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闭塞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有其它疾病.目前早期诊断率还比较低,使部分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1].现将笔者临床所见26例漏诊患者治疗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 标签: 闭塞性动脉硬化 老年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术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42条患肢)ASO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18例(20条患肢)和B组20例(22条患肢)。A组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术后30d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和保肢率及术后30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胫动脉ABI均较治疗前升高,术后6、12个月B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球囊成形术与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在ASO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后者对ASO患者QOL改善明显。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胭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手术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2020年至2021年期间,我院收治了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在70例患者中盲抽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5例作为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更优,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概率也大幅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的治疗上,效果极佳,有效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病症不适感也得到了极大地降低。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术 并发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动脉闭塞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9例行介入治疗动脉闭塞脉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围介入治疗期采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上升,负面情绪得到明显好转,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闭塞脉管炎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接受护理干预对于其生存状态改善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护理干预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作者将27例脑动脉三分支以下闭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动静脉转流的术式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表明两个平面原位静脉动脉化重建缺血肢体循环,近期症状改善和远期供血能力均明显优于深组低位转流,优于大隐静脉原位动脉化。为血栓闭塞脉营炎,动脉粥祥硬化,以及其它原囤引起的胭动脉三分支以下闭塞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 转流术 外科静脉动脉化灌注压灌流量与正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共36例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46条患肢,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沙格雷酯100m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3次/d,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疗效明显的有5条下肢,占20.8%;症状有改善的12条,总体有效率70.8%;没有变化的6条,1例因皮疹而中止治疗.对照组中3条症状有改善,其余没有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诉.结论:盐酸沙格雷酯用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服用方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疗效 盐酸沙格雷酯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100例,对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经过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选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阶段中的各项数据情况,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论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总体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控制饮食和降糖、调脂、抗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000U,每天2次,连用10d),观察组1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0d为1个疗程,连续运用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治疗前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提示疗效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前列地尔 内径 血流量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改变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将所有的CT图像窖数据导入CT3D工作站,用软件MPR、MIP、VRT、CT-VE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病变血管各种CT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24例中,有血管壁钙化24例7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4例,血管狭窄21例。动脉硬化斑块15例48处。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和无创伤

  • 标签: 动脉硬化症 多层螺旋CT 血管内壁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炎。方法根据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用股动脉注射,股动脉切开取栓,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方法结合全身应用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随访1~5年,除1例足趾坏死脱落,1例膝下截肢,其余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针对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截肢率和截肢平面,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股动脉注射 股动脉切开取栓 大隐静脉动脉化
  • 简介:血栓闭塞脉管炎是一种中、小动脉和静脉反复发作的的节段炎症性疾病,临床以下肢症状较为多见。症状多表现为患肢缺血、足背发凉、疼痛、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肢端缺血溃疡甚至坏死。本病多见于青年,属中医学脱疽范畴,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间歇跛行及雷诺现象、夜间疼痛加剧,足趾剧烈疼痛,局部皮肤发绀,进而趾端溃疡或坏死发黑,坏死逐渐由趾端沿上向下肢部蔓延,最终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重视本病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方法疑诊冠心病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阳性组)与正常组(阴性组),冠心病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618例,占74.37%,该组颈动脉斑块检出522例,占84.45%。正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108例,占50.7%,经统计学处理,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斑与冠心病有良好的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预测指标。

  • 标签: 颈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相关性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医治疗动脉硬化的效果,以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的影响。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手术介入为主,而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和中药治疗。本研究将分析中西医治疗动脉硬化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硬化,中西医治疗,疗效,安全性,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闭塞脉管炎患者采取腔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腔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围术期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SAS、SDS、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血栓闭塞脉管炎患者而言,在进行腔内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落实围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血流变检测情况。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腔内介入治疗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