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对立竹质量、竹林产量以及竹蔸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与沟施、撒施相比肥料损失少,输送迅速,并能加速竹蔸腐烂,具有显著生长效应,是培育丰产毛竹林一种较好施肥方式

  • 标签: 毛竹 施肥方式 施肥效果
  • 简介: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及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在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在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cm深度土层,4类土地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伊金霍洛旗
  • 简介:为探讨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山地沼泽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分布比较集中公别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5种干扰方式(农扰、筑坝、放牧、造田和采矿)对山地沼泽土壤肥力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干扰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和10-20cm、20-40cm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0-10cm土壤层全P含量降低程度达显著水平(P〈0.05),放牧干扰增加了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其他干扰则使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10-20cm土壤层中,除农扰外,其他4种干扰方式全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20-40cm土壤层中,农扰、筑坝、放牧和造田干扰对全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体来看,采矿对沼泽土壤干扰程度相对最强,与对照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98.90%,全N含量下降96.14%,水解N未检出,全P含量下降89.16%,速效P含量下降97.38%;其次是造田干扰,其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90.20%、89.28%、84.41%、56.31%和61.19%;放牧干扰影响相对较小,其土壤有机质、N、P含量下降幅度均在45%以下。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不同干扰方式下,各层土壤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山地沼泽 干扰 土壤肥力
  • 简介:以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式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浮岛模型,要始终保持浮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浮岛在水中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浮岛之间距离,以免发生浮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浮岛之间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浮岛布设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沉坠式 辽河
  • 简介:运用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不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均径流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柑橘园〉锥栗林〉杉木林,年均土壤流失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锥栗林〉柑橘园〉杉木林;2)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量影响高于对径流量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与各降雨强度指标呈显著性幂函数关系,但各指标的拟合相关程度不同;3)裸露地(对照)土壤流失量与I10相关性最高,锥栗林土壤流失量与I30和I60相关性最好,柑橘园土壤流失量与I30相关性最好,而杉木林土壤流失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性极弱;4)裸露地、锥栗林和柑橘园径流量与I60和I30相关性较好,杉木林径流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性极弱;5)各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与Iave相关性均很弱。

  • 标签: 水土流失 降雨强度 土地利用方式 闽北
  • 简介: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团粒 微团粒 土地利用方式 分形维数 黄土丘陵区
  • 简介:就台湾集水区经营问题和现况,从集水区分类、订立明确目标、配置、经费负担和有效训练人员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集水区分析,布设其土地利用方式,为规划者提供监测与评估之步骤。

  • 标签: 集水区经营 集水区分析 监测与评估
  • 简介:宁化县农业生态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屡遭破坏;耕地面积萎缩,地力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加重;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并针对此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业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切实保护耕地,防治环境污染;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对策.

  • 标签: 农业生态 森林资源 水土保持 保护耕地
  • 简介:本文立足土地整理实践,对福建省土地整理建设和管理成效进行了评价,全面分析了土地整理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福建省土地整理对策。

  • 标签: 土地整理 建设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治理经验和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内涵,使其产生新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需求。在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需求。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治理成就 管理机制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一对矛盾中,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 标签: 林下经济 发展条件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表土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基础性资源,在编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因表土剥离区域、剥离量、存放地点问题存在,造成了表土资源浪费。本文提出了制定表土剥离技术规范、明确技术标准、成立表土流转公司、建立区域表土信息管理平台建议。

  • 标签: 表土剥离 方案编制 对策
  • 简介:本文根据侵蚀坡地治理实践,就侵蚀坡地治理中“小老头松”、侵蚀坡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群落配置中地带性、重建植被中群落演替、坡地茶果园开发方式、庭院经济生态体系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侵蚀坡地土壤贫瘠和裸露坡地近地表千热化是重建植被主要障碍因素;坡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植被、小气候因素;侵蚀坡地植被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遵循地带性规律进行种群配置;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须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即在先锋群落配置中要注重草被层生长,避免造成“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空中绿化”现象;侵蚀坡地果园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保护和建设。“果-草-牧-沼-菌”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区农民“钱”、“肥”、“烧”问题有效途径。

  • 标签: 土壤侵蚀 生态恢复 地带性 群落演替 庭院生态工程
  • 简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是国家治理水土流失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途径。通过农民筹资投劳缓解了水保资金压力,在实施了3年项目中,对当前农民筹资投劳面临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 农业综合开发 筹资投劳 对策
  • 简介:地处鲁南枣庄市通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够规范、治理重点不明确、重建轻管问题。从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改革步伐、理顺管理关系、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监督执法、严格项目审批、突出开发治理重点,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决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 标签: 规范管理 规划设计 科学决策
  • 简介:福建省建瓯市地处丘陵地带,中小河流多,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河网密度大。2010年建瓯市被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投入资金1404.93万元用于中小河流治理,但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项目规划统筹不足;工程措施未呈多元化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统筹项目规划;因地制宜,多种措施并举;创新模式,强化项目监管;多方筹措,确保资金投入;加强管护,确保设施发挥效益措施。

  • 标签: 中小河流治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态型缺水,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泉州市生态型缺水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生态型缺水途径,企盼能为解决泉州市水资源缺乏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生态型缺水 现状与原因 解决途径 泉州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建设及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与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东江
  • 简介:针对采矿工程临时占用土地特点、恢复林草植被可能性,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该类工程设计水平年林草覆盖率达到可能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地形地貌,对排矸场、排土场、尾矿库场址比选和措施布设优化时应考虑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提出尾矿库建设期和闭库后治理方案。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侧重点 采矿工程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三明市水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对策措施。

  • 标签: 三明市 水环境 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