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维生在临床上的使用十分广泛,现将几类常用维生的使用进行简单总结,以飨读者。维生A维生A可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功能,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A缺乏症引起的以眼和皮肤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如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皮肤粗糙角化等,多见于1-4岁小儿。

  • 标签: 维生素A缺乏症 不饱和脂肪酸 氧化过程 皮肤病变 角膜软化 上皮组织
  • 简介:1例2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疼痛给予注射氢溴酸高乌甲8mg入5%葡萄糖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未见异常.次日静脉滴注该药约20min时,患者感觉喉部发干、轻微呼吸困难,呼吸25次/min,心率55次/min,血压70/55mmHg(1mmHg=0.133kPa).立即停用该药并吸氧(2L/min),给予肾上腺0.5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多巴胺200mg静脉滴注.约5min后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呼吸微弱,面色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示等电线.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并静脉注射肾上腺、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3h后,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氢溴酸高乌甲素 过敏反应
  • 简介:从东阿到馆陶,从馆陶到东阿。河北东汝阿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之习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轮回。漫长而短暂的12年间,变的是岁月,变的是经历,不变的是初心是恒心,不变的更是对阿胶矢志不渝的情怀。

  • 标签: 阿胶 情怀 装载 产品 董事长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联(ADN)及ADN受体2(AND-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四氯化碳(CCl4)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开始每只大鼠缬沙坦灌胃(30mg·kg-1·d-1),8周末处死.肝组织苏木-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AD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ADNmRNA(ADN-R2)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ADN、ADN-R2、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药物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脂联水平降低,TNF-α、TGF-β1水平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增高(P〈0.01)、TNF-α和TGF-β1水平下降(P〈0.01或〈0.05);③肝脏ADN和ADN-R2mRNA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④模型组较对照组ADN、ADN-R2蛋白表达减少,Ⅰ型胶原蛋白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蛋白表达增高(P〈0.01),ADN-R2蛋白表达增高(P〈0.05),Ⅰ型胶原蛋白下降(P〈0.05).结论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通过增高大鼠ADN、ADN-R2的表达,减少TNF-α、TGF-β1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肝硬变 肝硬化 缬沙坦 脂联素 受体 脂联素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通过医嘱审核,促进静脉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制定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流程,总结常见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要点,并对我院2009~2015年全部静脉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核及干预。结果:静脉抗肿瘤药物医嘱中可见溶媒品种、溶媒用量、用药剂量等不适宜情况。结论:在静脉配置中心,实施医嘱审核可及时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静脉配置中心 医嘱审核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维生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D3后胰岛抵抗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伴有维生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A和实验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维生D31000U/d和2000U/d,12周后观察25-羟维生D、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25-羟维生D在治疗前后实验组A及实验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血糖、PTH在实验组B中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补充较大剂量的维生D3可使血糖下降、HOMA-IR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患者,女,62岁,因"反复头昏5年,加重伴胸闷、乏力3d"。于2014年8月19日9∶00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2014年8月22日9∶00,给患者给予"天麻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70532)0.6g+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G114060306)100ml"静脉滴注后,2014年8月25日早晨9:00查房时患者诉全身冒汗,双手掌大鱼际皮肤发红、疼痛不适,右手掌局部皮肤少量小水泡,无畏寒、发热、咳嗽、心慌、吐泻等,查体:T36.5℃,P72次/min,R20次/min,BP138/90mmHg;一般情况尚可,咽部无充血,颈静脉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别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对蜈蚣粉进行酶解并选取最佳酶来制备抗肿瘤多肽。方法利用4种酶对蜈蚣粉进行酶解,采用MTT体外抗肿瘤实验方法,以蛋白质的水解度及酶解提取液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为指标,同时以蜈蚣粉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标准,评价4种酶对蜈蚣粉的酶解效果并筛选出最佳酶。结果胃蛋白酶对蜈蚣粉的水解度为10.44%;胰蛋白酶对蜈蚣粉的水解度为28.29%,在0.125mg·mL~(-1)及0.25mg·mL~(-1)的较小浓度下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对照组,但随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在0.5~2mg·mL~(-1)浓度时,胰蛋白酶在4种酶中达到最大抑瘤效果;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水解度分别为50.45%、44.16%,当浓度〉0.5mg·mL~(-1)时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在浓度为0.5m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2.86%、36.37%,且随浓度增大抑制率增大。结论蜈蚣粉酶解工艺最佳酶为胰蛋白酶,其次是胰凝乳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而胃蛋白酶活性较低可以去除。

  • 标签: 蜈蚣粉 蛋白酶 水解度 乳腺癌MCF-7细胞株 细胞抑制率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萘普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XBridge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36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0)-乙腈(50∶50),流速1.5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萘普峰与相邻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样品溶液室温放置24h,峰面积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性较好;各杂质的回收率在94.1%~100.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萘普生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白细胞介17(IL-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分泌,也可由多种固有免疫细胞等分泌。虽然IL-17的作用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其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诱导多种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与人体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IL-17的来源、生物学活性及其与人体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生物学活性 疾病
  • 简介:目前临床微生物室肩负着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抗生药敏试验、院内感染监测以及耐药菌流行趋势监测等重任。而传统的临床微生物进修单一的技术传授带教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疗的需求,笔者将现代临床微生物和微生物进修的特殊性进行结合,在带教方式和带教理念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技术传授为主的带教模式,让进修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还培养了将临床微生物与临床各科室紧密联系的思维。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进修生 带教
  • 简介: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很多活性优良、作用机制和靶点独特的药物都是从活性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冬凌草甲属于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具有很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冬凌草甲的抗肿瘤活性中心为其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周期阻滞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药学工作者针对冬凌草甲展开了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其提高抗肿瘤活性的结构改造等广泛研究。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综述,期望给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ent-贝壳杉烷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结构改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并发胰岛抵抗(IR)的危险因素。方法40例COPD患者,检测并计算所有患者胰岛敏感指数(ISI),将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COPD患者并发胰岛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检测和计算ISI判定COPD患者合并有IR12例,占30.00%。单因素分析得出IR组和非IR组患者COPD病程、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及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COPD病程长、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及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影响COPD合并I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COPD患者并发IR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史实施预防和干预,以降低COPD患者并发IR风险,以提高患者健康,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干扰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轻度、中度及早期肝纤维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组干扰治疗前、中、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甲状腺疾病8例(20.0%),其中甲亢5例,甲减3例。研究组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15.0%(6/40)和12.5%(5/40),对照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2组TGAb和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F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T3、FT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TSH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TS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治疗中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SH的检测更灵敏,TGAb、TPOAb可作为干扰(IFN)治疗中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干扰素
  • 简介:病例: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一年余”入院普外科,诊断为:回盲部占位。既往史:高血压5年余,长期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入院血压120/70mmHg;糖尿病5年余,长期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60mgqd+阿卡波糖片50mgtid,入院随机血糖7.7mmol·L^-1。患者全腹软,右下腹轻压痛,可触及一4cm×5cm大小包块,质硬,可推动。

  • 标签: 阿卡波糖片 格列齐特 随机血糖 普外 血小板增多 阿司匹林肠溶片
  • 简介:儿童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epilepsy,RE)也称药物RE,至今其定义没有明确标准,癫痫患者中约20%将成为RE。国内诊断标准是患儿服用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而且治疗6个月,发作率仍〉50%。国外早就应用酮饮食(KD)来治疗儿童RE,且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但其机理至今尚不清楚。KD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可以积极预防和经对症处理缓解。

  • 标签: 生酮饮食 难治性癫痫 疗效
  • 简介: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需要一个更准确评估预后和决策治疗的生物标识物,并且可以把这种新的生物标识物使用于临床实践的治疗早期.近期研究发现,和肽作为一项新的生物标识物可以代替精;酸加压(AVP),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脓毒血症及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疾病预测因素.本文对目前和肽作为诊断和预后标识物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和肽素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脓毒血症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干预对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血流感染患者及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抗生干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分析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201例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104例,干预组97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经验用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6.2%vs92.8%,P=0.294),对照组恰当使用抗生比例低于干预组(68.3%vs81.4%,P=0.032)。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5)vs(20.6±14.7),P=0.027],干预组30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2%vs14.4%,P=0.056)。结论:抗生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 标签: 抗生素干预 血流感染 预后
  • 简介:对植物内真菌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酸乙酯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手段、理化常数以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化合物被鉴定为6-acetyl-2α,5-dihydroxy-2-(2-hydroxypropyl)-3α,8-dimethylchroman(1),communolB(2),communolE(3),communolG(4),4-phenylcarbostyril(5),viridicatol(6),3-Omethylviridicatin(7),trans-ferulicacid(8),1,2-benzenediol,4-(2-methoxyethenyl)(9)。其中化合物1和5–9为首次从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团青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