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A组),非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B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C组).研究分为两部分P(1)量效关系研究.从A组、B组、C组中各抽取15例患者,采用单次给药技术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分别计算各组ED〈0和ED;5.(2)时效关系研究.将A组、B组、C组中其余的15例患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600Pg/kg后,记录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ED5.和ED;5显著性大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患者的ED5.和ED;5显著性大于C组(P〈0.05).A组的起效时间显著性长于B组与C组(P〈0.05),而3组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罗库溴铵的ED5.和ED;5较大,敏感性差,且起效慢,因此应在术中全程检测肌松水平,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 标签: 罗库溴铵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量效关系 时效关系
  • 简介: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肺结核患者继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结核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PCT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RP、IL-6、PCT水平测得值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用于治疗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清除了病原菌,改善了机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和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 标签: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肺结核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抗结核药物
  • 简介: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肺结核患者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以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7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与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WBC、CRP、ESR和PCT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CRP、ESR和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患者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并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利奈唑胺 肺结核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