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丁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治疗,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酞软胶囊200mg口服,3次·d-1,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进行血清SOD、NSE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3、7、14d血清SOD水平明显增加、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酞软胶囊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降血压同时降低血浆Hcy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Ⅰ级、Ⅱ级原发性H型高血压病人,按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不同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5mg/0.4mg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B组:5mg/0.8mg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40例;C组:5mg磺酸氨氯地平片40例。均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8周。在入组前测量所有病人的血压、血浆Hcy、血清叶酸,并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随访,记录血压、血浆Hcy、心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最终一共115例病人进入随机试验,A、B、C组降压同时降Hcy的有效率分别为23.08%、26.32%、5.26%。A、B组有效性均优于C组。结论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对于伴血浆Hcy升高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效。

  • 标签: 原发性H型高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 简介: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扎氯铵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X4.6mm,5|jun),以0.02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3.45±0.1)]-乙腈(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mn,流速1.0mL?mm-1,柱温40T:,进样体积20|xL。结果扎氯铵三种同系物在其各自的线性范围内(0.98~126.08、0.85~109.17、0.77~98.25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扎氯铵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3%,RSD为1.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扎氯铵三种同系物的含量,为其安全性考察提供参考。

  • 标签: 苯扎氯铵 新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丁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血清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颗粒+羟磺酸钙加以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羟磺酸钙治疗;观察组给予羟磺酸钙+黄芪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P)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7.50%,眼底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P水平为(6.23±1.69)mmol/L,HbA1c水平为(6.15±0.63)%,UACR水平为(336.62±180.15)mg/g,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71±2.15)mmol/L、(7.52±0.93)%、(476.49±271.19)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治疗药物选择羟磺酸钙+黄芪颗粒,可以使患者HbAlc水平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等获得确切改善,最终有效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