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有机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的对全球和各大洲泥炭地面积和泥炭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含量的数据,估算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泥炭地有机储量,得到如下结果:世界泥炭地有机储量为2381.34×10^8t。各大洲泥炭地有机储量分布不均,北美洲最为丰富,储量为1098.64×10^8t,占总储量的46.14%;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分别占总储量的27.41%和22.89%。由于各国对泥炭地的界定不一致,缺乏泥炭层厚度、泥炭容重等重要指标的基础数据,或者由于这些指标统计核算的口径不同,导致很难对泥炭地有机储量进行准确估算。最后分析了影响泥炭地有机储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泥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泥炭地储存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炭 泥炭地 有机碳储量 世界 影响因素
  • 作者: 李嘉雯 黄敏姿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广东华清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510000
  • 简介:摘要:试验采用总有机(TOC)分析仪测定土壤中有机的含量,以二氧化碳(CO2)含量得到有机的含量。通过绘制有机标准曲线,并测定土壤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本法与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对了土壤样品中有机的含量,体现了总有机(TOC)分析仪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及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土壤中的有机

  • 标签: 总有机碳分析仪 土壤 有机碳
  • 简介:摘要:试验采用总有机(TOC)分析仪测定土壤中有机的含量,以二氧化碳(CO2)含量得到有机的含量。通过绘制有机标准曲线,并测定土壤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本法与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对了土壤样品中有机的含量,体现了总有机(TOC)分析仪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及准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土壤中的有机

  • 标签: 总有机碳分析仪 土壤 有机碳
  • 简介:摘要:总有机(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以的含量表示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指标,常用于检测水质。近年来,总有机(TOC)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它把分析化学中的元素分析引入水分析,以构成有机物必不可少又较易检测的成份之一的作为计量单位,直接反映了有机物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在核反应堆、半导体芯片及药品制造等特殊行业的高纯度工艺水中,只要极微量的有机杂质污染,就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产品报废、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总有机碳 分析方法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法测定岩矿试样有机、石墨是由样品分别除去碳酸盐、碳酸盐有机后,按总测定法测定出。无机(碳酸盐)是在气相色谱仪密封系统内加酸分解碳酸盐,不用附加系统分离H20与C02,直接经色谱柱分离测定。也可分别测定总有机或无机,用差减法计算无机有机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测定 岩矿
  • 简介: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目前已知的物质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我们已经认识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如O2、H2、CuO、MgO、HCl、H2SO4、NaOH、Ca(OH)2、NaCl、CaCO3等物质,这些都属于无机物。在这一节我们将认识天然气、石油和煤等几种重要的有机物。《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能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说出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成因,初步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 标签: 有机物 碳元素 H2SO4 分子 物质世界 《课程标准》
  • 简介:摘要:总有机分析是进行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时的一个主要依据,也是全球很多国家控制水体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若想充分发挥总有机分析的重要价值,就需要确保总有机分析仪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此一定要定期地校准仪器,以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笔者针对总有机分析仪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校准总有机分析仪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保证总有机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

  • 标签: 总有机碳分析仪 基本原理 校准
  • 简介:【摘 要】:现阶段我国对“达峰”“中和”的口号已家喻户晓,为了加快能源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我国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在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气田,预计在2025年能够实现每年2500×108m3的天然气产量,在本世纪中叶,天然气产量增加一倍。随着我国国内天然气的开发量增加,国内对天然气的消耗量随之增加,导致加剧了国内对天然气安全平稳的供应矛盾,因此现阶段我国加大对天然气储气库的建设。本文总结了储气库的建设发展,为我国储气库的建设提供了理论经验参考,促进“双”目标快速实现。

  • 标签: 碳中和 碳达峰 储气库建设 天然气
  • 简介:针对现有页岩气储集层总有机含量预测模型存在的模型泛化能力弱、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储集层总有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地球物理测井提供的密度、铀含量、钍含量、自然伽马及光电吸收截面吸收指数等测井响应值作为输入,岩芯实验总有机含量作为输出,通过学习输入曲线与总有机含量的函数关系,动态预测整口井的总有机含量曲线。通过对焦石坝地区两口页岩气探井建模及预测可知,当随机森林中树的数量达到500时,建立的模型即可对训练样本中输入与输出的函数关系进行完全学习。通过训练结果及预测结果可知,随机森林回归方法不易发生过拟合现象,泛化能力极强,同时预测得到的曲线更为平滑,预测总有机含量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有效地提高测井信息预测总有机含量模型的精度,对页岩气储集层评价提供帮助。

  • 标签: 页岩气 总有机碳含量 随机森林回归 机器学习
  • 作者: 王嘉炜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1-11-04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
  • 机构: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4.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简介:摘要:溶解性有机具有较强的活性,其能在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迁移以及吸附等多个方面的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所开展的土壤研究过程中,在溶解性有机方面相继出现若干术语,对其开展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目前土壤溶解性有机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指导。

  • 标签: 溶解性有机碳 测定方法 实际应用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和土壤微生物量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物量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土壤活性有机既是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源,又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5~10月中旬,在吉林省辉南县孤山屯泥炭沼泽中,对瘤囊薹草(Carexschmidtii)—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群落、薹草(Carexspp.)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群落泥炭沼泽0~40cm深度土壤微生物量和水中可溶性有机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质量浓度在92.40~478.96g/m^3范围内变化,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泥炭沼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含量最低;20~4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质量浓度在48.45~348.88g/m^3范围内变化,在20~40cm深度土层,各采样日都是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土壤的微生物量质量浓度相对最大,其它依次为薹草群落、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和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99~53.69mg/L和22.20~66.71mg/L;6个采样日,薹草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微生物量含量明显大于20~40cm深度土层,而薹草群落泥炭沼泽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含量都高于上层;微生物量含量的对数与可溶性含量的对数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量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氮磷比、硝态氮含量和水位,水中可溶性有机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0cm土壤温度。

  • 标签: 泥炭沼泽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孤山屯
  • 简介:摘 要: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人们需求的无止境提高及其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日益无节制,地球正遭遇着愈来愈严峻的环保问题。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物质层将陷入史无前例的危险,同时世界上灾害性天气也屡屡发生,已强烈危及着人们的生存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在低年代,全球的能源结构很可能在2025~2030年会出现转折点。未来的数十年里,原油将会出现拉长使用期限、价格缓慢上涨态势,如果更多的使用石油化工原材料,将可以增强生物质化学工业和煤化学工业整体实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探讨低时期的我国有机化工发展趋势,并针对现实情况合理给出相应意见。

  • 标签: 有机化工 低碳时代 中国 走势研究
  • 简介:深层土壤有机占土壤剖面总有机的一半以上.最近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有机动态及其调控因素并不相同,这对准确评估土壤固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深层土壤有机主要来源午根系、根系分泌物、可溶性有机、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扰动作用,这些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取决于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有机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位素C/N、平均驻留时间长、矿化速率低和高稳定性.深层土壤有机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保护三种稳定性机制的相对贡献并不清楚.未来应加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深层土壤有机动态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标签: 深层土壤 有机碳来源 有机碳周转 有机碳稳定性 碳动态
  • 简介:摘要排放约束使世界一次能源构成发生第三次大转型,石油和煤炭消费峰值逐渐降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体;天然气是一种低能源的化石能源过渡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将从终端驱动能源利用模式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导致石油化工和能源资源产业格局在未来20年的主要变化。运输燃料和化学品将从完全依赖石油转向油、煤(电)和生物质共存的新格局。因此,需要处理好有机化工产业宏观布局与节能减排和能源系统优化的关系,为能源系统在多个时空维度上的优化提供机遇和挑战,形成新的内涵和潜力。

  • 标签: 有机化工 原料开发 意义 现状 措施
  • 简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地类型地上植被和土壤有机密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草地及土壤固能力的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物量级别下,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有机密度均表现出了各自的规律性差异.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有机密度相对稳定的生物量阈值区间分别为100~180、120~140和60~80g,在阈值范围外,平均土壤有机密度差异显著;2)在80~100g与120~140g2组生物量级别下,不同群落类型间土壤有机密度尽管存在部分差异,但总体而言,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改良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对增加草原土壤有机密度、提高草原土壤固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草原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内蒙古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体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体的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体有机含量的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