使命,担负着“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的崇高使命。因此,

  • 标签: 护士健康 职业因素 产房 防护 护理专业 脑力劳动
  • 简介: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治疗颈、腰椎病比较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现回顾性调查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与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时间内出现的职业暴露事件及防护对策。结果:经数据分析,锐器伤、病原微生物致感染率居多(占32.5%)(P < 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规范操作行为,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和防护对策,是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关键。

  • 标签: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 手术室护士是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人群,现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身心因素四个方面讲述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体素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性传播疾病(STDs)促进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蔓延,已成为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刺伤;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包括: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积液,滑膜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包括:尿液,便,汗液,泪液,母乳。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性病不仅增加了人类个体对HIV感染的易感性,而且也促进了其传播。近年来,中国HIV感染呈现快速增长和STDs高发流行,性病诊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被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加强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医护人员 体液 血液 锐器 性病门诊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急诊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1-05月未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参照组;于2022年06月-12月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化学性损害、暴力伤、针刺伤、血源性伤害等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安全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参照组,而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缩短上报时间,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值得推荐。

  • 标签: 职业暴露 安全防护 急诊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针 对当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探讨其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自 2017 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消毒供应室的所有护理人员中, 选择 108 人 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阶段设置为未采取措施的对照组,而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设置为采取措施后的研究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具体的自我防护情况。 结果:对 1752 件职业暴露情况,主要有被化学试剂侵蚀、因医疗器械损伤等情况,而在对照组中,总共发生了 1126 例( 64.26% ),研究组发生了 626 例( 35.74% )。 从对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很容易发生各类职业危害情况,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而本院针对于这些常发的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对策措施之后,发生的危害事件有了很大的减少,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了解情况也有了很大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