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在花岗岩侵蚀区的引种试验表明,改良型木豆适应性强,在本地能较好地生长,具有鲜肥、薪柴产量高,再生能力强,保土效果好等特点,生长快,当年可见效,生态经济利用价值高,在燃料、饲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 标签: 木豆 引种试验 水土流失区 宁都
  • 简介:崩岗是我国南方特殊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危害严重;研究崩岗剖面土体风化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崩岗发生机理,为崩岗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采集通城县花岗岩崩岗土壤,测定其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黏聚力和各氧化物所占质量分数;定量分析不同层次氧化物质量分数;计算风化强度,分析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探究花岗岩崩岗土体风化特征与崩岗形成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壳经脱硅富铁铝化、盐基淋溶等成土过程,不同氧化物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所占比例有一定规律,随着土壤深度减小Al2O3、Fe2O3所占比例增多,SiO2比例减小。风化程度整体趋势随深度减小而增强,风化强度最大相差15.18%。风化程度与黏粒比例、阳离子交换量、黏聚力成正相关。上层风化程度大,黏粒比例高,黏聚力大,土体稳定;下层风化程度弱,黏粒比例低,黏聚力小更易被侵蚀,造成土体易崩塌,形成崩岗。

  • 标签: 崩岗 氧化物含量 风化强度 成土过程 黏聚力
  • 简介:崩岗侵蚀产沙是崩岗侵蚀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典型崩岗进行采样、分析,筛选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利用组合指纹法对崩岗侵蚀产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崩岗土体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异,利用无参检验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粘粒含量、Fe、K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积判别率大于90%),说明指纹法可用于崩岗侵蚀产沙来源研究。同时利用多元混合模型得出侵蚀产沙中超过50%的泥沙来源于红土层和砂土层,这表明该崩岗还处在发展阶段。

  • 标签: 崩岗 泥沙来源 组合指纹法
  • 简介:针对沿海花岗岩侵蚀地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等现状,开展引进相思类树种造林试验。重点调查了不同相思树种在沿海花岗岩侵蚀地上的生长量和改良土壤效应,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沿海花岗岩侵蚀地选择相思类树种造林能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提高林地肥力。引进相思类树种中以灰木相思的造林成效最好,纹荚相思次之,最后是卷荚相思。本研究为今后闽东沿海花岗岩侵蚀地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沿海 侵蚀地 相思
  • 简介: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的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在花岗岩上的土壤剖面具有显著的层次结构,各层次的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层次土壤的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异。坡度、坡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影响。经过多年有效的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风化壳 地质 地貌 坡度
  • 简介:在福建省长汀河田花岗岩侵蚀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侵蚀区的土壤进行了营养成分等系统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本地区的土壤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 标签: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长汀河田
  • 简介: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2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量,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50%.

  • 标签: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
  • 简介: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丛生竹种,研究立竹器官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可为竹林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竹2年生立竹叶、枝、秆的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和铜(Cu)等9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竹林2年生立竹地上部分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除Zn为枝>叶>秆外,其他8种营养元素含量均为叶>枝>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均为N>K>P>Ca>Mg>Mn>Fe>Zn>Cu。2年生立竹地上部分9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为249.13kg/hm^2,枝(106.25kg/hm^2)>秆(82.01kg/hm^2)>叶(60.87kg/hm^2),其中以N素的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达61.0%;9种营养元素含量在地上部分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枝(37.0%)>叶(35.9%)>秆(27.1%)。建议在竹林经营过程需适当增施氮肥,促进竹林生长和效益产出。

  • 标签: 麻竹 地上部分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 简介: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坡因子反映坡与侵蚀的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从坡与侵蚀的关系、坡因子算法以及坡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因子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坡因子存在的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长因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推行河制的意见》后,引起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河管理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福建省于2017年2月制定出台了《福建省全面推行河制实施方案》,省、市、县、乡四级设置河办公室,走在全国前列。小流域作为一个基本的自然地理单元,对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源头一公里"的重要意义,小流域清,则江河清。本文以小流域为单元,探讨适应河制管理体制的福建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途径与对策,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 标签: 河长制 生态清洁型 小流域 福建省
  • 简介:在对黄土高原吕沟流域1982—2005年侵蚀产沙资料统计计算的基础上,从流域尺度上,以次降雨径流产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降雨量—径流量、径流量—输沙量的相互关系特征,并模拟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吕沟流域同一土地利用情况下,场降雨量和场径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场径流量和场产沙量之间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相同降雨量条件下,同样的径流量,土地利用结构得到改善的土地利用模式3能有效地减少大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同样的径流量,降雨强度越大,场产沙量越大。从长远来看,改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流域下垫面的情况,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是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 标签: 降雨强度 输沙量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
  • 简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届二十二次在京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于2005年1月29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在京的常务理事、名誉理事、理事及专业委员会代表共计25人参加了会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杨振怀理事主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会议精神;审议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报告和2005年工作计划要点;

  • 标签: 中国 扩大 会议 大会 召开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