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药物传释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临床上发挥巨大的治疗作用.药物靶向传释系统是一门讲授新型药物传释系统的设计思想、制备方法、基本特征、体内动力学及药效评价的课程.为了适应新型药物传释系统的发展,培养本科生英文文献阅读的能力,分析药剂学专业本科生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文献教学、文献阅读和文献汇报四者有机结合,通过英文文献阅读中对三个要素一Why,What和How的思考、批判性的阅读、差异化的文献阅读目标的设定,训练本科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药剂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英文文献 阅读 汇报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取石手术,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关系,为及时诊治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3869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486例,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2.56%,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86例研究对象中,女男分别占46.09%(224/486),53.91%(262/486),各年龄段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段依次占总数的12.6%、39.5%、40.9%、7.0%。从肿瘤来源分析,消化系统肿瘤(食管、胃、肝脏、胰腺、结直肠)占首位,50.2%(244/486),后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肺)12.8%(62/486),血液系统肿瘤11.5%(56/486),泌尿系统肿瘤6.05(29/486)妇科肿瘤5.8%(28/486)排名前4位系统中,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系统外,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在男性中较高。从具体部位分析,排名前位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有其特殊发病规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并且以肝癌、胰腺癌居多2型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恶性肿瘤筛查,避免漏诊、误诊,重视高胰岛素、高血糖处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恶性肿瘤 发病特点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8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GVB分为出血组(98例)和未出血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EGVB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小板计数(PL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有无红色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8.8440、4.5660、7.5919、2.8720、4.3689、3.6832、3.9051、57.6919、23.0039,P〈0.05)。结论有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分级高、凝血酶原时间长、白蛋白高、PLT低、门静脉内径宽、脾静脉主干内径宽、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有红色征是肝硬化EGVB的危险因素,对肝硬化EGVB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究血液透析(HD)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3.6)d,治愈率为92.5%(37/40);治疗前尿肌酐(Cr)为(432.5±36.6)μmol/L,血尿素氮(BUN)为(29.2±4.8)mmol/L;治疗后Cr为(213.1±94.2)μmol/L,BUN为(9.3±4.6)mmol/L。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4.2)d,治愈率为72.5%(29/40);治疗前Cr为(426.3±33.5)μmol/L,BUN为(28.8±4.6)mmol/L;治疗后Cr为(358.3±102.4)μmol/L,BUN为(14.4±7.2)mmol/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急性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