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中医药特色在于整体观、辨证论治和方剂用药。以往采用还原、试错的方法研究中医药,会遇到生物系统复杂、化学成分复杂等难点问题。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整体性研究方法?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21世纪以来,生物分子网络作为复杂生物系统整体性、信息化的表征方式,成为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焦点,网络药理学一经提出,

  • 标签: 中医药特色 分子网络 药理学 生物系统 中医药现代化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调研国内外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研究生计算思维的课程设置,总结药学类研究生计算教学的特点与面临问题。针对药学类研究生计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药学类研究生 计算思维 研究生课程设置
  • 简介:"2012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即将于2012年5月11日-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由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日本病院药剂师协会、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及《药品评价》杂志社共同发起,坚持以"携手实践"为核心主题,围绕"安,

  • 标签: 国际会议中心 药师协会 论坛 注册 网络 医学科技交流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呈现,帕金森病、阿尔采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迄今的研究仍未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突破和研发理想药物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神经一胶质网络系统研究的进展,使得传统神经药理学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高度集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神经一胶质网络调控系统在重大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解密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神经精神药物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药理学 网络调控 人口老龄化 阿尔采默病
  • 简介: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小分子miRNA和包括药物在内的许多环境因子有功能相互作用。然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目前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建模,而相关研究对于理解miRNA和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潜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整理和注释了具有实验证据支持的miRNA一环紧因子相互作用数据,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建模。

  • 标签: MIRNA 药理学方法 相互作用 环境因子 建模 网络
  • 简介:目的介绍肠内营养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方法搜集近年来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制剂分类、配方、适应证、禁忌症及临床合理应用。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满足一般患者对营养的需要。加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代谢型、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以对特异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进行调理。结论肠内营养剂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症,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剂 分类 合理应用
  • 简介:运用SWOT法分析我院的发展战略,充分认清集团医院所处的环境,切实掌握现有的优劣势所在,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提出集团化战略、学科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三大发展战略。

  • 标签: 医院 军队 SWOT分析法 卫勤保障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0年10—12月间住院患儿的病历56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病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偏高,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次是头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肟、头孢甲肟、阿奇霉素、头孢美唑和头孢他定,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儿科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医院是一类特殊的人员密集场所,内部可燃物多,住院患者人常与电器、贵重仪器相伴。特别是住院部有大量的棉被、床垫,乙醇、氧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医护人员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扑救和疏散患者,抢救贵重器材,使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 标签: 防火 应急预案 病房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1年1—6月1289份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归、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卢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及表格式专科护理单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在内分泌一病区的护理工作中试点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及表格式专科护理单,同时在内分泌二病区仍实行传统式的护理病历。结果表格式护理病历简化及规范了临床护士的书写工作,节省了书写时间,792份出院表格式护理病历经终末质检,合格率达到了97.34%,每天临床护士记录时间不超过30min。结论从形式上改变了护士书写记录时费时费力的现状,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护理病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表格式护理病历 临床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在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42指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指,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疼痛,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根据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内涵,从思想认识、职能发挥、制度落实等方面分析了医院医学伦理学应用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主动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等解决的措施办法。

  • 标签: 医院医学伦理 应用与管理 措施办法
  • 简介:乌灵胶囊是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乌灵参(Xylariasp)是生长在土栖白蚁巢中的一种真菌的菌核,具有利尿,补心神,治失眠、吐血及产后失血等药用价值。近年来,乌灵胶囊在各种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乌灵胶囊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微创外科以其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及并发症低等优势至今已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并拓展到外科各个专业领域,普外科中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腹腔镜用于进展期胃癌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旨在综述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进展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告知书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9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4例)和对照组(46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告知书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宣教,观察两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规范的健康教育告知书能显著提高教育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护理告知 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出院病历100份,对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0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9%,平均用药天数13d,其中二联用药比例占72%。用药频度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唑肟;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病原学送检率为77%。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联合用药依据不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当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 标签: 呼吸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为1/100,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与盆腔炎症、肿瘤、手术、输卵管发育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迅速为特点。彩超检查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手

  • 标签: 妊娠诊断 彩超 输卵管发育不良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 价值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临床效果较好,但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临床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300份Ⅰ类切口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19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最高,占40.0%(240/600),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品多为头孢匹氨。初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者仅60例(占20.0%)。术后单一用药者87例(占29.0%)、二联用药者153例(占51.0%)、三联用药者33例(占11.0%)、四联用药者27例(占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应加强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