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1–12月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共计纳入95例患者,对其科室分布、病原菌检测、疗效、血药浓度监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者科室分布中,以血液科(14.74%)及骨科(13.68%)万古霉素的使用率最高;病原学送检率为78.95%;治疗有效例数为86例(90.53%);监测血药浓度9例(9.47%)。结论:我院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需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促进其合理应用。

  • 标签: 万古霉素 合理用药 点评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究APACHEⅡ评分对ICU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6例ICU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APACHEⅡ评分对36例ICU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的效果.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组、APACHEⅡ评分为10~19分组、APACHEⅡ评分为20~29分组、APACHEⅡ评分≥30分组的各组病死率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75~85岁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与〈65岁组、65~74岁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ICU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APACHEⅡ评分 ICU 脑梗死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存在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系统,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立的门急诊处方共计30000张,抽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药师按相关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共3035张,平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1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56张,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为:98.15%。不合理处方56张,其中不规范处方10张,用药不适宜处方45张.超常处方1张;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结论:本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处方质量,促进门急诊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 简介:文章中量单位的表述,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单位》书写,如mol·L^-1(物质的量浓度),m(米),g(克),mg(毫克),L(升),d(天),h(小时),min(分钟),s(秒)。统计学符号用斜体表示,如样本数(n),概率(P),标准差(s),t检验,F检验,卡方χ^2检验,相关系数(r)。

  • 标签: 法定计量单位 正确表述 于非 相关系数 换算系数 组合单位
  • 简介:文章中量单位的表述,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单位》书写,如mol·L^-1(物质的量浓度),m(米),g(克),mg(毫克),L(升),d(天),h(小时),min(分钟),s(秒)。统计学符号用斜体表示,如样本数(n),概率(P),标准差(s),t检验,F检验,卡方χ^2检验,相关系数(r)。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计学符号 Χ^2检验 国家标准 相关系数 量浓度
  • 简介:非生物复合药物是一大类复杂药物的统称,该类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具有复杂、数量众多且相似的结构;②整个复合物都是药物活性成分;③药物特点不能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完全表征;④生产条件的控制对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目前,非生物复合药物的种类主要包括格拉替雷类药物、脂质体、铁-碳水化合物复合物以及某些具有纳米颗粒结构的药物等,在代谢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各大医药公司的研发热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类药物的发展情况趋势,为国内了解该类药物提供一定借鉴指导。

  • 标签: 非生物复合药物 高分子胶束 格拉替雷类药物 铁碳水化合物复合物 纳米晶体
  • 简介:国内曾有调查发现,在三甲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12.6%、心血管病患病率为17.1%。这里所说的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主要指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这种患病率放在中国庞大的糖尿病人群里看,患病人群并非小数目,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已经成为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大脑心脏是人体高级别的司令部,一旦出事,可能危及生命。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患病人群 心脑血管疾 医院住院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全球低收入国家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1].美国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2],我国该数据约为5.6%[1].因妇女在妊娠期会产生生理、心理改变并且围产期全程会经历数次季节交替,同时许多慢性疾病如癫痫、高血压及糖尿病不能中断治疗,备孕及妊娠期难免需要使用到药物.美国每年600万妊娠妇女中约60%会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服用3~5种药物[3],约64%的孕妇至少服用1种处方药物[4].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同时作用于通过胎盘联系的母亲和胎儿,对母体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畸形及流产.

  • 标签: 妊娠期 哺乳期 用药安全 新生儿出生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处方药物
  • 简介: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多以苷形式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组织血浆中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浓度。对家兔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制剂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在家兔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满足二室模型,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用大黄酸以及总蒽醌的量来计算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肾、肝、心血中,并依次减少,蒽醌类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以大黄酸的形式存在并由肾排出体外。可以以大黄酸作为指标成分来进行含大黄类成分的复方制剂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大黄 蒽醌类 药代动力学 分布
  • 简介:目的测试喘可治与香菇多糖注射液对紫杉醇的肿瘤化疗作用是否具有增效影响。方法肿瘤细胞经紫杉醇单独,或联合无细胞毒浓度的喘可治、低细胞毒浓度的香菇多糖作用48h或72h后,MTT法测定细胞的相对活力;荷瘤裸鼠分别采用紫杉醇、喘可治、香菇多糖、紫杉醇联合喘可治、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治疗10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喘可治注射液8倍以内的稀释液,或者60~1000μg·mL~(-1)浓度的香菇多糖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3-1、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喘可治注射液稀释16~30倍对KB-3-1HeLa细胞不产生细胞毒作用,但与紫杉醇联用能增强后者的细胞毒作用;无毒浓度香菇多糖(30μg·mL~(-1))与紫杉醇联用不增强紫杉醇的细胞毒活性,低毒浓度的香菇多糖(60、90μg·mL~(-1))与紫杉醇联合的效果则表现为加性。喘可治或香菇多糖与紫杉醇联用,均能够显著增强化疗药物对裸鼠负荷的KB-3-1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改善紫杉醇造成的小鼠体重减轻。结论喘可治香菇多糖注射液与紫杉醇联用获得更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喘可治或香菇多糖注射液与紫杉醇联合用药有益于癌症的治疗。

  • 标签: 喘可治注射液 注射用香菇多糖 紫杉醇 化疗增敏剂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PD-1 PD-L1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癌症患者癌症幸存者通常会变得抑郁、焦虑或面临其他形式的情感抑郁。结果表明,美国癌症幸存者报告焦虑抑郁用药的比例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Hawkins等人的研究使用基于人群的数据,估算美国癌症幸存者报告目前使用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的比例,

  • 标签: 用药情况调查 癌症患者 幸存者 抑郁 焦虑 美国
  • 简介:目的提高医院用药错误接近失误上报案例的主动性,防止或减少类似错误的再发生。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按PDCA循环的分析工具,完善医院用药错误接近失误的上报程序,树立员工主动上报的观念,并统计分析已发生的用药错误接近失误,制订改善措施,持续改进。结果医院用药错误接近失误的上报例数逐月上升并趋于稳定,医院已发生的用药错误接近失误后期有明显改善。结论提高用药错误接近失误的上报以及针对性改进措施可明显改善医院用药安全问题。

  • 标签: 用药错误和接近失误 PDCA循环 改善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清远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处方与住院医嘱的情况,通过处方点评、持续改进有效干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等间隔方式,分别抽取我院2012—2016年门、急诊处方12654、13865、15632、17364、18105张;每年随机抽取住院医嘱800条,利用统计软件及专业技术人员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抽查的处方进行逐一分析。结果:5年间共抽取门诊处方77620张,住院医嘱4000条。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3.2%降至15.5%,注射剂使用率由16.5%降至10.5%,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变化不大,处方平均销售金额由137.3元降至110.2元。通过处方点评及持续改进,不合理处方数由2373张(占18.8%)下降至563张(占3.1%);不合理处方主要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三类不合理处方中,除超常处方2016年较2015年增加外,其余不合理处方数均逐年降低。住院医嘱中,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药品选择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预防用药不适宜,2012—2016年各种不合理医嘱数均明显降低。结论:处方点评工作是提高处方规范性用药合理性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处方审核与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药师专业优势,对不合理处方实施有效干预,可持续改进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干预 持续改进
  • 简介:亲爱的卫生保健提供者(DHCP)信函由药品生产商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迅速直接发给医生其他需要者,传递药品说明书变化,分为重要药物警告信、重要处方资料信重要药品信息更正信3种形式。2017年2月FDA发布了"DHCP信函:改善重要安全信息沟通的指导原则",详细说明了3种信函撰写的内容格式并列举了范本。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呼吁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政管理部门借鉴FDA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应机制,使医生其他需要者能及时获得药品说明书重要的新信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亲爱的卫生保健提供者信 内容 格式 指导原则
  • 简介:对比分析目前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模式,结合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以及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提出基于MOOCVR技术的实习教学新模式。旨在解决制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局限性,希望通过结合MOOCVR技术这两个21世纪高等教育变革中的新生力量,探索全新的实习教学模式。

  • 标签: MOOC VR 教学模式 制药工程
  • 简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及

  • 标签: 不良事件 事件例 例原因
  • 简介: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植入物作为生物相容性很好的固定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如心脏的植入性心脏瓣膜,脑外科钛网,骨科的各种人工关节假体、钢板,外科的各类型补片、吻合器等,在患者体内取代某一组织,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医疗厂家为保证其手术物品(如植入物)

  • 标签: 器械植入物 方法研究进展 植入物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剖宫产与引导助产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60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接受阴道助产分娩,评价两种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胎儿窘迫症改善情况。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0~3分比例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就局部指标而言,剖宫产术能进一步降低重度窒息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抢救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足月妊娠胎儿窘迫症 阴道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是一种完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雷莫芦单抗目前被获批适用于晚期胃癌、食管胃交界腺癌、结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本文就雷莫芦单抗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不良事件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雷莫芦单抗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