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42条患肢)ASO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20条患肢)和B组20例(22条患肢)。A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术后30d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术后30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动脉ABI均较治疗前升高,术后6、12个月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球囊成形术与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在ASO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对ASO患者QOL改善明显。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左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L-baPWV)和右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R-baPWV)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动脉硬化症状及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数字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40例为一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口服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抑制颈动脉斑块硬化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斑块 氨氯地平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实验组应用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酰甘油(TG)以及血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IMT、TG以及TC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氨氯地平 瑞舒伐他汀 动脉硬化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疾病发展的预测和治疗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收集确诊为BAO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患者分为严重卒中组及轻、中度卒中组,病情进展组及未进展组,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在严重卒中组男性、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率高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而脑梗死病史少于轻、中度卒中组(P〈0.05)。吸烟史和入院时体温升高为影响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5和0.070,95%可信区间为(0.182,0.902)和(0.020,0.242)。发病前有前驱症状为影响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的显著保护因素,OR=0.435,95%可信区间为(0.212,0.894)。结论本文探究了对BAO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可能会在BAO病情的预测及治疗方面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底动脉闭塞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整体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为患者在围手术期配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Solitaire AB支架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通脉愈心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ASP)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西药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愈心丸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MT(1.24±0.13)mm相较对照组(1.35±0.12)mm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TC(3.25±0.34)mmol/L、TG(1.25±0.58)mmol/L、LDL-C(1.02±0.44)mmol/L相较对照组TC(4.89±0.48)mmol/L、TG(1.68±0.49)mmol/L、LDL-C(1.98±0.54)mmol/L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相较对照组78%显著增高(P〈0.05)。结论通脉愈心丸能有效降低患者IMT和血脂指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通脉愈心丸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8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介入组和药物组,每组患者40例。药物组实施药物治疗,介入组实施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A、PAI-1、vWF、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的差异。比较两组1年复发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PA、PAI-1、vWF、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上述7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介入组TPA、PAI-1、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均优于药物组,但vWF明显升高,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上述7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1年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数据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确切,虽可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但可改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和纤溶活性,可预防复发,减少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1日1次、口服,对照组65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1日1次、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末2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应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末,治疗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2.07±0.86)mmvs.(1.19±0.74)mm]、相应斑块面积[(20.45±1.91)mm-2vs.(11.23±1.69)mm-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9±0.77)mm]、相应斑块面积[(15.24±1.72)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方法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28例、IMT增厚组(1.0~1.2mm)38例、IMT斑块组(IMT?1.2mm)37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52例和非晨峰组51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逐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血压晨峰、睡眠打鼾、HDL-C、LDL-C、HS-CRP、Hcy、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各组间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14.29%、52.63%、75.67%,斑块组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92.31%、53.85%)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2.94%、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以可能有意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逐步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C、LDL-C、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血压晨峰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异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持续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组斑块面积、IMT、hs-CRP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缩小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hs-CRP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及阐明在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中,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试图了解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记物来预测脆性骨折。方法本次采用横向双盲前瞻研究,对对50名健康的绝经前妇女(A组)、50名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名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TX1、CTX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P1NP、RANK、RANKL)及骨密度(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和L1-L4)。结果三组骨硬化蛋白、骨钙素、CTX1、CTX2、b-ALP、P1NP、RANK和RANKL均存在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A、C两组,B组中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显著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显著升高(488.52±164.53pg/ml,454.65±111.46pg/ml,P<0.001)。但B、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硬化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平均转子骨密度(r=-0.199;P=0.002)和平均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由于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无统计学差异,因而硬化蛋白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硬化蛋白 绝经后 骨脆性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7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0例及非冠心病组112例,依据血浆Hcy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升高,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无斑块、狭窄,利用直径法计算狭窄率。记录两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浆Hcy水平以及中心动脉压。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以及中心动脉压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脉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以及肱动脉收缩压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但是与肱动脉舒张压以及肱动脉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较高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较严重,中心动脉压较高,血浆Hcy水平是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中心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凶险前置胎盘行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凶险前置胎盘患者3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介入治疗,1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期间围手术其护理要点。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现量大于3000ml的患者仅有1例,占比6.67%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12例(80.00%)出血量大于3000ml(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平均输血量为(309.35+120.13)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2.39+236.24)ml的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一例病患手术结局为子宫切除,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例病患子宫切除的比例(P<0.05)两组患者手术输血患者比例、手术后恶露量以及手术前后血色素差值,术后髂内动脉栓、塞胎盘粘连及植入以及双侧下肢静脉血栓等手术结局患者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凶险前置胎盘患者,注意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切除及大出血的风险。

  • 标签: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 凶险性前置胎盘 护理要点
  • 简介:目的评估肝硬化合并难治腹水患者经腹腔大量穿刺放液后(LVP)输注人血白蛋白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难治腹水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方法。观察两组腹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腹水减少显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0±3.8)、(12.1±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0±4.7)、(26.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水消退32例,腹静脉怒张改善28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40.8%,并发症发生率为19.0%,低于对照组的5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大量排放腹水结合输注白蛋白方法治疗肝硬化难治腹水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临床恢复,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白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内弥漫低密度影,与正常密度肝实质相间,伴大小不等片状异常强化,下腔静脉内径缩窄,肝静脉轮廓模糊。发病前1个月服用菊叶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菊叶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长期大量服用菊叶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肝小静脉闭塞病 菊叶三七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预后,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28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或切除治疗21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急性期给予脑室外引流5例,23例行脑室-腹腔引流术。结果Rankin评分0分0例、1分2例、3分10例、4分14例、5分3例、6分0例,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5个月~1年,并发与后遗症3例,脑积水症状表现均明确改善。结论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风险较高,急性期可据脑积水自愈难度选择应用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期或晚期采用脑室-腹腔引流术治疗。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 简介:目的:评价硝酸甘油注射液微量泵注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间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微量泵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5.00%(P〈0.05);头胀、心悸、头痛、血压升高及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为77.50%(P〈0.05)。结论: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微量泵注与优质护理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较高。

  • 标签: 硝酸甘油 冠心病 微量泵注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