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联合运动对老年症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老年大鼠模型。采用3×3析因设计分组,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丹参(0、1.5、3g·kg^-1)及游泳(0、20、40min)处理。持续7周后,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测定下肢压力后反应性充血(PORH)。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取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丹参与运动均可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微循环灌注量(P〈0.01,P〈0.05),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5)。丹参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下肢充血速率(P〈0.01)。丹参与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P〈0.05),且均可降低模型大鼠FIB含量(P〈0.01,P〈0.01),且二者有交互作用(P〈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丹参和运动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丹参联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FIB、MDA,并提高SOD,从而提高老年大鼠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 标签: 丹参 运动 微循环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的临床治疗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腰痹舒筋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虚型)治疗效果,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病机与现代病理机制的联系方法腰痹舒筋汤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从中药药理、疗效来观察。结果两组腰腿疼痛评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组内、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而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从方中现代药理与传统药理分析对照,试探该病传统病机与现代病理机制关联性,从而为中药现代化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思考方式。

  • 标签: 腰痹舒筋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虚血瘀型
  • 简介:29岁的小孙患荨麻疹有2年时间了,每天都有或轻或重的疹块出现,大发作时,大块风团遍及全身,色淡红,奇痒难忍。长期吃抗过敏药物治疗,却一直反反复复,老是断不了病根。无奈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院求诊。在为小孙进行详细的辨证后,我认为她可以通过“穴注自”进行治疗。

  • 标签: 自血 穴注 小孙 血管反应 皮肤黏膜 抗过敏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女性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11例(6.71%)、脾肾两虚型37例(22.56%)、脾肾两虚型116例(70.73%),各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脾肾两虚型患者有骨折史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型。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肾虚型、脾肾两虚型及脾肾两虚淤血型,其中脾肾两虚淤血型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证型分布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在高胆红素症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高胆红素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浆吸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两组患者胆红素、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吸附治疗后血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P<0.05),ALT和PLT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两组治疗后TBIL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表明血浆吸附治疗2周对血清胆红素的清除能力最强

  • 标签: 血浆胆红素吸附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拔罐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汇总,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Man5.3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7篇,排除69篇,最终纳入8项临床试验,共计593例患者。通过Meta分析对数据进行合并,中医特色疗法刺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与常规治疗比较,RR=1.17,95%CI(1.10,1.25),I2=35%,Z=4.72,P<0.00001]。结论中医特色刺拔罐疗法治疗银屑病疗效值得肯定,比常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仍需要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临床证据。

  • 标签: 刺血拔罐 银屑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低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研究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10例颅脑伤中枢衰竭,2例心脏呼吸停止复苏无效,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对低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抢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病因,为有效预防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朝鲜族和其他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对比分析。结果延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病因依次为围产、感染、母乳、溶血及其他不明因素。对比分析,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血症病因中围产和感染因素显著低于其他民族(P<0.05);母乳和溶血因素中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5)。结论延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病因主要为围产,感染和母乳因素,其中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病因中母乳因素显著高于其他民族,改善产妇哺乳期生活饮食习惯是降低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延边地区,朝鲜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的综合征疾病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综合征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倍他司汀片,一天3次,每次4片;研究组患者对颈椎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四周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动脉供参数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治愈率为65.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6%和29.09%,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供参数、头晕头痛、颈项痛等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的综合征疾病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的椎动脉供,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刺 颈椎夹脊穴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南阳市5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南阳市市区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对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089份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968株,阳性率为11.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9.80%(1775/2968),革兰阴性杆菌占32.78%(973/2968),真菌占7.41%(220/29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02%(158/298)和77.99%(879/112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合计为42.04%(280/66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血液感染菌株的分布特点,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痛风/高尿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秋水仙碱、别嘌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尿酸(UA)值及临床疗效,并进行适当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UA值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UA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优于常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非布司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中药痛风汤
  • 简介:目的:评价疏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5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疏通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单用疏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份值以及生活能力(ADL)评份值。结果: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完成对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值以及ADL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通与依迭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疏通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疏血通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扶正化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给阿德福韦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胶囊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HA、PC3、LN和CIV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与ALB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扶正化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而且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

  • 标签: 扶正化瘀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心内科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前胱氨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cy(14.38±5.73)μmol/L,对照组Hcy(16.96±8.47)μmol/L,实验组hs-CRP(4.79±3.37)mg/L,对照组(5.08±4.39)mg/L,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Hcy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钙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症患者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96例老年高胆固醇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饮食控制;治疗组(46例)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AB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BI指数,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变化,治疗组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老年高胆固醇症患者ABI值,对外周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踝臂指数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本期通报的是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严重不良反应及超适应用药的风险。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临床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报告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较多,超适应用药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大多数为14岁以下儿童的病例报告。为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本期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超适应用药问题进行通报。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临床合理用药 严重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通报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供的规律及介入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收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210例肝外供血型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5例;女性35例。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分别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支(34.1%),右膈下动脉50支(22.7%),胃左动脉25支(11.4%),胃十二指肠动脉28支(12.7%),右肾上腺动脉30支(13.6%),右侧肋间动脉33支(15.0%),右侧腰动脉25支(11.4%),脾动脉2支(0.9%),胸廓内动脉3支(1.4%),右肾动脉1支(0.5%),中结肠动脉1支(0.5%),睾丸动脉1支(0.5%)。形成肝外动脉供的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次数以及栓塞技术。结论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发生率较高,了解中晚期肝癌的肝外动脉供特点和形成机制,对肝癌肝外供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