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台风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统计数据,并分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共发生19次厄尔尼诺事件与15次拉尼娜事件,且均在夏季爆发频率最高。(2)厄尔尼诺(ElNino)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较正常年份偏少,但强度偏强;(3)拉尼娜(LaNina)事件发生时,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偏多,但强度偏弱。

  • 标签: 厄尔尼诺事件 台风 拉尼娜事件 华南地区 强度
  • 简介:为探索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新途径,进而为制止草地退化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在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沙丘,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2~3年4~5年)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地段,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及沙障不同位置(沙障迎风面、背风面两沙障中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进行测定,并以同类型未设沙障地段作对照,对平行高立式沙障治理严重沙化草地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中,较粗沙粒含量减少,较细沙粒含量增加.

  • 标签: 沙障 沙化草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颗粒组成 含量 机械组成
  • 简介:利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美制LI-1600稳态气孔仪,对黄土半干旱区造林树种火炬树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该研究目的为分析该地区火炬树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和火炬树最适水分生态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火炬树蒸腾速率日变化平均值为4.895μg.cm-2.s-1,呈双峰变化曲线。②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叶水势对蒸腾速率有相应影响,但相对湿度对蒸腾速率影响不是很明显。③火炬树能适应干旱环境由于叶水势降低导致气孔导度减少,从而通过减少蒸腾耗水来达到适应干旱目的。

  • 标签: 火炬树 蒸腾速率 环境因子
  • 简介: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家庭收入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 标签: 农村社会经济 生态退耕 大规模 家庭收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农业产业结构
  • 简介:依据对福建诏安县东溪水质监测结果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并评价河口水质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东溪河口水质基本符合三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宫口湾海域潜在形成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治理海域环境保护。

  • 标签: 诏安东溪 河口 海域 水质调查 评价
  • 简介:为深入了解(PAM)与肥料混施作用效果,确定农业应用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蒸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0~10cm浅层混施,在PAM用量0、0.05%0.1%水平下,12d内尿素4个处理水平(尿素中纯氮占干土质量比0、0.1%、0.2%、0.4%)对蒸发影响无差异,12d后,差异开始逐渐凸显,总体呈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蒸发量减小规律;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2)10~20cm深层混施,在同一PAM水平下,尿素4个处理中,不施尿素对照处理累积蒸发量最大,在同一尿素水平下,累积蒸发量总体呈现随着PAM用量增加而减小趋势;3)深施各处理土壤总蒸发量普遍高于浅施各处理,0~10cm浅层混施,前5d日蒸发量迅速下降,5~25d日蒸发量波动性缓慢下降,25d后日蒸发量趋于稳定;10~20cm深层混施,前10d日蒸发量波动性保持近似水平,12d以后开始逐渐下降,25d以后又趋于稳定;4)PAM尿素处理,都抑制了土壤蒸发,相对于尿素,PAM对蒸发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聚丙烯酰胺 尿素 混施 土壤 蒸发
  • 简介: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对策: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河道疏浚清障等.

  • 标签: 秦巴山区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预防监督 发生情况 人为因素
  • 简介:对山区因采矿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剧烈水土流失原因对生态安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防治对策。

  • 标签: 山区 矿山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 简介:为进一步探讨森林植被对流域尺度径流输沙影响,给黄土区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黄土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嵌套流域聚类分析,选取地形地貌特征相似的森林流域无林流域,对其雨季径流输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可以大幅度地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域雨季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减少,无林流域比森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5-20倍,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雨季径流深径流系数高2.7-2.9倍;少林流域暴雨径流输沙量多林流域3-6倍,且前者暴雨径流输沙过程线变化比后者剧烈得多。由于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影响复杂性尺度依赖性,森林在区域(或大流域)尺度水文功能评价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森林植被 流域径流 输沙 聚类分析 黄土区
  • 简介:以三峡库区内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区域不同,竹林草地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0~20cm土壤表层,而针阔混交林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10~40cm土层;2)针阔混交林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竹林草地多,优先路径发育程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根系直径d影响土壤中优先流发生,

  • 标签: 针阔混交林 竹林 草地 优先路径 根系径级 土壤质地
  • 简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发展空间;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帮助积累了资金;③水土保持综合科普教育培育了新型农民;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行为,强化水土保持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 标签: 水土保持 新农村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以强干扰马尾松林为对照,不同生态修复类型(封育、开挖竹节沟、开挖竹节沟+带状种草)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修复类型土壤侵蚀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实施生态修复措施马尾松林分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封育马尾松林、竹节沟马尾松林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土壤侵蚀强度分别比对照低2332t/hm2·a,2414t/hm2·a2456t/hm2·a。种草竹节沟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封育林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最高,两者均能减小水流对土壤冲刷作用,对水分涵养效果显著,而竹节沟马尾松林能够增加土壤抗蚀性抗冲性。总体来看,通过开挖竹节沟种植灌草等措施对于防治红壤区严重土壤侵蚀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红壤侵蚀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控制
  • 简介:果农间作晋西黄土区农林复合主要模式之一.采用定位监测方法,以4、68年生苹果与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对大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高,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含水量随着距离果树距离增大而增高;2)土壤含水量总体表现为8年生间作系统>4年生间作系统>6年生间作系统,8年生间作系统比4年生间作系统高3.13%,比6年生间作系统高10.38%;3)随着树龄增长,间作大豆平均株高、生物量产量均逐渐减小,其中8年生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受影响严重.随着果树树龄增长,建议增加果农界面的距离或适时停止复合经营.

  • 标签: 不同树龄 果农间作系统 土壤水分 晋西黄土区
  • 简介:研究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土壤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采用干筛法湿筛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实施人工恢复30年后,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阔叶林(BF)3种典型林分在0~60cm土层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林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以>2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均在60%以上),而在水稳性团聚体中,以<0.05mm粒径占优势。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顺序依次为BF(53.38%c~84.27%〇>SP(52.22%c~70.86%〇>PB(22.70%C~47郾83%〇。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PB最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有机碳质量分数总体髙于相应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而微团聚体(<0.25mm粒径)则低于后者,说明有机碳对于大团聚体形成水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对总有机碳积累具有正面影响。保留密度大、灌木(草)层盖度髙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土壤团聚体数量质量更髙;因此,在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初期,可通过适当密植、增加林下灌草覆盖等措施,增加有机碳输人,促进团聚体形成稳定,从而加速了退化土地土壤结构改善功能恢复。该研究可为南方严重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中林分类型选择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人工恢复林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红壤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养分流失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为给黄羊滩及类似地区流动沙地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在黄羊滩流动沙地营造不同树种的人工林,探讨不同人工林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防止风蚀差异。造林7年后调查资料表明:从物种丰富度衡量,小叶锦鸡儿侧柏人工林加快了天然植被恢复进程,新疆杨欧美杨107人工林延缓了天然植被恢复进程,沙枣榆树人工林对天然植被恢复影响不大;欧美杨107新疆杨人工林1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随林地环境条件改善,1年生草本逐渐减少,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增加,侧柏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天然植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新疆杨欧美杨107人工林地处于流动沙地阶段,沙枣榆树人工林地处于半固定沙地阶段,侧柏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处于固定沙地阶段。相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天然植被相似性系数较大,不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相似性系数较小。该地区人工造林树种以小叶锦鸡儿侧柏最佳,沙枣榆树次之,不宜选择新疆杨欧美杨107等杨树品种。

  • 标签: 沙地 植被恢复 土壤风蚀
  • 简介: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一L保水剂为对照,在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52.5kg/hm^2)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了3.48%、7.83%、11.01%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为45kg/hm^2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为研究坡面生物措施减蚀作用,利用试验土槽放水冲刷方法,探讨不同流量、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特征,以及草被拦沙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坡面薄层流流态基本上呈过渡流紊流;坡面流弗劳德数与雷诺数分别为0.27~2.04326~1538,阻力系数为8.30~16.29,且随着流量增加,草被覆盖度对这些参数影响减弱;与裸坡相比,30%70%覆盖度坡面水流平均流速降低25%47%,草被具有显著减沙效应,但随着流量加大,草被对坡面流阻滞作用呈下降趋势。

  • 标签: 草被覆盖度 坡面流 水力学参数 减沙效应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缩小,土壤有机碳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